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陈明一些家长谈到孩子学习钢琴、绘画等兴趣方面的一些事情时,往往都是这么说: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比较感兴趣,可到了后来孩子就一点也不想学了,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可谈了,所以就不学了。
的确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学习音乐、美术如此,学习任何知识都是这样。
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全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的。
兴趣究竟是什么呢?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对某种事物持续地倾注着积极感情的认识活动,它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所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学习兴趣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增强、维持和调节的作用,有效地影响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一个学习兴趣强的学生,总是以学为乐,乐此不疲,事半功倍,效果很好。
反之,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总是以学为苦,勉为其难,效率低,效果差。
一个人如果在小学阶段形成了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他将终身受益。
这个道理说起来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表示理解、赞同,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却不尽然。
有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成绩规定了硬性指标,要求达到多少分以上,甚至要求达到满分,达到了指标就表扬、奖励,否则,就批评、训斥,甚至体罚。
可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孩子是否对学习感兴趣。
这种情形反映了长期以来存在于教育中的一个严重误区:片面追求智力的发展和智育成果,而忽视了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这种做法的实质,是置孩子的主体性于不顾,把孩子当成知识的容器,强调机械灌输。
其结果,孩子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情绪低落,自学能力弱,应变能力差,最终往往不可避免地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弱者。
如果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这样就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成绩也是不言而喻的。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品质形成的高峰时期,特别是学习兴趣等情绪因素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所参与的事情,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没有浓厚的参与兴趣,尽管有时也能取得好成绩那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人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甚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说,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且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单纯地提高考试分数更显得重要。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培养浓厚兴趣的前提兴趣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
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哪里来?我们说,孩子持久而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来自正确而明确的学习目的。
所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
孩子一旦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的,就将把学习当作一种需要,就将产生浓烈的求学动机。
在这种需要和动机的驱使下,他们就将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就将化为刻苦学习的行为。
周恩来同志小时候学习十分刻苦,学习兴趣始终很浓,成绩十分优秀,就得益于他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艰苦的环境中还坚持学习,学习兴趣始终不减,力量就来自于这简短的一句话。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的方法是很多的,如:给学生讲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讲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严峻现实,讲当今是知识爆炸的年代,谁掌握知识谁就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讲国家要繁荣,生产要发展,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提高。
只要我们严肃认真地摆事实,讲道理,这个大道理孩子是应该明白的。
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的妈妈是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受她妈妈的影响,上小学时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长大后当一名高水平的翻译。
目标树立之后,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凡是会用汉语说的,他都要问妈妈用英语怎么说,每次去商场买东西,在没有和售货员阿姨说话之前,他都先考虑考虑用英语怎么说。
后来,发展到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他都能用英语说个大概。
当他小学毕业时,他的英语水平已经相当的高了,听、说、读、写,样样都行。
每次他妈妈的外教同事到家里做客,他都能与他们侃侃而谈。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催化剂,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就有了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怎样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乐学,首先教师得会教,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
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要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兴趣而又乐于接受。
同时,老师要不断地注意教法与学法的改进,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欣赏、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给学生上《白石爷爷画虾蟹》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一个齐白石爷爷画虾蟹的故事,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虾蟹的标本和活虾蟹,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虾蟹的生态,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
学生认真地观察螃蟹有几条腿,眼睛的形态;河虾有几条须,身体有几节等。
结果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掌握得都很好,学习劲头也很足。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这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倾向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有目的的激发、引导。
首先,创设适宜的物质、心理、活动情境。
创设物质情境,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在家里给孩子安排一个适合学习的空间:一张书桌,一个书柜,书柜里有孩子喜欢读的书,墙上还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家长不在这里打麻将、谈天、看电视,而是尽量造就一种很浓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一进入这一环境就引发起学习兴趣。
在学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表现,努力给他创设一个表现的场所和机会。
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美术室、舞蹈室、科技室等场所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所谓心理情境,是通过设疑问难,组织活动等方式,让孩子耳濡目染,引起学习兴趣。
使孩子不仅知其然,而且欲知其所以然。
这样学习,越学越有兴趣。
灌输式教学,不顾学生的兴趣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硬性地传授一些枯燥无味的方法和道理,不利于学生良好心境的培养。
教师虽然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但不可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一切可行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欲和积极性,使其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
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组织一些游戏,创设活动情境,以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组织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航模小组活动。
有的孩子很贪玩,教师就应引他玩,教他做飞机模型。
在做飞机模型时,教师有意识引导他去测量、计算、画图、写制作笔记,结果孩子玩出了名堂,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最后,学生的飞机模型飞上了天,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玩出学习兴趣,玩出各种水平,玩出名人名事的故事很多,教师不妨给孩子们讲一讲。
千万不要认为玩就一定影响学习,学生通过玩学到的知识是综合的、全面的、牢固的,是符合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其实,正当的、适度的,有老师或家长引导的玩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个性都是很有必要的。
也可以把小学生带到科技馆、博物馆参观游玩,让新鲜事物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将其迁移到学习上去。
其次,表扬与鼓励让学生尝试成功。
孩子经受失败的能力较低,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挫折和磨难。
但是,过多的失败和挫折,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对这一事物的兴趣和信心。
因此,给孩子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尽可能的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尽管这种表扬和鼓励是教师暂时给学生的,但是它的作用有时是很大的。
例如,上学期,有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每次的考评都是“良”,老师为了鼓励他给他打了一个“优”,并给他说:你进步多了,好的成绩就是这样通过一点点努力取得的,希望你在以后不断取得进步。
果然在下个学期中,他的成绩十分出色,得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优”。
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
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成功越多,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孩子们就在其中天天向上了。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赛。
我们做教师的就要正确地引导不断地修正孩子的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公正、及时地评价激励,并随时提高要求。
再次,扬长避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点带面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所能,教师要做好目标引导,引导学生树立各时期的学习目标,并且帮助他们去一级级实现目标,也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有一次我给三年级的学生讲评美术习作,有一个学生的作品非常有个性,构思很独特。
当我把他叫起来时,结果班里马上掀起一阵哄堂大笑。
后来,有一个学生悄悄地告诉我这个学生样样不行,每一学科的老师几乎都常批评他。
我觉得事情大可不必这样做,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发展他的特长。
这个学生的确在美术方面有些特长,后来我把他吸收到美术小组里来,给他做了一番指导并鼓励他好好学习。
一段时间后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多,不但在一次美术现场作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它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总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和加强学习兴趣的基础。
我们教师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或方式,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才能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