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就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有所作用。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给排水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但随着对给排水工程需求的增多,相应也产生了对给排水工程更高的要求,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结合目前的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在满足规范和其它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处理好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问题,提升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1.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施工常见问题
1.1管道安装问题
常见管道轴线、高程超过允许偏差,埋深不够,有的甚至铺设在冻土层以上,管道漏水。
施工工艺差,管材质量不合格,柔性接口胶圈损坏,承口深度不够,刚性接口填料不合格,填打深度不符合要求,钢管焊缝接口开裂等。
1.2给水管道水质化验不达标
产生原因管道施工完毕后不进行冲洗消毒,严重时通水堵塞用户上水管道,未采用消毒剂浸泡,或浸泡时间不够,或消毒剂剂量不足。
1.3水压问题
水压实验前管道浸泡时间不够,水压实验时沟槽已回填,实验
时采用闸阀做堵板,后背没有设在原状土上,压力计精度不合乎要求,10min实验压力降压值超过标准。
1.4钢管腐蚀
产生原因在钢管安装时,施工单位不做防腐或只做外防腐,防腐材料不合格,工艺低下,防腐前如未做好除锈将会严重缩短钢管的使用寿命。
1.5管道渗漏问题
基础不均匀沉降、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
1.6检查井问题
毋容置疑,检查井施工质量必须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然而,当前排水管道中,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存在质量缺陷,施工时随意性大,极可能造成检查井下沉和变形。
1.7回填土问题
回填土塌陷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排水管道施工进程的直接大问题。
造成这个的现象的原因是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要求分层夯实,施工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
1.8管道基础变形过大
这就导致管道基层混凝土浇筑后起拱、开裂,甚至断裂。
2.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的问题,必须进行合理优化施工,严格按其技术要求,同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优化施工技术。
2.1管道安装必须符合施工要求
管道安装对接一般采用内拉加外拉法,依靠管道内部的内拉法和管道顶部的外拉法,逐渐将两节管道对接在一起。
a、内拉法,在已安装完成后的管道内部,架设一斜梁(斜梁垂直长度略大于管道内径,斜梁上端焊接一钢板,钢板厚度略小于管道安装后的最小允许间隙,以能插入前后两节管道顶端间缝内为宜,斜梁下端位于己安装的后一节管道内),在待安装的管道外端口架设横梁,用钢丝绳和手拉葫芦将两梁连接,逐渐收短手拉葫芦主链,靠前节管道与地面摩擦力制约,拉近待安装的管道,最终将两节管道对接。
b、外拉法,是在管道外部,用钢丝绳分别将已安装好的管道和待安装的管道兜身,并在管道顶部用手拉葫芦和钢丝绳连接,逐渐收短手拉葫芦主链,靠前节管道与地面摩擦力制约,拉近待安装的管道,最终将两节管道对接。
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需采取稳管措施。
具体方法可在编织带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具体数量视管径大小而定。
管道接口后,应复核管道的高程和轴线使其符合要求。
处在管道轴线方向应有一定空隙,对十套筒式接口,指套筒内两管节端面的间隙,对于承插式接
口,指承插口端面与承口变径处的间隙。
这一间隙应控制在5~
15mm。
采取措施防止管材漂浮。
管道安装结束后,可先回填至管顶大于一倍管径以上高度。
管道安装结束尚未回填时,一旦遭到水淹,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及外观检查,如发生位移、漂浮或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
2.2保证给水管道水质达标
a、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后,竣工验收前应冲洗消毒。
以流速不小于1.0m/s的冲洗水连续冲洗,直至出水口外浊度、色度与入口处冲洗水浊度、色度相同为止。
b、管道应采用含量不低于20mg/l氯离子浓度的清洁水浸泡
24h,再次冲洗,直至水质管理部门取样化验合格为止。
2.3水压检验
根据规范,压水试验段不宜超过lo00m,结合地形、管线走向、管材供应、施工布局等因素合理确定压水段长度。
压水试验时先对管道进行冲水,排气,充满水48h后,用试压泵加压到所需的压力值。
压力试验包括两个内容:
a、强度试验,观察升至工作压力1.5倍时,10min内,压力降是否小于0.05mpa。
b、严密性试验,升压至工作压力1.25倍时,压力小于0.1mpa 为合格。
具体操作:管道灌水应从下游缓慢灌入。
灌入时,在试验管段的上游管顶及管段中的凸起点应设排气阀,将管道内的气体排除。
判断管道内气体是否排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
a、管道内已充满水,当升压时,水泵不断向管道内充水,但升压很慢。
b、当用水泵向管道内充水时,随着手压泵柄的上下摇动,表针摆动幅度较大,且读数不稳定。
c、当水压升至80%试验水压时,停止升压,然后打开连通管道的放水节门,放水时水柱中带有“突突”的声响,并喷出许多气泡。
以上三个现象的出现,表明管道内气体未排除。
2.4钢管防腐蚀措施
钢管道水泥砂浆内防腐层施工应符合相关的规范:
a、管道内壁的浮锈、氧化铁皮、焊渣、油污等,应彻底清除干净,焊缝突起高度不得大于防腐层设计厚度的1/3 。
b、先下管后做防腐层的管道,应在水压试验、土方回填验收合格,且管道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
c、砂应采用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砂;
d、水泥砂浆采用人工抹压时,应分四层实施,即素浆层、过渡层、找平层、面层;
e、水泥砂浆内防腐层成形后,应立即将管道封堵,终凝后进行潮湿养护;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应少于14d;通水前应继续封堵,保持湿润。
f、外防腐层材料沥青应采用建筑10号石油沥青,玻璃布应采用干燥、脱腊、无捻、封边、网状平纹、中碱的玻璃布,外包保护
层应采用可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聚氯乙烯工业薄膜。
2.5管道防渗漏
a、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
b、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
c、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救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
2.6检查井施工(下转第267页)
(上接第253页)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2.7回填土塌陷处理技术
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
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的,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
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
2.8管道基础变形过大的治理方法
凝基础如因强度不足遭到破坏,只能敲拆清除后,按规定要求重新浇筑;如因土质不良,地下水位高,发生拱起或管涌造成混凝土基础破坏,则必须采取人工降水措施或修复井点系统,待水位降至沟槽基底以下时,再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局部起供、开裂,采取局部修补;凿毛接缝处,洗净后补浇混凝土基础,必要时采用膨胀水泥。
总之,城市给排水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严格施工顺序、操作规程、部位与工序检查等,特别要加强隐蔽工程检验和把好回填土的密实度,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特别要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将问题消除于初始阶段。
【参考文献】
[1]邓宏毅.建筑设施给排水设计施工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75.
[2]梁一凡.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79.
[3]杨元顺,董建平.如何保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j].山西建筑,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