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课件
1至5句皆写“慵”: 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 慵也; 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 慵也; 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 慵也; 宝奁尘满,无心拂拭,四 慵也;
日上帘钩,无心欣赏,五 慵也。
易安写“慵”,意在写愁。“慵”字 是词眼,从易安的慵态中能感到她内 心深处的愁情。
借无心梳妆来描写意绪:
1、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 2、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 《浣溪沙》 3、夜來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诉衷情》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 终日凝眸。
痴人痴语: 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 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 “楼前” →承上“秦楼”
“凝眸” →接下
“终日” →时间之长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顶真格将词意再度深化。 雨洗梨花,泪痕有在。风吹柳絮, 愁思成团。易安此词颇似之。 (明)竹溪主人《风韵情词》 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 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 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 此又是“新愁”一段。
●
4 、 文 学 地 位
李清照一生跨越南北宋两个时 代,经历了南北宋之交国破家亡的 惨痛变化,属于南渡词人之列。 宋代的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 李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 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取得了这 一词派的最高成就。
●5、李清照词之成就
理论上: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 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 “别是一家”之说。 创作上:其词善用白描手法, 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 语言清新自然,音律谐和优美, 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 “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 对后世影响很大。
《凤凰台上忆吹箫》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创作概况、词风 及前人对她的评价。 2.结合李清照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 理解其《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进一步加 深对“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方法的领会。
易 安
一、李清照简介
●1、家世
父:李格非
文学家,经学家,苏门后四学士之 一,详见《宋史· 李格非传》。
母:王 氏
上片警策处。“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 煞是妙绝。笔致绝佳,余韵尤胜。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十
下阕:设想别后情形
休休! 大幅跳跃,从别前跳到别后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去意已决,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两个典故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生出痴想,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凄凉寂寞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
南渡不久的作品。当时词人正处于国破夫亡、颠沛 流离的境遇之中,内心极度凄苦。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 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 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相思苦,却无法解脱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 《阳关》,也则难留。
理智:丈夫非走不可。 “休休”千回万转,迸发而出。 《阳关》:即《阳关曲》。 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 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两典故:
武陵人: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事。
秦楼: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引凤之典。 烟:词人心头之阴。
上阕:写离别前情景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对偶,冷漠凄清 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慵态已达极点 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切题:愁情。但用心良苦,痴情一片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概括致瘦的原因 :不直说但答案不言自明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易 安
……
“试 昨 知问 夜 《 否卷 雨 如 ?帘 疏 梦 知人 风 令 否, 骤 》 ?却 , ( 应道 浓 昨 是“ 睡 夜 绿海 不 雨 肥棠 消 疏 红依 残 风 瘦旧 酒 骤 。” 。 ) ”。 此词蕴藉了对春 光一瞬,好花不 常的惋惜之情。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轻快活泼
二、李清照词作简介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 丽,是婉约派的代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
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 乡,表现 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苦
如:易安前期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金猊:狻猊形的香炉。
狻猊:猛兽。
红浪: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 浪。” 慵:困倦、懒散。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比较《诗经·卫风·伯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徐干《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
已时?”
均写神情慵怠,懒于梳妆。 此处表现出夫妻离别前一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
一接触到“愁”字,女词人便 “欲说还休,欲休还说。而又 不肯直说,不直说更使人感到
深沉。”既有濒于绝望的哀鸣,
又有近乎天真的痴想。
(蔡厚示)
夏承焘 盛静霞《唐宋词选》:
上片不说离愁,却说生怕离愁,不说因 离愁而消瘦,却说不关病酒和悲秋;下片不 说云遮视线,却说烟锁秦楼,不说想寄情流 水,却说流水应念我:都是深一层写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起三句,言朝 起之懒。“任宝奁”句,言朝起之迟。“生 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 说还休”,含凄无限。“新来瘦”三句,申 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叹人去难留。 “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 情意极厚。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3、创作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 誉,以词著名,著有词论,兼工诗文, 擅长书画,并兼通音律。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 近前辈”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 《漱玉词》辑本等。今人有《李清照集 校注》。
●3、创作
代表作: 词:《武陵春》《醉花 阴》《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 秋》《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 诗: 《乌江》 《浯溪中 兴碑诗》《钓台》《上枢密 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 论》《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等。
1、语言自然: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起来”“生怕”“新来”“这回” “多少事”“从今”等语的运用。
2、结构巧妙: 词平平而起,层层深入。
愈转愈曲,愈转愈深,感情愈转愈浓
3、情景交融,刻画细腻,手 法委婉:
抒情既委婉、含蓄,又极其自然, 无矫揉造作
清 照 词 风 永 垂 千 古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比较 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愁 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天。
接触题旨,迅速退回。体现出主人公心 地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
“‘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 道’同意”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6、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 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清· 王士 祯)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 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 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清人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 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此词抒写伉俪深情,倾吐相思之 苦,感情真挚深笃,态度坦率大 方,后之论词者,无不为之折服。
易安后期词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声声慢》(寻寻觅觅) 《永遇乐》(落日熔金)
……
《 武 陵 春 》
双闻 溪说 舴双 艋溪 舟春 ,尚 载好 不, 动也 、拟 许泛 多轻 愁舟 。。 只 恐
人风 非住 事尘 事香 休花 ,已 欲尽 语, 泪日 先晚 流倦 。梳 头 。 物 是
凤凰台上忆吹箫 是词牌名,本词调见于李清照 词,是从《列女传》中弄玉和萧史 故事取名。
(二)
总析: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 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 丈夫的深情思念。 重点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 心的怀念。 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 画慵懒的情态, 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 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
, !
推荐阅读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 。 彭玉平《唐宋名家词导读》, 广东人民出版社。
《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 书出版社。
探究学习
1.结合具体作品体会李清照的词风,并谈谈其前 后期词风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2. 李清照一向被人们视为婉约之宗,她的词有没 有豪放的一面?为什么李清照也有许多豪放的诗 句? 3.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下,李清照为何 能在词坛中取得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