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从以下方面阐述:
具体阐述: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书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
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揭示了发展和联系的本质,其它规律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进一步补充和展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相互渗透,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对立统一的成分、要素,从而构成了事物的统一的整体,二者相生相克,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
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性相联系,斗争性同事物的变动性相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
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
只有同一性没有斗争性,或者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矛盾是没有的。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二,每一个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比个性抽象、深刻,矛盾的个性比共性具体、丰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特殊总是普遍中的特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的普遍性在另一条件下可能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举例论证: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正如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难
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意思是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音与声,前与后,所有这些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着的,没有了一方,另一方随即也就消失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人类经济及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的动力,人类应该充分认清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同一性,利用二者同一性原理,规避技术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负面效应,让技术创新沿着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的方向前进,同理,可持续发展为技术创新应该树立创新的方向和目标,保证技术创新的生态化、环保化、可持续化,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二者要相辅相成,同一存在。
科学技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具有两面性。
塑料袋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塑料袋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回收价值低,所以都选在没有人住的地方焚烧,还会使一小部分土地不能种植,200年的时间才能将其降解焚烧。
焚烧塑料袋产生的浓烟里会产生致癌物质,对人的身体极为不利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有上课的设备先进高效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在正常上课时间上网浏览网页,为了上网逃课等的不在少数。
特殊性有在古代,著名的都江堰一定是人类与大自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最好标志.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瞻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
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誉为世界奇观.2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综述: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哲学上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