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器人动力学

机器人动力学


速度的内积(
):
§4 机器人动力学——§4.1 拉格朗日力学方法 2)计算各连杆的动能和机器人系统总动能 设连杆 i 上任一点的质量为 dm ,其动能为:
对连杆 i 进行体积分,得到连杆 i 的动能:
式中, 称为伪惯量矩阵:
其中,
§4 机器人动力学——§4.1 拉格朗日力学方法 注意到:
以及物体的转动惯量、协转动惯量分别为:
§4 机器人动力学
• 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它的动态(过程)行为,给出对 它施加控制后的行为预测,是研究机器人控制理论和控制方 法的基础。 • 与机械控制对象类似,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一般也由一个二阶 微分方程组表示,但通常十分复杂,含有强非线性、强耦合 以及参数不确定性等,获得精确动力学模型十分困难,有时 甚至是不可能的。
有:
§4 机器人动力学——§4.1 拉格朗日力学方法 连杆 i 的动能可写为:
此外,连杆 i 的传动装置动能为:
系统的总动能为:
§4 机器人动力学——§4.1 拉格朗日力学方法 3)计算各连杆位能和机器人系统总位能,以及拉格朗日函数 一个在高度 h 处质量为 m 的物体的位能为 。 设连杆 i 上任一点的质量为 dm ,其位能为: 对连杆 i 进行体积分,得到连杆 i 的位能:
• 模型简化的必要性 1 )动力学模型的计算过于复杂,一次逆动力学计算需 几千至几万个乘和加的运算,比较费时(采用牛顿 — 欧拉 方法可以将乘和加的运算次数降至千次以内) 2 )动力学模型中的物理参数(主要是 Ii 中的上界为 10n个元素)一般不易准确获得,采用完全模型的意义不大 • 简化的方法 1)在低速运行时忽略向心力/哥氏力项 2)忽略惯量阵的非对角元素
系统总位能:
系统的拉格朗日函数:
§4 机器人动力学——§4.1 拉格朗日力学方法 4)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导,得到动力学方程式 将拉格朗日函数: 求导:
因为:
§4 机器人动力学——§4.1 拉格朗日力学方法 所以:
§4 机器人动力学——§4.1 拉格朗日力学方法 再求 :
全部写出拉格朗日方程:
§4 机器人动力学——§4.1 拉格朗日力学方法
§4 机器人动力学——§4.1 拉格朗日力学方法 • 动力学方程推导过程:
– – – – 计算任一连杆上任一点的速度 计算各连杆的动能和机器人系统总动能 计算各连杆的位能和机器人系统总位能,以及拉格朗日函数 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导,得到动力学方程式
1)计算任一连杆上任一点的速度 连杆 i 上任一点 ir 在基系下的位置为 r = Ti ir ,该点的速 度为。
或写成向量方拉格朗日力学方法 • 动力学模型例(两关节机械臂)
§4 机器人动力学
§4.2 动力学模型的形式和特点
• 工作空间的动力学模型: 设 n=6,工作空间变量为 X ,驱动外力为 F ,有
设 J-1 存在,代入关节坐标动力学方程后有:
考虑到 q 是 X 的函数,则有工作空间的动力学模型:
§4 机器人动力学——§4.2 动力学模型的形式和特点 • 动力学模型特点: 1)惯量矩阵 M(q) 是 nn 阶对称正定矩阵, 半正定矩阵 2)矩阵: 是对称
均为反对称矩阵,即有:
3)动力学模型的逆解存在,即若给定 就可容易地计算需要的控制量 (F )。

),
§4 机器人动力学
§4.3 动力学模型的简化
• 本课程对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和学习的重点将放在如下方面:
– 模型的推导原理、思路和基本步骤 – 动力学模型的形式、特点 – 动力学模型的简化
§4 机器人动力学
§4.1 拉格朗日力学方法
• 定义拉格朗日函数 L :动力状态函数 • 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拉格朗日—欧拉(L—E)方程):
• 设各连杆的动能为Ki ,势能为Pi ,则总动能和总势能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