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概论-第5章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
– 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 基础之上,而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化 程度还不高,所以在很长时期内不可能全面建立社会 主义公有制和全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不可能彻底消 除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影响,从而进入比较成熟的社 会主义社会。 – 正因为我们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就 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可见,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 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 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00年 2056
基本实现现代化
1956
党的十七大提出两个“没有变”:“我国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 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②列宁
– 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 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 渡到社会主义。他还正式 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 社会主义社会。
③斯大林
–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起社 会主义制度以后,没有深入分析 本国的具体国情,错误地认为社 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 义过渡开始之时,在生产力不够 发达的基础上急于向共产主义高 级阶段过渡。这种超越阶段的毛 巾,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 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1952 年宣布过渡到共产主义。
这个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为 后来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但是后来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同“过渡 时期”相混淆。毛泽东认为,在进入共产 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前,都属于资本主 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 在这一错误观念的支配下,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同资 产阶级的矛盾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 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要实行无产阶级专 政下继续革命,并且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四、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社会主义
– 邓小平在谈到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特别强调: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 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 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 学,在实现中摸索。” – 这就是说,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 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起点低)
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 的物质基础(基础差)
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 ,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 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
– 这样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巩 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社 会主义社会。
– 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 阶段,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发 展问题,只有极其原则的设想。
①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只提出,在资本主 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 个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 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和高级阶 段,并且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 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 的社会。
– 党的十七大报告概括的当前我国发展中的八个 方面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重要意义
第一,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 第二,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就要求我们埋头苦干。 第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 “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制度,还需要 我们几代人、十几 代人,甚至几十代 人坚持不懈地努力 奋斗,决不能掉以 轻心。”——邓小 平
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 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 基础决定的。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 层含义: –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 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性质) –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 段。(发展程度)
(2)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两层含义,必须统一起来 认识和把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l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 级发展阶段”。
(3)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还 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4)l987年党的十三 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含义、历史地位、 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并且明确概括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蔡正敏 主讲 乐清市雁荡山旅游学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 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认清中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重要性
党的十三大之所以能够把初级阶段问题提 到全局高度加以论述:
– 一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进 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 二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
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 本路线的系统阐述,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 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②对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进பைடு நூலகம்再认识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划清了社会主义时期同“过渡时期”的界限,坚决 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进而对我国社会主 义所处阶段进行了再认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 了一个过程。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 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 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 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从产业结构状况 看)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 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 段;(经济运行方向)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 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 发达的历史阶段;(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 看)
(5)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问题,同时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 民的思想。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 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 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 义必须经历的阶段,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第三,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很长的时 期。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 命的浪潮之中,现代化的含义在变化,各国经 济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 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 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 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 的历史阶段;(从人民富裕程度看)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 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从地区差别状况看)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 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 历史阶段;(从经济政治和其他体制改革 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不久,邓小 平就提出,底子薄 、人口多、生产力 落后,这是中国的 现实国情。
1979年建国30周年大 会讲话中叶剑英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还处在幼年时期,还 不成熟、不完善,在 我国实现现代化,必 然要有一个初级到高 级的过程。
(1)1981年,《 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十一 届六中全会)使 用了“初级的阶 段”这一概念。
(2)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我国对社会 主义的发展阶段虽然作过有益的探索,但 是总的来说,一直处在不完全清醒的状态 ,存在不少错误观念。
①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社会主义这个 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个阶段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 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 。”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立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 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从 精神文明建设看)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 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阶段。(从实现目标看)
这九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 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②其次,主要矛盾不同。
– 前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后者的主 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 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