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八年级语文 《曹刿论战》说课稿

初中八年级语文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篇目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曹刿论战》。

一、教材分析
课文《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片段,全文简明完整地记录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由于曹刿的参与,造就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文章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远见和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

从教材的编写意图上看,编者选取《左传》中的精彩片段意在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材注意到九年级下册的特殊性:作为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的开篇它是对前几册内容的总结,有是前几册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对今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习惯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本篇课文本身剪裁精当,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积淀古代优秀文化。

基于以上几点,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掌握本课重要文言词语。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以上三个目标1为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学习本课的基础,2、3是
本课的重点目标。

三个目标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二、学情及教法学法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语文回归课堂,是新课程的理念。

而学生在前几年的学习中,已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些基础,再加上本文课下注释详尽,情节引人入胜,故在本文的学习上采用自主合作的方法学习本文。

教师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实实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

1、反复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背诵。

2、把握人物语言,揣摩人物性格。

3、合作探究课文思想内容。

4、教师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讨论。

三、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列举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导入新课,引出齐鲁长勺之战。

2、走进《左传》简介《左传》
生先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教师补充。

(大屏幕显示)(二)、生一读课文会读
师范读,生练读,齐读
(二)生再读,
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标出不懂的地方。

2、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仍然不懂的小组合作解决。

3、生质疑。

(三)三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带着问题读课文
A.鲁国能以弱胜强,你认为有那些原因?
B.此次鲁国能取胜,曹刿功不可没,那么从文中可看出曹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C.对鲁庄公这个人,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2、小组讨论交流
新课程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中,如果单纯让学生独自思考,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茫然而无所得,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对话,让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思想在碰撞中产生。

智者有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过后,各自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过后,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

所以交流讨论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的完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展示学习成果
抽出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师生共同完善。

并板书。

(四)、再读课文,限时背诵
(五)、作业练习
1、继续熟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四、说板书
思想上:热爱祖国
以弱胜强原因政治上:取信于民曹刿:远谋
军事上:抓住战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