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管理和运用(最终版)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管理和运用(最终版)


定义
特点
2
管理者借助敏感指标,同在 这个点上的变化了解到整个 管理面上的地洞,让管理者 做到见微知著、以点带面。
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每个管理者能够关注的东西都是有限的,这称作管理者的“管理幅 度”。因此,管理者要善于抓重点、抓要点,把握敏感指标是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特点
AB 管理目标或结果
指标 意义
健康的护士执业环境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激励护士增加工作投入,促进患者安全,提 高护理质量,降低护士离职率,节约医院成本
评述 简要
(一)建立“磁性”医院(即具备良好执业环境的医院,能够吸引优秀护士,从而提供良好的 护理服务) (二)促进护士执业环境的建设建议:
①增加护士人员配备,保障充足的人力资源 ②让护士更多参与决策过程,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③创造和谐的医护关系,提升领导力度 ④促进P护age理专21业化发展
护患比之所以能成为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是因为患者能否获得与其病情相应的规范的护理服 务,但是取决于有多少一线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服务,但是如若人手不够则质量会大打折 扣 举例:2002年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当地168所医院调查,护患比降低到1:8,患者死亡率上升7%。
Page 18
指标 类型
指标 名称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的管理和运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 护理部
主讲人:廖燕
时间:2017年8月4日
目录
CONTENTS
01
建立指标对管理的意义
02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特点
03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筛选维度
04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原则
05
常用敏感指标解析
01 第一部分
Part
基本 公式
指标 意义
结构指标三
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
同期某级别护士人数
某级别护士的比率=
统计周期内护士总人数
×100%
1. 不同级别护士的配备反映医疗机构或者其他部门中护士的结构配置情况,及时了解护士队伍 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 2. 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效利用护理人力提供依据,保障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
指标 类型
结构指标二
指标 名称
基本 公式
护患比
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之和(×3)
平均每天护患比=1:
统计周期内每天各班次责任护士数之和
指标 意义
帮助管理者了解当前护理人力配备状况,进而建立一种以护理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科学调配人力 资源的管理模式,让需要照顾的患者获得护理服务,保障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评述 简要
把握质量工作的关键问题。
04 第四部分
Part
敏感指标的应用原则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原则
A
打开信息渠道,保障数据科获得性和可靠性
①计算敏感指标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
②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采集数据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③应当如何发展出服务于敏感指标管理的信息系统?
注重指标内涵,避免单看数值
①对指标值本身考量;
护理工作的结果
(非计划拔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影响护理过程和结局的结构 性因素
(反映护理人力数量和素质结构的指标)
质量管理的 要求
(防范为主)
(从结构、过程和结果三
方面入手)
敏感度的 考量
(重点管理)
(从负性指标入手)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需要把 握护理质量的“短板”
选择敏感度高的指标,是为了能 够让管理者通过少而精的咨询,
56
20
19
0.34
0
20
3
23
0.41
中西医结合科
48
19
0.40
1
18
3
21
0.44
神经内科一
49
17
0.35
1
16
3
19
0.39
神级内科二
49
18
0.37
1
17
17
0.35
呼吸内科
48
18
0.38
1
17
17
0.35
消化内科
48
18
0.38
2
16
16
0.33
内镜中心
/
4
/
0
4
4
/
急诊/日间
6
26
/
1
25
2
27
/
门诊
/
24
/
0
24
24
/
ICU
30
52
1.73
5
47
3
50
1.67
手术室
/
53
/
5
48
48
/
麻醉复苏室
/
23
/
1
22
22
/
中央运输/供应室
/
1
/
0
1
1
/
健康检查中心
/
10
/
2
8
8
/
护理部
/
3
/
0
3
3
/
合计
1131
587
39
备注:8月拟补20名定科实习生,19名适应性学习护理人员(试岗未签合同)
指标 类型
结果指标二
指标 名称
基本 公式
指标 意义
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UEX)
同期某导管非计划性拔管例次数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1000‰
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留置总日数(总例数)
1. 体现了护理质量的水平。通过监测,可以提示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非计划 性拔管的发生 2. 非计划性拔管最先发现者是护理人员,分析拔管原因并制订防范措施,也是提高护理团队专 业性和影响力的过程
药物约束的选择应该根据治疗目的、疾病以及医疗资源来综合考虑
Page 24
指标 类型
指标 名称
基本 公式
结果指标一
院内压疮发生率
同期住院患者中压疮新发病例数
院内压疮发生率=
×100%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数
指标 意义
监控院内压疮发生率,可分析院内压疮发生的趋势、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压疮 护理措施与管理,减少院内压疮的发生
评述 简要
开展院内压疮发生率监测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为了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对压疮数据还需要: ①有专业的护理队伍合作,预防为主 ②关注院内压疮发生率和现患率 ③利用稳定的案例提供科学性与有效性的数据 ④重点科室与重点人群是护理管理的关注重点 举例:A普Pag通e 病2房5 :ICU压疮发生率=3.9:14.9
备注
61张床中6张CCU床位后期 开放
指标 类型
指标 名称
基本 公式
指标 意义
结构质量指标
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
每住院患者24小时 = 同期内执业护士实际上班小时数
均护理时数
统计周期内实际占用床日数
1. 住院患者每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反映患者平均每天实际得到的护理时数(直接护理时数、间 接护理时数、相关护理时数) 2. 通过指标的计算,可推算出护理工作负荷度,从而更合理的进行人员的配备,提升护理工作 效率
评述 简要
1. 应该辩证的看待护士离职 2. 由于我国护士人力资源相对缺乏、护理管理者往往更关注护士离职造成的消极影响,以及如 何控制人才流失、降低离职率 3.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当前的护理管理者应当注重探索离职率的合理范围并将其控制在适 当水平
Page 20
指标 类型
指标 名称
测量 工具
结构指标五 护士执业环境测评 《护士执业环境测评表》
18
0.32
22
0.36
19
0.33
20
0.35
血液层流
12
9
0.75
1
8
2
10
0.83
胸外科
39
16
0.41
2
14
14
0.36
肿瘤一
45
12
0.27
0
12
5
17
0.38
肿瘤二
49
15
0.31
2
13
3
16
0.33
普外三
50
18
0.36
1
17
2
19
0.38
妇科
41
14
0.34
0
14
14
0.34
小儿内科/小儿外科
E 以数据(证据)说话
目标给管理者提供了宏观的、方向性的指引,但行动之前还需要针对具体的抓手,而 “指标”就是这个抓手。
建立指标对管理的意义
具 体 化
目标
指标
指引
尺度
行动
评估
实现
改善
02 第二部分
Part
敏感质量指标的特点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定义
1
当管理目标或者管理结果发 生微弱的变化,管理者会在 某个指标的标值上看到明显 的反映,这便是敏感指标。
结构指标一
床护比
床护比=1:
同期执业护士人数
统计周期内实际开放床位数
指标 意义
1. 反映开放床位和护理人力的匹配关系 2. 保障一定数量的开放床位护理单元的基本护理人力配备,是医疗机构及其护理单元护 理人力的配备参考、评价指标
评述 简要
长时间内,床护比几乎是我国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医疗机构的配置护理人员的唯一一个量化指标。 以床护比作为指标,最大的优势是涉及变量和计算的方式,也是这一指标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然而,床护比实际上是以“实际开放床位数”代表护理服务的需要,以“执业护士数”代表护 理服务的提供,忽略了床位使用率对护理服务需要的影响,更没有细致到区分护理服务真正实 践率。 Page 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