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云南白药的投资分析报告

关于云南白药的投资分析报告

关于云南白药的投资分析报告宏观经济分析相比较于2016年,2017年经济形势有所缓和,经济渐渐复苏。

消费平稳,投资回升,出口反弹,总需求结构有所调整。

消费信心上升,增速基本平稳。

2017年一季度消费名义累计同比增速10%,消费者信心、满意和预期指数均有所上升;投资名义增速回升,民间投资回暖。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2%,比2016年全年累计增速8.1%提高了1.1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增速大幅提高,贸易顺差较2016年同期有所减小;2017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三产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长7.70%,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增长3.00%和6.40%。

CPI较2016年12月份有所下降,2017年2月由16年12月的2.5%下降至08%,其后几个月稳步上升。

CPI-PPI之差(CPI-PPI的差值反映的是企业盈利增长情况,差值越大,经济增长动力越强)。

2017年2月开始到5月CPI-PPI差值不断上升,由-7%上升至-3.98%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我国中央银行依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下调,鼓励投资。

货币供应量基本平稳,在2017年2月份,M1下降,但3月份回升,这次变化使得M1与M2差值变小。

M1-M2在回升,证明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增强,经济景气度上升。

金融市场上,股票筹资量有所下降,由2017年1月的3142.63亿元到6月份的734.75亿元。

股市状况较17年5月份,这两个月股票指数整体有所上升,可投资股市。

行业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以及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医药行业越来越重要,医疗条件及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医药的需求不断上升。

近年来医药制造的股市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医药行业的股市。

经历了数次医改,我国初步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成的覆盖城乡的二元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根据卫计委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卫生医疗机构达到98.5万个,其中包括医院2.6万个,基层医疗机构92.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4万个,其他机构0.3万个。

而且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也在稳步增加。

2014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销售收入达23,326亿元,同比增长13%;2015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销售收入达25,537.1亿元;2016年1-9月,我国医药制造行业销售收入达19,958.9亿元。

中投产业研究中心预计,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28,350亿元,2021年达到36,500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52%。

据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中药材价格自2016年起逐步进入上涨周期。

2016年1月2日,康美.中药材价格指数为1088.36,截至2017年7月4日,该指数已经上涨至1278.15,涨幅为17.4%。

中药材价格整体上涨,除了供求变化的影响外,国家政策趋严也间接使得中药材价格整体上涨。

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中药材市场的飞行检查力度,这使得部分劣质产品难以进入市场,而一些中药材加工提取企业也逐渐改进工艺,使得成本也有所上升。

(二)、可能面临的风险1、政策加速行业变革。

今年以来,医药行业改革力度之大、出台政策之多,前所未有。

两票制、降低药占比、医保目录调整、支付方式改革等开启了新一轮的研发之变、产品之变、终端之变和付费之变。

2、成本不断被推高。

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更加严格的质量监管政策,共同加剧了药企的成本压力。

3、竞争步入白热化。

在国内现有的医药生产企业中,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相同功效的药品生产企业多达几十家乃至几百家,对市场的竞夺尤为激烈。

4、市场消费需求疲软。

医药健康行业虽然是非周期性行业,但仍然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及影响,这在具有消费品属性的日化健康产品上表现更为明显。

5、负面舆论引发危机。

医药健康产品的公众讨论话题极为敏感,行业的负面新闻,消费者用药安全知识的匮乏,公众对药品成分功效的误解,和媒体的大肆渲染及夸大歪曲事实的报道,不仅会影响企业生产运营,还会进一步诱发企业形象危机。

企业状况企业历史,公司前身云南白药厂, 成立于1971年6月。

1993年5月始进行股份化改组,将原厂净资产折为4000万股国家股和1600万股发起人法人股,另向社会法人发售400万股;同年11月6日至24日,首次发行公众股1800万股、职工股200万股。

1993年12月15日,“云白药A”在深交所上市。

主营业务: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保健食品、食品(凭许可证经营),化妆品及饮料的研制、生产及销售;糖、茶、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批发、零售、代购代销;科技及经济技术咨询服务,物业经营管理(凭资质证开展经营活动)医疗器械(二类、医用敷料类、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日化用品,户外用品。

【主要财务指标】┌───────────┬─────┬─────┬─────┬─────┐|财务指标|2017-03-31|2016-12-31|2015-12-31|2014-12-31|├───────────┼─────┼─────┼─────┼─────┤|净利润(万元) | 72514.19| 291987.68| 277084.14| 250607.65||净利润增长率(%) | 16.5965| 5.3787| 10.5649| 7.9529||营业总收入(万元) | 590871.59|2241065.44|2073812.62|1881436.64||营业总收入增长率(%) | 14.2781| 8.0650| 10.2250| 18.9669||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4.4700| 20.0300| 22.4300| 24.8600||资产负债比率(%) | 34.4511| 35.5604| 29.8748| 30.8801|├───────────┼─────┼─────┼─────┼─────┤|净利润现金含量(%) | -118.8553| 102.2220| 78.6584| 63.3207||基本每股收益(元) | 0.7000| 2.8000| 2.6600| 2.4100|├───────────┼─────┼─────┼─────┼─────┤|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 1.1976| 1.1976| 1.2002| 1.1971||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 12.7835| 12.0872| 9.9590| 7.8939||每股净资产(元) | 15.7968| 15.1005| 12.8990| 10.7404||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元) | -0.8276| 2.8661| 2.0929| 1.5238||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 -193.3302| 36.9469| 37.3464| 364.4821||率(%) |||||└───────────┴─────┴─────┴─────┴─────┘【偿债能力指标】┌───────────┬─────┬─────┬─────┬─────┐|财务指标|2017-03-31|2016-12-31|2015-12-31|2014-12-31|├───────────┼─────┼─────┼─────┼─────┤|流动比率| 3.3930| 3.2767| 3.6148| 3.5692||速动比率| 2.2620| 2.2495| 2.4119| 2.3046||资产负债比率(%) | 34.4511| 35.5604| 29.8748| 30.8801||产权比率(%) | 52.5578| 55.1842| 42.6021| 44.6761|└───────────┴─────┴─────┴─────┴─────┘┌───────────┬─────┬─────┬─────┬─────┐|财务指标|2017-03-31|2016-12-31|2016-09-30|2016-06-30|├───────────┼─────┼─────┼─────┼─────┤|流动比率| 3.3930| 3.2767| 3.6606| 3.6717||速动比率| 2.2620| 2.2495| 2.4855| 2.5069||资产负债比率(%) | 34.4511| 35.5604| 33.1641| 33.4639||产权比率(%) | 52.5578| 55.1842| 49.6202| 50.2944|└───────────┴─────┴─────┴─────┴─────┘公司自从93年上市以来,2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29%。

2006年以来医药工业从12亿增加到91亿,十年复合增速23%,毛利率较高,维持60-80%之间。

医药商业近十年复合增速20%,毛利率在5-8%之间。

细分产品估计来看,中央产品(白药系列)增速从最初20%多下降到5%,成熟产品增速逐渐下降,目前约占工业收入25%;普药复合增速30%,约占15%;透皮产品复合增速22%,约占15%;大健康产品十年复合增速高达38%,约占44%。

中药材资源增速49%,约占10%。

公司善于不断发掘新的增长点,逐步拓展大健康领域。

公司在传统散剂、胶囊、膏剂的基础上,通过给药方式的改变,推出了气雾剂。

围绕止血消肿核心概念,成功推出了云南白药牙膏,占据高端市场,还有透皮产品创口贴等。

另外公司还不断发掘新产品,如急救箱、卫生巾、洗发水、原生药材等,也获得了不错的增长。

6月6日,云南白药控股拟通过增资方式引入江苏鱼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股权结构变为:省国资、新华都和江苏鱼跃持股45%、45%和10%。

引入鱼跃科技,管理更趋市场化。

投资时机分析根据MACD、KDJ、RSI指标分析法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