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发展观考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考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考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 )A.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战线、群众路线B.统一思想、武装斗争、党的建设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D.唯物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C.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 )A.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D.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互相监督、肝胆相照5.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 )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睦邻友好C.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D.土地改革、保护民族工商业、武装斗争6.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党的建设 B.发展 C.稳定 D.改革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工人阶级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全心全决为人民服务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当今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一边倒”政策C.“一条线”政策 D.不结盟政策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培育“四有”公民 B.“二为”方向C.“双百”方针 D.服务现代化建设10.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繁荣1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人才强国 D.科教兴国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新的社会阶层C.中国共产党和多民主党派 D.中国人民解放军1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一个中心”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15.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为社会主义服务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民主 C.文化的繁荣 D.党的领导19.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南海问题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阶级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工农联盟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22.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争取和平统一,但使用武力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统一日期可以无限期拖延D.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统一后,台湾与香港、澳门享受同等待遇二、名词解释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科学发展观5.和谐社会6.先进文化三、简答题1.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7.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目标1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四、论述题1.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2.怎样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考试题答案选择题1---5 CABBA;6---10 BCAAC;11---15AAAAA;16---20CBABD;21—22 AB二、名词解释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为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5.和谐社会是指我们要建设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和相处的社会。

6.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三、简答题1.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的科学理论体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7.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目标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1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尺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四、论述题1.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其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用中国语言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高度概括。

“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它不仅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这一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而且充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因此,“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其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只有解放了思想,克服了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思想与实际相统一,避免主观主义、盲目性、片面性和绝对化等“左”和“右”的错误,也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所以,“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而且,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总体上呈前进、上升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规律,而且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同时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规律和我们党的执政规律。

概括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规律”。

因此,党的十六大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最后,“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