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

湖北省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

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概况—建设状况、路面结构类型及费用调查一、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状况:湖北地处我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纳北、通江达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湖北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从武汉出发的:武汉至黄石高速公路,1991年试运行通车。

2001年初,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里程仅569公里,是1992年的3倍;2006年底,通车里程已达1747公里2009年湖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282公里,由全国第八位上升到第六位截止201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673公里,“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

“四纵四横一环”是指:纵一:麻城至通山,即大(庆)广(州)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266公里,2010年初已建成大广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158公里,大广南108公里年内将建成通车。

纵二:大悟至赤壁,即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294公里。

纵三:随州至岳阳,全长335公里,已建成通车。

纵四:襄阳至公安,即二(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311公里,已建成通车。

横一:麻城至竹溪。

全长569公里,已建成大随段20公里,在建黄冈段、孝感段、襄保段、保竹段等高速公路435公里。

横二:麻城至巴东。

沪蓉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594公里,已建成麻武、武荆、荆宜等高速公路421公里,在建宜巴高速公路173公里。

横三:英山至郧西,全长678公里,含武英、汉十。

横四:黄梅至利川,即沪渝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822公里,包含沪蓉西、汉宜、武黄、黄黄。

一环:武汉市高速公路外环,全长191公里。

按照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我省要全面建成6500公里的高速公路骨架网,构筑“七纵五横三环”、7069公里的大格局,“七纵”具体为:纵一:麻城至阳新。

全长174公里。

“十二五”规划建设。

纵二:麻城至通山。

国家高速公路网大广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266公里,已建成大广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158公里,大广南108公里年内将建成通车。

纵三:大悟至赤壁。

国家高速公路网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294公里,已建成通车。

纵四:随州至岳阳。

全长335公里,已建成通车。

纵五:襄阳至公安。

国家高速公路网二广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311公里,已建成通车。

纵六:郧县至宜昌。

全长423公里,在建郧十、十房、保宜等高速公路327公里。

纵七:建始至来凤。

陕西安康至广西铁山港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163公里,在建恩来高速公路86公里。

“五横”具体为:横一:麻城至竹溪。

全长569公里,已建成麻竹高速大随段20公里,在建黄冈段、孝感段、襄保段、保竹段等高速公路435公里。

横二:麻城至巴东。

国家高速公路网沪蓉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594公里,已建成麻武、武荆、荆宜等高速公路421公里,在建宜巴高速公路173公里。

横三:英山至郧西。

全长678公里,已建成通车。

横四:黄梅至利川。

国家高速公路网沪渝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822公里,已建成通车。

横五:阳新至来凤。

全长553公里,已建成杭瑞高速公路156公里,在建江南高速公路等153公里。

“三环”具体为:环一:武汉市九峰到吴家山,是沟通武汉市六大新城组群、水港、空港、保税港、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等的快速通道。

全长135公里。

环二:武汉市高速公路外环,是沟通武汉市远城区的快速通道。

全长191公里,已建成通车。

环三:武汉城市圈高速公路环线,是连接“1+8”城市圈外围8个城市的快速通道。

全长541公里,已建成150公里,在建296公里。

湖北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省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届时武汉城市圈各县市实现15分钟上高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实现30分钟上高速。

将湖北省近二十年的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绘制成表格如下:由此,我们可以轻易看出湖北省在近二十年的高速公路发展上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的,单就建设里程来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每个五年计划里实现建设里程翻倍增长的趋势。

二、湖北省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类型:路面结构类型的选用与公路所在地理条件和自然区划是密切相关的。

湖北省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

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5.5%,24.5%和20%。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m;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

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m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按公路自然区划属Ⅳ区n别,即东南湿热区,个别地区如十堰等市属V区,即西南潮暖区。

按二级区划又细分为四个区域,第一个区域为西北部的十堰等地区属于V。

区,第二个区域为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等地区,属于V。

区,第三个区域为北部的襄樊、麻城等地区,属于Ⅳ:区,第四个区域为中部和南部的武汉、荆州、黄石等地区,属于Ⅳ区。

湖北省潮湿系数K为1.25~1.75,年降雨量为1200--1800mm,在我国属于多雨地区,雨量多集中在夏天及秋天。

多年平均最大冻深lO--50cm,地下水埋深一般1---2m,湖滨地区<lm。

地貌类型V区为湿润中山局部为高山地形,V3 区为湿热喀斯特山地和波状高原,湿润重丘、低山和中山,Ⅳ2区以冲击平原阶地和湿润丘陵、重丘和中低山为主,Ⅳ3区以冲击平原和内陆软土平原为主。

土质岩性V 1区黄棕粘性土、粗粒岩为主,V3为红色石灰岩、红粘性土、可溶岩,Ⅳ2区以黄棕粘性土、下蜀土、粗粒岩为主。

Ⅳ3区以冲击土和内陆软土,局部为下蜀土。

表面层就抗滑性能而言,宜采用多碎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孔隙率小于6%),就抗车辙能力而言,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优于细拉式沥青混凝土,多碎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优于AC一16型沥青混凝土。

此外密实式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都优于开级配沥青混凝土。

为增强沥青面层的抗辙能力,中面层和底面层应采用粗粒式和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在整个沥青面层中,表面层的抗永久变形能力较差,而表面层对石料的要求较高,价格贵,因此面层宜薄。

就近几年湖北省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形式调查结果如下:2002年建成的京珠高速湖北段:路面结构:层次材料4cm表面层 Superpave-12.5粘层改性乳化沥青6cm中面层 AC-20I粘层乳化沥青6cm下面层 AC-20S透层/封层乳化沥青2005年黄黄高速路面改建1998年建成通车的黄黄高速采用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随着材料的进步,交通量的增长,以及对行车舒适度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在2005年,黄黄高速进行了路面改建工程,上面层采用的是4cm厚SMA-162010年建成的沪蓉高速湖北段(武麻高速)路面结构:层次材料5cm表面层 SMA-16(橡胶沥青、辉绿岩碎石)橡胶沥青粘结层橡胶沥青(橡胶沥青、单级配碎石)6cm中面层 AC-20(橡胶沥青、石灰岩碎石)7cm下面层 AC-25(70号A级沥青、石灰岩碎石)2012年建成的大广高速湖北段(即麻城至通山高速)路面结构:主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上面层:4cm厚AC-13 (SBS改性沥青)中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型)(SBS改性沥青)下面层: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型)总厚18厘米十二五期间建设的“横三”黄梅——巴东高速【工程概况】道路全长:173km 设计年限:15年YBLM1标:桥梁长度18.813公里(特大桥2610米 / 2座;大桥15208米 /39座),隧道长度7.324公里,桥隧比例53.7%YBLM2标:桥梁长度17.27公里(含特大桥9611米 / 4座;大桥7363米 /21座),隧道长度6.558公里(含特长隧道5681米 / 1座),桥隧比例77.7% 上面层:5cm厚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6) (SBS改性沥青)中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SBS改性沥青)下面层:7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沪蓉高速(宜恩段)主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上面层:5cm厚SMA-16 (SBS改性沥青)中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SBS改性沥青)下面层:7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匝道面层与基层:上面层:5cm厚SMA-16 (PG76-22改性沥青)下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PG70-22改性沥青)基层: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通过对以上湖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分析,我可以看出湖北省高速公路十一五以后沥青面层基本是采用的18cm厚的三层结构层,在新型道路材料方面也运用的比较广泛,结合各公路的实际情况,采用SBS改性沥青或橡胶沥青,且一般都是进行上面层和中面层两层改性;SMA也基本上在公路上面层上得到广泛使用。

三、高速公路费用分析:为了便于分析经济增长,物价,技术材料等变化引起高速公路造价的增长幅度,特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建设完成的若干条高速公路,并对其进行费用分析。

十五期间:汉孝高速公路起于武汉市黄陂区桃园集,止于孝感市孝南区华楚湾,全长33.528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总投资9.6亿元。

则每公里造价约2863万元孝襄高速公路是我国西部开发大通道银川至武汉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起点位于京珠高速公路孝南区盛家湾,途经孝感、随州、襄阳等10个市的29个乡镇,终点接襄十与襄荆高速公路襄阳县郜营互通,全长243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每小时。

项目总投资72亿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2.5亿美元。

工程于2002年11月动工建设,2005年9月30日通车,提前了8个月建成通车。

每公里造价约2963万元十一五期间:汉蔡高速起于武汉中环线上的米粮山,止于蔡甸区内的汉宜高速公路永安段,全长35.18公里。

其中,从米粮山到外环线段的10.74公里,双向六车道,其余的24.44公里为双向四车道。

该高速公路总投资17.8亿元,项目开工时间为2005年10月,设计工期为四年。

2008年10月18日,汉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每公里造价约5060万元。

随(州)岳(阳)高速公路是湖北省“十一五”规划并建成的“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的“一纵”,与京珠国道主干线(G4京港澳高速)平行,间隔约120公里,全长335公里,2005年9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9日全线贯通。

随岳高速公路分北、中、南、荆岳长江大桥四段,中段长152.877公里于2007年12月26日通车,北段长76.295公里于2009年6月28日通车,南段长98.06公里于2010年3月10日通车,荆岳大桥长5.42公里于2010年12月9日通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