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国际关系史第七讲

北大国际关系史第七讲


p
工业化对国内政治的持续改变
p
工业社会前景的出现,在欧洲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骚动。 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论自由》。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法国画家库贝尔: 反对工业化的情绪。 欧文、傅立叶等: 乌托邦 生产合作社,使工业化和人道兼容。 路易·勃朗、普鲁东等: 主张和平改良 社会民主主义的源头。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主义者,主张革命和专政。 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 民主的过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利益集团 政党政治 公众舆论 国内政治压力
失败的外交努力 p 在十字路口的欧洲国际政治 到底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p
2.法意修好
p
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交人才辈出,积极摆脱鼓励地位,除了 成功拉到俄国以外,又去修好意大利,分化三国同盟。 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受阻后,觉得德国没有坚定支持它;克鲁格电 报后,英国为表示对德不满,拒绝续订地中海协议。这些导致意大 利有孤立无援之感,希望缓和与法国的冲突。 德卡塞与法国驻意大使巴黑赫和意大利秘密磋商。意大利外长普利 涅提耍两面派,一方面与德国续约,另一方面达成与法国换 文(1901-02)。承诺两国互不攻击,在另一方受到攻击时保持 中立,在摩洛哥与利比亚相互尊重。 三国同盟动摇,法国免去腹背受敌。
埃及和摩洛哥;纽芬兰和西非、中非;暹罗等
p
不是军事同盟,但变对手为联手
泰奥菲勒·德尔卡塞Théophile Delcassé
法国政治家、外交家。使法国摆脱自俾斯麦时 代以来的外交孤立形势。 德尔卡塞1898年6月接手法国外交事务,甫上任 时,面对法绍达冲突,与英国缔结协议,成功 解决法绍达危机,又争取逐渐与英国交好。德 尔卡塞作为外交部长时,继续维持其一贯反德 的立场,德皇威廉二世甚至称他为"对德国最危 险之法国人"。德尔卡塞逐渐将法国的外交孤立 打破,反之向德国进行外交攻势,开始将德奥 同盟围堵起来。他改善了法国与意大利的关系、 透过对圣彼得堡进行两度访问,加强法俄同盟 的关系。在1900年6月与西班牙达成协议,划分 了长久以来争议的边境地带。最终于1904年与 英国达成了挚诚协定。
1、《英法协约》(Anglo-French Cordial Entente) p 20世纪初英国外交的转向
张伯伦和兰斯多恩(Lansdowne)
p
法国外交思维的重大突破
代表人物:德尔卡塞(Théophile Delcassé)、 保罗·甘本 (Paul Cambon)
p p
首脑外交 1904年英法协定的三个文件
p
p p
p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各国实力的改变: 德国
p
p
p
由于政治上不统一、交通工具不良、行会强大以及其他种 种原因,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 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 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惊人的进步:煤铁资源增加、 有效的新式机械、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 保护和津贴,以及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教育制度。 这些因素使德国到1914年时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 方面超过欧洲其他所有的国家,能在采煤和纺织工业方面 跟随英国之后。1914年,德国工业中的工人人数上升为 总劳动力的五分之二,而农业中的劳动者人数则下降为总 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p
4、英德海军竞争
p
p
德国的海军法案 n 1898年通过了为期20年的庞大造舰计划 n 1900年通过新的海军法案 英国海军的“两强标准” n 1889年开始执行 n 1905年开始建造“无畏舰” 海军竞争恶化了英德关系,迫使英国在增强军力的同时寻求外交帮助
四、三国协约(Triple Entente)的形成
2、法俄同盟建立的经过
p p
法俄要摆脱各自的孤立状态,急需加强合作 俄国的考虑
亚历山大三世:“我们必须与法国有所协议,一旦德法开战, 我们要立即对付德国,使其没有时间在打败法国后,再来对付我 们。我们必须改正过去的错误,在第一时间击败德国。一旦德国 被击败,奥国就不敢惹是生非”
p
法国的对俄姿态
二、德国和它的“世界政策”
( Weltpolitik)
1、1890年代德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普法战争以后,德国迅速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 发展成一个重要的工业国。威廉二世执政时期正是德国工 业的大发展时期。以化学和电力工业为先导,掀起了新工 业革命高潮。从1895年到1911年,德国的工业总产值增 加了一倍。大垄断企业如克虏伯、西门子等控制了市场, 德国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领导层的改变 国家实力的改变 国内的政治压力:扩张偏好与强硬偏好
保罗·甘本 (Paul Cambon, 1843-1924)
“俄国自由了。” 奥地利也自由了 法国耐心等待20年后,机遇来了
p
n n n
德国卡普里维(von Caprivi, Leo)的“新路线”
《赫耳果兰条约》(1890) 英国的政策:”光辉孤立“的最后时光 1891年三国同盟条约第三次续订
He stepped down
“坏孩子”威廉二世与欧洲均势(英 国《笨拙》杂志,1890)
---徐弃郁《脆弱的崛起》 190页 大意
三、英德矛盾的加深与 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1898-1901年的英德结盟试探
张伯伦(Joe Chamberlain)的联德思想 p 1898-1901 的英德试探
p
1897年 张伯伦-哈兹菲尔德 1900年 扬子协定 1901 年 是否在摩洛哥问题上达成一项协议
p
p
p
3、英日同盟(1902)
p p
英日同盟谈判的背景 《日英同盟条约》内容(1905年有修订)
n n
双方承认中国和朝鲜的“独立”, 英日两国“无侵略的意向”; 双方之一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另一方则严守中立;
英日同盟是反对俄国的军事同盟 p 英日同盟的潜在含义 同盟的成立标志着英国已经放弃了“光辉孤立”政策 英日同盟的缔结是日本外交的重大胜利 (为日后日本发 动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英日同盟对德、法外交的影响
p
本又致使各强国寻找殖民地作为 其投资的去处。许多国家行使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俾能 支持工业的发展。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 大量的投资。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 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 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 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 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 的银行家。在1871至1900年的30年间,英国使其帝国的土地增加 425万平方英里、人口增加6600万,法国使其土地增加350万平方 英里、人口增加2600万,俄国在亚洲增加了50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 650万人口,德国增加了5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1300万人口。甚至比 利时也设法获得了9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850万居民。这些征服地加上 原有的殖民地,产生一种奇怪的、前所未有的形势:世界的一小部分 地区统治了其余地区。
2、德皇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p 1895年德皇“世界政策”演说
“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在地球遥远 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 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飘洋过海。” “德国的未来在海上。” 德国的目标似乎是殖民地和海军
3、德国的强势外交
p p p p p p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各国实力的改变: 美国
p
美国凭借独特的有利条件,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工 业强国。例如,在钢铁生产方面,1910年时,美国生产 2651万吨钢,而第二位的德国则生产1370万吨钢;在煤 的生产方面,美国的产量6万多吨,而居于第二位的大不 列颠的产量则为近3万吨。 到1914年,工业革命已从不列颠群岛的最早的中心地大 大地向外传播。实际上,这一传播已达到如此巨大的规模, 以致英国这时不仅面临可怕的竞争,而且已为另外两个国 家——德国和美国所超过。
在土耳其咄咄逼人 三国干涉还辽 “克鲁格电报”和布尔战争 萨摩亚之争 1898-1900年的海军计划 1900年7月的 “匈奴演说”; 瓦德西为八国联军总指挥。
威廉二世(1859-1941)
p
德国的“世界政策”把遥远的海外殖民地定义为核心 利益,但又不仅仅是一个追求海外利益的外交政策。 其外交政策无论在大国关系还是海外殖民地问题上都 是杂乱的、摇摆的,很难找到一条主线。唯一明确的 是以建立大海军为目标的“蒂尔皮茨”计划。瓦德西 曾说:我们被认为在推行一种“世界政策”,但没有 人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一、法俄同盟的建立(1891-1894)
1、俾斯麦之后的欧洲局势 p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思想的核心: 联奥、拉俄、中英、反法
p
n n n
俾斯麦下台对欧洲国际政治的影响
俾斯麦下台 He stepped down 继任者的政策调整: 联奥、中俄、拉英、反法 1890年,德俄《再保险条约》期满未再续订
第七讲
欧洲列强外交政策的 重新调整,1890-1914
p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的改变 p 法俄同盟的建立 p 德国和它的“世界政策” p 英德矛盾的加深与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p 三国协约的形成 p 战争危机的出现及不断升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
p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电气、化学、交通、通 讯等 在1870年前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发展——科学开始大大地影响工业 (冶金、通讯、石油化工等),大量生产的技术得到了改善和应用。 德国在科学领域领先,美国长于大批量生产技术(标准化、流水线) 科学和大量生产的方法不仅影响了工业,也影响了农业(化肥)。而且, 这又是发生在科学应用方面领先的德国和大量生产方面领先的美国。 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 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法估量地提高了。世界工业生产在 1860至1890年间增加了三倍,在1860至1913年间增加了七倍。世界 贸易的价值从1851年的6亿4千万英镑上升到1880年的30亿2千4百万英 镑、1900年的40亿4千5百万英镑和1913年的78亿4千万英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