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XX年1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我局承担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职能,负责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五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县局食品科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组织协调职责,充分发挥抓手和助手作用,全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主要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效:一、政府负总责,部门分工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逐步完善。
一是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
XX年,县政府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主任,分管县长任副主任,成员涉及22个职能单位和部门,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逐年对其进行充实调整。
同时,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县、乡、村食品安全三级监管网络的通知》,在全县12个乡镇300个行政村逐级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并在乡镇安全生产办公室加挂了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的牌子,赋予乡镇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使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考核评价体系。
县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对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年终考核内容,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完善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每年县政府召开专题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与乡镇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年底组织对乡镇和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政府加大经费投入。
XX年起,县政府把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直接用于食品安全监管约6万元。
同时,各镇、各有关部门也积极加大投入,为食品安全协调、监管机构配备了办公设备等,确保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XX年,县政府还拨付了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专项经费7万元,作为创建工作的启动经费,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县围绕“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现代流通网”做文章,把农村食品“三网”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水平。
一是责任网抓得实。
XX年,全县12个乡镇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300个行政村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统一制作了牌匾,在乡镇安全生产办公室的基础上加挂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赋予乡镇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使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从而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农村监管体系覆盖率达到了100%。
二是监督网抓得细。
利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在原有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基础上,聘任了62名乡镇工作区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312名村支部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并制定协管员、信息员工作职责,颁发了聘任证书,组织了专题培训班,充分调动了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各协管员、信息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流通网抓得深。
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引导食品流通企业在农村开展连锁经营,构建以城区超市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络,不断改善了农村食品消费环境。
截止目前,全县共建设配送中心2个和农家店590个,其中乡级店12个,村级店578个,农家店乡村覆盖率达98%。
三、食品消费环境持续优化。
1、食品源头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投入品使用得到有效规范,鲜活农产品抽验合格率达90%以上。
一是源头上把关,狠抓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
XX年先后组织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督促农资经营户严格落实“三档两卡”制度,详细记录所售农药的来源、去向,为责任追究提供保障。
二是抓好种植基地标准化控制。
我县制订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管理考核办法》,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瓜菜、果品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规程标准、统一插牌立标的“五统一”要求,建立了相应的生产基地。
目前,全县已建立南古镇后醋庄葡萄基地、##镇山西村草莓基地、朱仓乡后穆疃蔬菜基地等15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临沂东盛菲尔德食品公司有10个产品拿到了绿色食品证书,这些基地的建成对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我县蔬菜加工出口贸易、增强市场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抓好农产品检测。
县农业部门委托东盛菲尔德公司开展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产品市场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任务。
XX年抽样检测蔬菜3504批次,速测合格率达98.7%,抽样检测水果51批次,速测合格率94.1%。
蔬菜农残超标率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全县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是制定完善了畜禽产品安全目标责任制。
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分别与各养殖场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考核,确保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全县共有标准化养殖场30处,通过市级标准化验收的16处。
五是全程抓好水产养殖的质量监督控制。
大力推行生态型、标准化、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严格执行渔药、饲料、添加剂等有关禁用、限用制度,实施生产日志、鱼病处方制和水产品上市休药期制度,依法对水产种苗进行检疫检验,杜绝引种造成的疫病传播与蔓延。
目前,全县有养殖水面2.35万亩,其中名优养殖面积6000亩,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基地10000亩,国家级出口备案养殖场1家。
2、生产加工行为得到全面整治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食品抽验合格率达到100%。
一是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制定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监管部门将辖区企业的监管任务分片包干,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在监管的方式上采取巡查、强制检验、年审、监督抽查、回访五种形式,不断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目前,全县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8个,全部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获证率达到100%。
二是食品小作坊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对全县食品小作坊区分情况,分类治理,研究制定了“四记录、一限定”制度,即要求食品小作坊建立进货记录、生产记录、添加剂使用记录和销售记录,并限定销售区域,从而切实加强了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
28家获证企业及7家食品小作坊全部建立了台帐,签订了质量安全责任书,并进行了信用体系评价和食品添加剂的备案。
三是完善食品监督抽查检验体系。
对获证企业制定了《检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和《企业检验室合格证制度》。
指导其严格实施出厂强制检验的义务。
对企业自己不能检验的项目,监督其到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实施委托检验,达不到委托条件的,执行强制检验,并积极鼓励获证企业与小作坊合作共建检验室。
3、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成效显著,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
为抓好生猪产销管理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猪产销管理领导小组,由经贸局牵头组建了生猪屠宰管理稽查大队,并从工商、卫生、药监、畜牧、质监、环保抽调6名同志参与生猪市场执法检查,动检部门在各定点屠宰场派驻了16名检疫员,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了生猪产品市场秩序。
目前,我县共有生猪定点屠宰场29家,生猪屠宰定点企业4家,定点屠宰场日屠宰量增加到120头,进点屠宰率达100%。
城区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全部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4、食品流通环节进一步规范,建立了市场快检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了以“四制”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严格按照全省《四制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流通环节的销售行为,食品经营企业均实行进货检查、索证、索票制度,并建立食品进货检查验收登记台帐,保证了食品经营行为的规范性。
同时,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四项制度”义务监督员选聘工作。
全县共选聘义务监督员26人。
目前,城区6处超市、乡镇1156家食杂店,全部建立了进货索票制度及进货台帐,达到100%。
二是完善提高市场检验监测能力。
县工商部门配备了快检设备和人员,定期对集贸市场进行检验监测,确保了集贸市场食品安全。
XX年3月,县工商局投资15万元在部分超市、商场安装了6台食品质量安全条码查询机,市民只需轻扫食品包装上的条码,即可自助查询食品质量信息,从而有效预防市民购买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情况。
5、餐饮消费量化分级全面推行,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抽验合格率达到95%,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达到85%以上。
一是全面推行餐饮消费量化分级管理。
根据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对全县各学校食堂进行合理布局和整改,并按照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指南》进行了评审。
目前,全县32处学校食堂全部实行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
二是加大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抽验力度。
卫生监督部门抽样各类餐饮单位样品,合格率达到95%。
三是严格落实原料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采取“集中目标、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行动”的四集中整治方式,对所有餐饮单位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切实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走过场、不留死角,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四是农村集体聚餐备案落实到位。
自XX年下半年,我县开始实施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工作,并逐步得以完善。
县卫生部门积极配合各乡镇搞好农村自办宴席、集体聚餐的备案登记、农村厨师的健康体检和培训,并全力做好现场卫生监督检查的工作。
四、突出重点问题,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一是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按照国家、省、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的要求,连续多年开展了夏季熟食制品、豆制品、食用油、含苏丹红蛋品、瘦肉精、学校及周边地区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加大了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保持了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高压态势。
二是按照国家九部委和省、市有关要求,全面整治和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和使用,依法严厉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依法严厉惩处违法犯罪分子,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县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常年开展肉品质量专项整治。
经贸局牵头组建了生猪屠宰管理稽查大队,并从工商、卫生、药监、畜牧、质监、环保抽调6名同志参与生猪市场执法检查,动检部门在各定点屠宰场派驻了16名检疫员,基本消除了私屠滥宰行为,有效净化了全县肉类市场五、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追溯召回制度落实到位。
县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畜牧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对不合格食品制定并实施追溯或召回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购进食品均建立了供货商主体档案,食品企业销售产品必须建立销售台账,食品经营单位向供货商索取有效主体资格证明以及单位盖章的有关证明复印件,全县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餐饮单位都建立了追溯制度,可追溯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