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新)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看》-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新)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看》-教学课件PPT
“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之名。
他祖籍浙江海宁,系查氏大族——唐宋以来巨族 他是武侠界的翘楚。
他的武侠小说,一共十五部,它们可以由这几句话描述:"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他就是
原名查良镛
今天我们要学的诗歌的作者穆旦与金庸颇有渊源。穆
旦本名查良铮,与金庸是叔伯兄弟,都是“良”字辈,名
我看 穆旦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938年6月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 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 流派却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 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 的诗艺”。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 、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 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字都带金字旁,而且二人在起笔名的时候有着惊人的相似,
查良铮拆“查”字为木旦———穆旦;查良镛,拆“镛”
为金庸。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2年2月,以翻译之长,从西南联大应召 入伍,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远征)军 进入缅甸抗日战场。同年5月至9月,亲历 滇缅大撤退。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 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 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 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 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 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 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诗人以 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 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 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 与新生。
《我看》写于1938年, 由于战事危急, 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 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 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之后, 他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正 如他诗中写到:“我们走在热爱的祖 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 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诗 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 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 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 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 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 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
穆旦(1918—1977),诗人, 翻译家。原名查[zhā]良铮[zhēng] (金庸【原名:查良镛[yōng ] 】堂 哥),曾用笔名梁真,出生于天津, 祖籍浙江海宁。穆旦的诗风富于象征 寓意和思辨色彩,他是“九叶诗派” 的代表诗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 的《青铜骑士》,英国雪莱的《云雀》 等。
丰润( rùn ) 沉醉(chén) 忧戚( qī ) 勃发( bó ) 飘逸( yì ) 漫游( màn) 流盼( pàn)摇曳( yè )
凝望(nínɡ) 枉然(wǎnɡ)
【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忧伤烦恼。 【枉(wǎng)然】白白地。 【飘逸(yì)】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摇曳(yè)】摇荡,晃动。
➢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 天边 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读第二节,说说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答题模式: ❶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优美、凄美、凄凉、壮美等)的画面: 时间+人物(作者)+地点+所见之景 ❷通过这几句诗作者营造了一种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新自然、安静祥和)的氛围。 ❸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忧国忧民、思念亲友等)的 情感(或豁达宽广胸襟)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法?有什么作用?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 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❶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黄昏时分, 鸟儿在深远的晴空里中自由翱翔,夕阳染红了 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❷通过这几句诗作者营造了一种恬静优美、清 新自然、安静祥和的氛围。 ❸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实写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联想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虚写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凸显了“风”柔和的特点。
1、初读第二节,思考:第二 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 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 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1、初读第一节,思考:第一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明确: 春风、青草。
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我看”向晚的春 风揉过青草
由青草的浮动联想 到远处的湖水荡起 了的绿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