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个全球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冠心病进行风险评估具有及其重要意义。
目前对冠心病风险评估的方法较多,各有其特点。
本文就冠心病风险评估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风险评估;风险因子
冠心病(chd),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
据统计,心脑血管病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20年之前将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疾病负担[1]。
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心血管死亡逐年增加,但从1950年代把心血管病预防纳入国家卫生工作重点后,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得到大幅下降。
芬兰也曾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很高的国家,但自1972年开始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规划以来,到2001年,芬兰全国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亦呈大幅下降。
braunwald e教授及dzau v教授提出了“心血管事件链”的概念及理论,强调了从源头阻断“心血管事件链”的进展。
胡大一教授也指出“10个冠心病,9个可以预测;5个心肌梗死,4个可以预防”。
冠心病风险评估作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重要内容之一,是指研究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
规律性,并以此来描述评估对象发病或死亡概率的一种技术和方法[2] 。
评估个体未来的冠心病发病风险,通过改变危险因素来减少
临床事件和过早死亡的发生,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1 国外模型
1.1 framingham风险评估模型(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到20世纪40年代,心血管病已成为美国人群的主要死因,鉴于此,194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启动了framingham心脏研究。
对初始队列5209名美国白人、随后的子代和第三代以及上几世纪未纳入的多种族进行研究[4-5],于1961年提出“风险因子”概念,并于1967年根据年龄、性别、血压、吸烟、tc、hdl-c、糖尿病水平风险因子开始研究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6],采用直接评分和多元回归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预测个体10年中的冠心病风险。
该模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它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没有考虑诸如肥胖、运动量、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社会经济地位、心理因素等一些有意义的风险因素。
有研究证实,此模型高估了德国、丹麦等人群的冠心病发病风险,也高估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风险[7]。
1.2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模型(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ncep atp iii)为了及时反映胆固醇处置方面的进展,necp定期推出临床修正后的atp。
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年人治疗组第三次会议报告在atpii的基础上发布了ncep atpiii[8]。
atp iii以既往atp报告为基础,扩展了临床实践中强化降胆固醇治疗的适应症,更新了现存高胆固醇血症的临
床治疗观点,关注多样危险因子。
其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血压≥140/90mmhg或者接受降压药物治疗、高ldl-c、低hdl-c、家族早发chd、男性年龄≥45岁和女性年龄≥55岁。
ncep atpiii被誉为循证医学的典范,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血脂干预指南。
可用于估测10年间冠心病“硬”终点绝对风险,并可针对不同危险分层和10年冠心病风险推荐不同的降脂治疗目标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建议。
但atpiii对倾向于将多种危险因素水平升高的女性和较年轻的男性均归为短期心血管疾病绝对风险低(为我国临床上综合评估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度提供了便利工具,是目前国内指南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
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的简单筛选和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危险度和最低危险度来评估低危人群的个体
绝对危险度及发病相对危险度。
但该量表适用范围为年龄35-59岁的中国人群,未包括年龄>60岁人群,而该类人群恰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它仅适用于尚未发生心血管疾病者,若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则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会比模型预测的发病危险大大增加。
2.2 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赵冬教授等[12]也为了阐明我国人群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绝对危险
的关系,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
35-64岁队列人群共31728人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1992——2002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年龄、血压、tc、hdl-c、吸烟和血糖6个风险因子为主要参数分别建立了国人男女
两性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了预测图谱。
用以了解不同危险因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关系,不同危险水平个体10年冠心病发病绝对危险。
但它未考虑人群中女性吸烟率很低,在分析女性吸烟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时,结果受到影响;研究人群的年龄范围为35-64岁,故本模型不适用于评估心血管病发病率较高的65岁以上人群。
上述模型,各有其利弊。
例如,超龄个体缺乏评估依据,冠心病作为复杂疾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更深层地了解诸多风险因子,不断完善预测模型,不同个体具备不同数量或性质的风险因子,在不同时间内所选择的干预可能不尽相同。
此外,将上述预测模型中的风险预测因子如tc、血糖等实验室风险因子转化为如bmi、吸烟等非实验室风险因子将更有利于推广应用[1]。
寻求更全面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更精确的风险评估,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卫生部门采取干预措施,医护人员采取有效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对个体的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为完善的冠心病风险评估方法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绍华,张新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方法及存在问题[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6(3):223-226.
[2] 李星明,黄建始.冠心病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进展[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1):38-41.
[3] 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防治一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袖珍指南[m].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出版处,2008,l:23.
[4] kannel wb,dawber tr,kagan a,et a1.factors of risk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ix year follow —up experience.the framingham study[j].ann intern med,1961,55(1):33-50.
[5] 刘静,赵冬.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5):470-471.
[6] truett j,cornfield j,kannel w.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framingham[j].journal of chronic diseases,1967,20(7):511.
[7] 刘静,赵冬,王薇,等.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与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结果的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167-172.
[8]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xecutive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s treatment panelⅲ)[j].jama,2001,285(19):2486-2497.
[9] conroy rm,pyorala k,fitzgerald ap,et al.estimation of ten year risk of 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urope:the score
project.eur heart j,2003,24(11):987-1003.
[10] 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12(31):893-901.
[11] 武阳丰,周北凡.二十年磨一剑——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评估工具开发研究的相关证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10(32):3-5.
[12] 王薇,赵冬,刘静,等.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2):90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