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二地理测试题(必修3)二

最新高二地理测试题(必修3)二

高二地理测试题(必修3) 二一、单项选择题(共45道小题,每题1分,共45分) 1.区域A.都有明确的界限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2.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1回答3~6题。

3.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4.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 5.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 河流流向B.海陆位置C. 纬度位置D.盛行风向6.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7.图2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图2A.玩具制造B.汽车工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8.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40°30° 110°乙甲图1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9~11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11.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据此回答12~13题。

12.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气候变暖13.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D.干旱和大风现象14.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建设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5~17题。

1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6.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7.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18.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C.进口木材,成本低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读图4,回答19~22题。

图3乙丙①②19.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A.水源 B.地形C.光照 D.土壤20.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源B.海陆位置C.地形 D.土壤21.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22.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回答23~25题。

23.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A.北部地区B.南部地区C.中部地区D.北部和中部地区24.图 5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A.B.C.D.图525.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

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26. 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计算机技术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

回答27~28题。

27.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D. 为商业网点选址28.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29.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A.自己所在的季节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30.“数字地球”是A.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B.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C.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D.用GPS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31.下列关于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基础上进行划分的B.区域是人们根据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在其开放性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C.区域是由人们进行划分的,主观性很强,无论按什么指标划分,其结果大致相同D.人们划分区域是为了了解各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32.有关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阶段性B.在航海技术落后的阶段,人们重视海洋资源的利用C.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为人们交往的通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内陆D.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但深海锰矿还没有开始采掘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15~16题。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15~16题。

33.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灌溉农业需水量大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4.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回答35~38题。

35.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36.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煤炭丰富的陕晋,其主要目的是( ) 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C.该地区煤气产量大,气源多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37.西气东输管道跨越黄河、长江各几次( )A.3次、1次B.2次、1次C.2次、2次D.1次、1次38.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积极地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C.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矛盾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沿管线各自然带大致呈垂直地带性分布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

读图,回答39~40题。

39.根据图示信息,正确的叙述有(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少趋势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40.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甲国——乙国——丙国B.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该产业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41、区域的特征有()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4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A.1月均温0℃等温线B.降水量400毫米的划分线C.以北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南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划分的是我国东部地区,中西部内地不能用此线划分读图,回答43~45题。

43.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44.图示I、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A.土壤和植被 B.水文与植被 C.地貌与气候 D.地貌与水文45.有关I、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Ⅲ少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C.Ⅲ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Ⅱ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二、综合题(共5道大题,)46.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0分)资料一: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表1 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1957年2005年煤矿(座)1407钢铁厂(个)264煤矿工人(万人)474钢铁工人(万人)30约5资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

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2040608010012014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0年2000年图6 鲁尔区产业人数变化人数(万)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2)图6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试从地理环境变化角度分析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

47.读图7“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图9煤炭天然气优点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缺点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7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

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