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合同重庆中鸥建设有限公司混凝土施工操作规程重庆中鸥建设有限公司2016年 5月 18日混凝土施工操作规程一、总则本规程适用于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工程中商品混凝土运输、浇筑和养护的施工操作过程。
公司原则上规定,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工程建筑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浇筑。
二、混凝土运输1、混凝土运输的基本要求(1)混凝土泵车运送时应随车准备以下资料: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检验报告、料单(混凝土强度等级、出料时间、塌落度、重量)。
(2)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匀质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保持较好的和易性。
运到浇筑地点应具有规定的坍落度。
(3)泵车中的混凝土塌落度较小时,卸料困难,应向泵车中添加专用外加剂,并随车搅拌均匀;不得向泵车中加水,因加水后改变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凝土强度。
(4)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送到浇筑地点,不宜超过下表规定的时间:(掺外加剂或快硬水泥搅拌的混凝土根据试验确定)气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 250C 高于 250C不高于 C30120min90minC30 以上90min60min2、混凝土运送至施工现场后,应使用塌落度筒做塌落度检测,确保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符合施工要求。
3、运送混凝土的道路应平坦、畅通,以减小运输中的振荡,避免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同时布置环形回路,以免车辆互相拥挤阻塞;三、混凝土浇筑操作1、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操作规程和安全、环保技术交底。
2、需要浇筑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混凝土浇筑申请单已经有关管理、监理人员批准。
3、确定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顺序、浇筑厚度、劳动力组织、振捣方式,施工缝留置位置等,并经技术部门批准,监理工程师认可。
4、浇筑主要结构时,应有临时停电、停水的应急措施。
5、混凝土浇筑操作要求(1)地基或基土浇筑应清除淤泥和杂物,模板内应无杂物,均不得有积水;(2)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时,应随即进行浇筑,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产生离析现象。
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发现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4)浇筑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应在模板和钢筋上行走;(5)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 2 米,当超过 3 米时,应设串筒或溜槽管下料,串筒的最下两级应保持与混凝土浇筑面相垂直;(6)为使混凝土密实,应分层并连续浇筑,不可一次投料过多,不易振实,每层厚度控制在 150∽ 250mm,(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7)在浇筑和柱、墙连成整体的梁、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适当停歇 1∽1.5h,使混凝土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梁与板宜同时浇筑,较大尺寸的梁( 1 米以上高)、拱和类似结构,可单独浇筑;(8)浇筑顺序一般从距卸料点较远的一端开始,逆向进行,或两端对称浇筑,避免振实的混凝土受扰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上层混凝土应浇筑完毕,以免扰动下层混凝土而影响其强度。
(9)夏季浇筑混凝土,应特别注意高温对混凝土疑结时间的影响,防止形成“冷缝”,必要时可采取缓凝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及静置过程中,防止混凝土的沉降和干缩产生非结构性浅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二次或三次压光以修整。
(10)、混凝土塌落度要求:柱、墙、梁板塌落度一般要求在180mm~220mm 之间,楼梯板塌落度一般要求在160mm~190mm。
(11)、高层建筑柱、墙和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一致,为避免低强度的梁板混凝土混入柱、墙中影响其强度,浇筑时应先浇筑柱、墙混凝土:一般应分两次浇筑(根据柱、墙高度确定每次浇筑高度及浇筑次数),第一次应浇筑至梁板下口,停歇一段时间后将混凝土堆满柱、墙高度(也称为加柱帽),暂不振捣,等待周围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振捣密实。
一般情况下,可以先浇筑一定数量的柱子、剪力墙混凝土,再浇筑梁板混凝土。
梁板混凝土浇筑宽度控制合适(夏天特别应注意,易因运输、气温高、搅拌站等原因造成冷缝),使梁板浇筑可以连续、有序进行。
梁、柱核心区域按设计要求加设钢丝网将梁截断,避免梁、板混凝土流入柱、墙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影响柱、墙结构安全。
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梁、板、柱或剪力墙可以同时浇筑。
6、泵送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1)、人工布料宜由远而近进行浇筑,泵管只拆不装,提高效率;(2)、同一浇筑区内,先浇竖向结构,后浇水平结构,分层连续浇筑;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隙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3)、模板要牢固,能承受泵送混凝土的压力;(4)、在浇筑墙壁、厚板、深梁等截面较高构件,为了防止大坍落度的泵送混凝土流淌过远,可设置挡板,采用“分段定点下料,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5)大坍落度的泵送混凝土振捣时间可适当减少,一般 10∽20 秒,以表面不再沉落为度,振动棒移动间距可适当加大,但不宜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2 倍。
7、混凝土振捣操作要点(1)混凝土应机械振捣成型,根据施工对象及拌合物性质,选择适当的振动器,并确定振捣时间;(2)插入式振动棒;a.适用于基础、柱、墙、梁、大体积混凝土等构件,振动器应安放的牢固的脚手架上,不应放在模板支撑或钢筋上;b.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0.5 倍,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吊环、预埋件、芯管、地脚螺栓等;c.使用振动棒,前后应紧握在振动棒上端约50cm 处,以控制插点,后手扶住软轴,前后手相距40cm∽50cm 左右,应做到“快插慢拨” ,快插是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先振实,慢拨是为了使混凝土填满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振动棒应上下抽动,幅度为5cm∽10cm,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 20∽30 秒;d.振动棒插点应排列均匀,按顺序进行,每次移动距离应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 1.5倍;一般为 30cm∽40cm;e. 当混凝土为分层浇筑时,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一层中5cm 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实初凝之前。
f.楼面砼收面:采用碾压设施对已浇筑的砼进行碾压,并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或三次收面、表面拉毛处理,以保证平整度、密实度符合要求。
(3)平板式振动器a. 适用于屋面、楼板面、地面、路面、垫付层等断面厚度不大于20cm 的构件;b. 平板式振动器在每一位置上振动时间一般为25∽40 秒,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为准;c. 移动速度通常为2∽3m/min 速度,前后位置相互搭接应为3cm∽5cm,防止漏振;d. 平板式振动器的作用深度,无筋及单筋板中为20cm,在双筋板中为12cm。
8、混凝土养护8.1 自然养护,在日平均温度高于50C 的自然条件下,对已浇筑混凝土按下列要求进行养护:(1)、在混凝土表面收水并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完毕12 小时以内,应尽快用麻袋或草帘覆盖并浇水养护;(2)、对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 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 天;(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同拌和用水;(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5)、雨天或冬季温度较低时,已浇筑的砼应采用塑料布覆盖,以保证砼表面不受雨水冲刷或受冻而影响强度。
8.2 当日气温低于 50C 时,不得浇水养护;8.3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方案采取控制温措施。
8.4 冬季施工执行 JGJ104-9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8.5 泵送混凝土还应参照执行JGJ/T10-95《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四、混凝土质量要求1、质量检验: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商品混凝土第一车,浇前先进行开盘鉴定);2、用于检验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见证取样),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拌制 100盘或但不超过 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件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 盘时,取样不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的同配合比混凝土超过1000m3时,每 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房屋建筑每一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组数,事先与监理工程根据实际需要协商确定。
同条件养护试件应与构件的养护条件相同,并置于钢筋笼中,加锁保护,防止更换试件。
(6)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7)每组 3 个试件应由同一盘或同一车的混凝土中取样制作。
3、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统计方法、非统计方法。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评定混凝土强度,同配合比的试件组数均不得少于 3 组。
3.1统计方法评定: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组数不小于10组。
3.1.1、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 3 组试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mf cu≥f cu,k +0.7σ0f cu,min≥f cu,k-0.7σ0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n f cu2 ,i nm2f cuσ0=n 1i 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应满足下式要求:f cu,min≥0.85f cu,k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 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应满足下式要求:f cu,min≥0.90f cu,k式中: mf cu—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m2),精确到 0.1 (N/mm2);f cu,k—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N/mm2),精确到0.(1N/mm2);σ0—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2),精确到0.1(N/mm2);当检验批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σ0计算值小于 2.5N/mm2时,应取 2.5N/mm2;f cu,i—前一个检验批内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第 i 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N/mm2),精确到 0.1(N/mm 2);该检验期不应少于 60d,也不得大于 90d ;f cu,min—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mm2),精确到0.1 (N/mm2)。
3.1.2当样本的容量不少于10 组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mf cu≥f cu,k +1 . s fcuf cu,min≥2 . f cu,kn f cu2 , i nm2f cus fcu =n 1i 1式中: s fcu—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2),精确到0.1 (N/mm2);当检验批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s fcu计算值小于 2.5N/mm2时,应取 2.5N/mm2;1、——合格评定系数,按表 3.1.2取用;2表 3.1.2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系数试件组数10~14 15~19 ≥201 1.15 1.050.9520.900.853.2非统计方法评定:当样本的容量小于10 组时,应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