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专题授课法在“毛邓三概论”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中采用专题授课法,是保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需要,是积极探索适应实施新课程方案的教学方法的需要。
文章分析了在实践中普通高校运用此教学方法的客观必要性、重大意义及面临的困难,并对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此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毛邓三概论专题授课法“两课”教育普通高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毛邓三概论”)在高校“两课”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所谓专题授课法,就是在对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打破教材的章节体系,从中选取若干专题进行深入分析讲授的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专题教学是由不同学科背景,曾从事新课程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分担不同专题的教学,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北京大学于1997年开始,将“邓小平理论概论”的教学内容分为12个专题,分别聘请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及领导干部以讲座的形式授课,效果很好。
但是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授课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实践中应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此教学方法。
本文从三个方面试析专题授课法在“毛邓三概论”教学中的运用。
一、采用专题授课法讲授“毛邓三概论”的客观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一)学生方面
首先,采用专题授课法讲授“毛邓三概论”有利于突出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高素质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居于首位的是思想政治素质。
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邓三概论”是新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时最多、联系实际最紧密的学科,其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因此,“毛邓三概论”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专题授课打破了教材面面俱到的章节体系,改变了平铺直叙的传统教
法,教师可以专心研究自己的专题,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使专题有深度,更有针对性,让学生在明白“是什么”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什么”。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长期以来高校“两课”课堂上存在的那种“学生懂的,老师拼命讲;学生不懂的,老师不讲”的现象,大大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同度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科学理论由认知到理解,转而相信,从而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采用专题授课法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重点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毛邓三概论”这门学科是一门公共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因为它是规定的必修课才学的,相对来说缺乏充分的、内在的学习动力。
并且,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求实意识和多样化的价值取向,而且具有自身的认知特点,理论上较少轻信和盲从。
这些都给“毛邓三概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当前,大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参差不齐,大部分同学都有正确的认识,但也有一些同学心存疑虑,认为这门课没有开设的必要;或认为其中并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或认为其理论与实际工作尤其是个人职业发展没有直接联系;甚至有的同学对这门课漠然置之,只为应付考试而学,这些必然会影响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采用专题授课法进行教学,可以避免知识性教学在内容上完全按教材体系用填鸭式灌输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现象,使教师根据现实需要,灵活地把握学生特点来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在对学生实际调查分析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加强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就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其三,采用专题授课法有利于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当代教育基本理念。
“毛邓三概论”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光有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通过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这代大学生的第一个特点是自我选择性极强。
他们很少会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趋同意识很淡。
第二个特点是学习兴趣变化了。
由于他们掌握了获取知识的工具——互联网,所以对学习知识、概念没有很强的欲望。
第三个特点是他们希望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模式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根据学生这些特征,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围绕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由于采用了专题授课法,教师可以在专题授课时找出每个专题中的理论重点和闪光点。
教师围绕每一个专题,大量收集相关信息,掌握多方面的材料。
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使学生有所思,讨论时做到有感而发,并且不要害怕学生质疑。
由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所以,是不怕被质疑的;更由于这一理论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而教师要在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中站稳立场,适时给予正确引导。
其四,采用专题授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学习、自我钻研的精神。
专题授课法与知识性授课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知识性授课法重在知识的传授,讲授时因要关照每个知识点,所以需要按照教材的体例和结构顺序讲授每一章节的内容。
而专题授课法主要是在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现
实需要选择若干专题进行授课,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用专题贯穿起来,重在每个专题内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严谨性。
经过高考筛选录取的大学生,因有了中学六年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功底,已经具备了这门课程实施专题教学法所要求的知识条件,而高等教育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的理念,培养自我钻研的精神,因此,实施专题授课法必须做到专题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在讲授某一专题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思考有关现实问题。
如在讲授“党的建设”这一专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前系统阅读教材内容及2001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2003年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以及了解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内外时代背景等。
并且要求学生思考:在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我们党为什么如此关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应如何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样,在学生已对相关知识有了比较好的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以专题的形式进行重点、深入地探讨,效果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