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南师范大学2016-2018年431真题及答案整理

华南师范大学2016-2018年431真题及答案整理

2018华南师范大学431金融学选择(20*1=20分)简答(5*10=50)1根据货币属性说明比特币是货币还是网络虚拟资产1货币属性:①货币是指在产品和服务支付以及债务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本质是从商品当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货币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而随着信用货币的出现和流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货币作用范围和作用力度进一步扩大。

在微观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核算功能和资产功能。

(核算功能是指货币已成为所有微观主体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1具,用来计量成本、收益和风险;资产功能是指货币因为具有最强的流动性,能在与其它任何资产进行替代换位的过程中增殖价值。

);在宏观经济中运作中,货币不仅发挥着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作用,而且成为反映和影响总体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成为实现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形式,成为政府调节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和经济总量与结构的主要工具。

/③货币规定具有法定支付偿还能力,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而言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则是有限法偿,在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国家对各种货币形式支付能力的规定不是十分的明确和绝对。

/④从货币产生至今货币形式一直在不断发展演变,主要体现在币材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质货币再到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的一个过程,但货币的币材并不是判断货币属性的关键。

2虚拟货币:①伴随经济发展和网络时代到来,以虚拟货币为媒介的交易方式迅速扩展开来。

一些虚拟货币依托大型网络运营商,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②用户可用一定虚拟货币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带有一些货币的色彩。

虽然虚拟货币有很强的商业信用和部分国家信用作为担保,这种信用关系使其具备了一些货币的表象特征,但由于其交换关系不具有普遍性、充当等价交换物的角色不具备一般性、执行职能不具有广泛性,故从本质属性讲,虚拟货币仍然是一种商品。

③相较于货币,虚拟货币不具备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也没有体现价值尺度。

大多数虚拟货币并没有货币中心,只是依托于一个大型网络公司,只能在这个平台上消费,所以并不具备法定支付偿还能力。

即便虚拟货币仍有很多问题,但是它的发展体现了网络经济的内在需求,也是对现实的有效补充,因而其产业化的趋势还是在发展的。

3比特币:①比特币是一种开源的基于网络的点对点的匿名电子货币,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

②和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且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比特币却是由网络节点计算而成的,因此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资产。

如今,中国管理层站在国家战略性的层面明确比特币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即否认了比特币的货币地位。

③比特币作为一种网络的虚拟资产,因其具备着去中心化,无法超发货币以强制缴纳货币税,匿名、免税、无国界等特点,所以比特币对应的监管存在着难度。

2利率行为主要解释利率是如何变动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和本金的比例。

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

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

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一、可贷资金理论:债券市场的供求(由债券的供给需求曲线得到可贷资金写的需求供给曲线,最后市场均衡)思路:由于债券价格和利率负相关,可通过解释债券价格波动的原因解释利率波动原因1、可贷资金理论由剑桥学派的英国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倡导,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角度共同出a发,主张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某一时期内的投资流量和该时期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商品市场的投资和货币市场的货币需求),可贷资金供给来自于同一时期内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的变动(商品市场的储蓄和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

(1)公式表示为:①L D=I+△M D②L S=S+△M S(2)债券市场供求与可贷资金供求的关系:债券供给B s=贷款需求L D债券需求B d=贷款供给L D↓—债券需求B d↓(3)债券的需求曲线:P d↑—i=F−P dP d债券的供给曲线:P d↑—i=F−P d↓债券发行成本↓企业(发行主体)筹资成本↓—债券供给B sP d↑(4)均衡:B d=B s(C点)超额供给:P>P∗(均衡价格) —B s>B d—P d↓超额需求:P<P∗(均衡价格) —B s<B d—P d↑2、可贷资金理论和均衡利率的变动分析(运用债券市场供求)(1)债券需求曲线(可贷资金供给曲线)B d↑—L s↑—r↓①财富↑B d↑②流动性↑B d↑③预期r↑—长期债券预期回报率↓—B d↓(替代性证券股票市场预期回报率↑ B d ↑正相关)④(负相关)风险↑ B d ↓(替代性证券股票市场风险↑ B d ↑正相关)(2)债券供给曲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 B s ↑ — L d ↑ —r ↑①投资机会预期盈利能力↑ B s ↑②预期通胀↑ 实际r ↑借款成本↓B s ↑③政府经济活动:政府赤字↑ B s ↑(3)均衡 分析通胀预期效益时,债券供求利率更加便于实用费雪效应:预期通胀上升导致利率上升政策意义:经济要达到降低r 的目标,应当把通胀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经济扩张—商品劳务产量↑—Y ↑—I ↑—L d ↑—B s ↑经济扩张—W ↑—B d ↑实际情况:经济扩张 r ∗↑;经济衰退 r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市场的供求 核心:r ∗决定于货币的供求1、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决定的。

货币供给量由央行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短期保持不变。

因而主要需要分析货币需求。

假定人们可用财富储蓄的资产只有货币和债券:W=B s +M s =B d +M d ,当货币市场均衡M s =M d ,债券市场也均衡B s =B d凯恩斯定义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为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货币需求动机分以下三类:①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由于收入与支出有时滞,所以人们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在手中。

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②谨慎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

③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债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比。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对货币总需求函数可描述为:M d :m =M P =kY −hr Y ↑—M d ↑ , r ↑—M d ↓2、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均衡利率的变动分析(1)货币需求 M d ↑—r ↑(2)货币供给 ①央行货币供应↑— M s ↑经济扩张债券存量规模肯定增加,但是r ∗↑or ↓不确定 1流动性效应 M s ↑r ↓2价格水平效应 M s ↑P ↑r ↑3收入效应 M s ↑Y ↑r ↑4通货膨胀预期效应 M s ↑预期通胀↑r ↑(3)M s↑产生的效应(其他变量不变)4种效应的时滞变化:通常流动性效应先显现使r ↓,一段时间后另外3个显现使r ↑ 流动性效应>其他效应 ②流动性效应<其他效应 ③ (J 曲线,适应性预期) (理性预期)3监管套利【时政性质的现象都是现象基础、分类描述、现象影响、解决方法这样四个方面陈述】 监管套利是指各种金融市场参与主体通过注册地转换、金融产品异地销售等途径,从监管要求较高的市场转移到监管要求较低的市场,从而全部或者部分地规避监管、以低成本牟取超额利益的行为。

之所以会形成“监管套利”,是由于当前网络化的金融市场与以国家层面上划分的“全球”金融体系之间缺乏全球统一、协调的金融监管体系、法规和准则,监管差异必然会导致监管套利。

由于金融工具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这就给投机者在金融市场套利提供了方向与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殷勇指出了六类监管套利行为:1期限套利。

短期资金成本低,长期投资收益高但风险也高,过度借短买长,获取期限的溢价,是一种常见的套利行为。

2信用套利。

信用高的产品,安全性高但预期收益低;信用低的产品风险高,预期收益也高。

投资活动中,部分人不顾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过于追逐高风险资产,进而获取信用溢价的行为既是信用套利。

3流动性套利。

多数金融产品需要流动性的准备,流动性越高,损失的投资机会也较多。

但一些机构不顾实际流动性需求,片面追求非流动性资产,获取流动性溢价。

4币种套利。

人民币有升值压力的情况下,很多机构进行负债外币化、资产本币化;贬值情况下进行反向操作,博取汇率利率之间的差异,进行币种套利。

5杠杆套利。

以小博大,片面追求杠杆。

6信息套利。

利用信息不对称性,通过复杂的产品设计,恶意侵犯消费者权益。

流动性效应<通胀预期效应 且预期通胀率调整十分迅速影响:以上监管套利行为,提高了监管部门宏观调控的杠杆作用、缓解了由于监管规则不合理导致的行为扭曲、促使监管部门完善监管制度。

但由于其规避了监管的制度和安排,降低了监管制度的有效性;加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严重了甚至会造成整个金融体系风险严重失控。

应对:优化剩余控制权在监管部门与市场之间的配置;缩小制度差异性,减少套利空间;适当引导符合政策意图的套利行为;加强监管协调,完善监管制度,加大检查处罚力度。

4金融危机时期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如何影响社会经济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

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短暂超周期的恶化,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星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