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讨

文献综述
题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讨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文献综述
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严重损害着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资本市场的发展千变万化,要完全消灭舞弊行为是不太可能的,而治理舞弊行为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通过对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了财务造假产生的原因,指出了财务造假的手段及识别方法,并根据分析得出了相应治理对策及防范措施。

要完整文章毕业论文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又称财务斯诈,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财务造假指财务会计报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了虚假的或与事实不符的陈述。

它既指首次公开发行(IPO)过程中的虚假陈述,也包括上市公司持续信息披露环节进行的虚假陈述。

我国资本市场被查处的财务造假案件大都属于此类。

如早期的红光实业财务造假案(1998),就是一个上市前后持续造假的范例。

近期的如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案(2011),也是从上市前虚报业绩上市后粉饰业务,公司董事长因欺诈发行被锒铛入狱,重蹈当年红光实业高管们的覆辙,万福生科公司财务造假案(2012)亦是如此,
二、西方对舞弊行为的理论分析
国外独立审计理论充分关注舞弊的研究,并了一些与舞弊相关的概念:错误、雇员舞弊与管理舞弊;资产私占与舞弊性财务报告、腐败等,这些概念都体现了与舞弊风险的形成因素密切相关,并发展成为了舞弊风险因素理论。

舞弊风险因素论告诉我们,引发舞弊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我国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无非是为了现实利益,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证券市场这个重要舞台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造假可以灵活地控制公司的利润,银行放贷就比较容易通过;相反,为了偷税漏税,通过造假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

相关当事人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制造虚假就是为了分取高额红得、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公司利用多种手段制造虚假失实的会计报表,以达到其上市、配股和避免成本ST公司或退市等目的。


述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1、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中小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2、证券、中介机构监管不到位;3、企业的内部基本不起作用;4、经营者受现实利益的驱动;5、造假成本低廉,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不够等。

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
上市公司造假事件的陆续曝光,会计报表粉饰也已发展为证券市场的“顽疾”,丑闻频频爆出。

随着我国经济、法制环境及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可谓花样繁多,且技术较为高级难以识别。

常见的造假手段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关联方交易造假;2,利用收入信息造假,3、利用资产重组造假;4、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更正随意追溯调整;
5、借助地方政府补贴,美化经营业绩。

要完整文章毕业论文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
五、万福生科造假案例分析
1、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

剖析万福生科的相关企业制度、管理体制可以发现,其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也为其财务造假埋下了隐患。

2、利益驱使,诚信意识淡薄。

“信为人之本,德为商之魂”是万福生科的核心价值观,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一核心价值观遭到摒弃。

不同时期财务造假的目的不同,万福生科在上市前后财务造假的动因存在差异。

上市前,万福生科为了达到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条件,根据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永福决策并经财务总监覃学军安排人员执行采取措施粉饰财务报表、虚增业绩。

经查2008年至2010年分别虚增销售收入约12000万元、15000万元、190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约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

虚增幅度高达90%以上,实际利润根本达不到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要求。

受到成本上市利益的驱使而走上了财务造假、粉饰财务报表的道路。

要完整文章毕业论文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
六、关于治理和整顿会计造假问题的对策研究
1、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形同虚设、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万福生科财务造假能够顺
利进行的重要原因。

为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建立健全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领导体系和经营管理制度,不但要建立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要使这一制度得到有效运转,避免形同虚设。

要完整文章毕业论文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
参考文献:
[1]贾鑫.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 管理观察,2009,05:6-8.
[2]徐露.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致富时代,2010,01:49-49
[3]黎仁华.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审计策略.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06.13~49
[4]谢新生.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会通讯,2009,19:70-71.
[5] ]陈祥有. 保荐机构声誉与IPO公司持续督导期间信息披露质量非显著相关的原因及对策. 财会月刊,2010,02:15-16.
[6] 刘燕. 从财务造假到会计争议——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监管的新视域. 证券法苑,2012,02:135-167.
[7] 蒋琳玲.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及治理. 经济师,2006,05:84-85+91.
[8] 范京,李奎. 浅议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失真. 科技经济市场,2006,09:121.
[9] 魏彬彬. 提高信息质量规范资本市场. 商场现代化,2011,14:144.
[10] 耿喆,颜毓洁.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识别及对策研究. 西部财会,2011,07:29-31.
[11] 白景娜.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状.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0:108.
[12] 周蕾. 注册会计师如何应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现代经济信息,2012,01:162.
[13] 陈越,邢保帅. 提高信息质量规范资本市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5:127+129.
[14] 宫灵.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与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北方经
贸,2002,11:94-95.
[15] 王义军.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的反思与启示.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5:174-176.
[16] 杜媛媛.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防范对策. 中国集体经济,2013,04:142-143.
[17] 本报记者鱼招波. 创业板退市制度亮剑直指财务造假. 财会信报,2012-04-30A08.
[18] 孙艳阳.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背后.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03:29-31.
[19]唐忠良.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合谋治理对策研究. 审计研究,2012,05:68
[20]谢柳芳,朱荣,何苦. 退市制度对企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审计研究,2013,01:95
[21]刘华.审计理论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