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论文写作
2、反驳论据。 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两个最基本的 构成要素。论点是论据的集中和升华;论 据是论点的基础和支撑。驳倒论据,犹如 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颓然倒塌。 论据通常有三种:事实论据、数字论据 和理论论据。反驳论据也就常常从这三个 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事实虚假、数字含 混或理论的荒谬。
甬温线地铁追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雷电所致。 1917年3月,已经成为“拉车屁股向后”的康有为, 通电全国建议在祭孔的时候恢复跪拜礼。理由是“万国 礼教主无不跪。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 为?”因此,他要求北洋政府“立饬各省祀孔子仍行跪 拜礼,以免大教随人反复同于儿戏,中国幸甚。”针对 康老先生的奇谈怪论,鲁迅先生于1925年发表了一篇 《忽然想到》的杂文,讽刺地写道:
简析: 本文的反驳是非常有力的。“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是千百年来人们习惯性的思 维方式和处事方式,本身存在一定的合理 性,要驳倒它是很不容易的。作者抓住哲 学上关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观点,结 合时代的发展,层层深入,反驳有理有据, 说服力强。
“干一行,爱一行”过时了吗
倡。 “干一行,爱一行”在当今社会并没有过时,仍然应当大力提 “干一行,爱一行”是爱岗敬业精神的最好体现。是当今社会用 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的标准。在你所不熟知的领域完全 有可能蕴藏着个人更大的潜力等待你的发掘。发光的不都是金子,但 只要是金子,一定会处处发光的啊!难道不是么? 从职业道德来分析,“干一行,爱一行”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中一个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本精神。在 每一个具体岗位上,不论平凡与否,高低与否,贵贱与否,都应忠于 职守,不计得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具有高度负责的 职业精神和道德。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得去做好 每项工作,这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由此,我们清晰可见,“干一 行,爱一行”不正是我们当今时代需要大力倡导和积极弘扬的高贵品 质么? “干一行,爱一行”,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洗车工、包装工、 清洁工……这些岗位贫贱但不低贱;这些人们平凡而不平庸。“干一 行,爱一行”,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而与此相比,“爱一行,干 一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则显然未必是可取的,也未必符合 当今社会的需要。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信息 大爆炸的时代中,人要处理的事物与古代社会相比何止增加百 倍,如果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次要矛盾,如果我们拘泥于 一城一池的得失,最终只会走向“捡了芝麻,丢了瓜”的老路, 君不见终日头发乱糟糟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院起火的林 肯成为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不会打枪的毛主席照样解放 全中国! (展示条件,正面论证) 现代社会的分工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的 琐事都可以交给专门的从业者去做。这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分工 合作的精神的。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没有事必躬亲的必要了。 我们总不能要求现代人自己养蚕织布吧?我们看到无数能打扫 天下的人身上的衣服都是别人做的呀!(归谬推理)他们不一 样扫天下吗? 最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扫天下的眼界与理 想。如果我们过分拘泥于“扫一屋”而错过“扫天下的机会, 那将是我们的遗憾,祖国的遗憾,更是中华民族的遗憾;如果 我们能不拘于“扫一屋”而成就“扫天下”的大事,那么,我 们的成功便是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幸福,更是中华民族的幸 福。
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中充分施展了这一反驳技巧。 在论辩中,东吴张昭首先以刘备的节节败退,论证他所 谓的“刘豫州得诸葛反不如其初”的论点,引出“诸葛 亮言行相违”的结论。对此,诸葛亮根据事实,一一分 析,逐条反驳。
首先,针对张昭提出的“曹兵一出,(刘备)弃甲 抛戈,望风而窜”的说法,诸葛亮指出了当时刘备所处 的极为不利的条件的事实:“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 不经练、粮不继日。”说明在敌我力量之悬殊情况下, 刘备敢于劣势对优势,就是英雄。而张昭不看基础,不 论条件,只看一时之胜负则是不客观的。诸葛亮进一步 指出,就是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刘备还是取得了“博 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的辉 煌战果。事实说明,败中有胜。而张昭一伙的“曹兵一 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的说法不攻自破。
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出自一千年前的东汉, 一千年后,我们再次展开思索,我们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思想 的指导下赋予这个古老的命题于新的内涵,而这个新的时代内 涵就是: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正本必先清源。马列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存在着矛盾, 而矛盾又有主要和次要之分,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迎 刃而解,况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过多的放在琐事上必 定会对谋划大局产生影响,这实在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啊。 “一屋”,指的是琐事,是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次 要矛盾,“扫一屋”即是解决次要矛盾,而“天下”指的是大 事业,“扫天下”即是在事业上获得公众认同的成功。“一屋” 与“扫天下”之间存在着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是必然的联系。 在解决主要矛盾以达到扫天下这个最终目标的过程之中,如果 能把次要矛盾一并解决,那当然最好。但是是不是说不解决次 要矛盾就一定不能扫天下呢,又是不是能由此推出只有解决次 要矛盾才能扫天下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3、反驳论证。 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 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 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 论证的错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 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者在一篇文 章内的观点间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 理不妥……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 误,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
人都是有弱点的,只有战胜弱点,才能 取得成功。项羽有自矜功伐、恃勇好胜、 优柔寡断的缺点。他不听劝谏,最终乌江 自刎。刘邦贪财好色,但是他入关中之后, 约法三章,又能使用人才,所以取得了天 下。 你如何驳?
Hale Waihona Puke 三)讲究反驳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 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 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从对方的论据、 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 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 一件是“自己的事”。诸如:上不上班、吃 什么东西、开不开心、结不结婚、要不要帮助 人……自己能安排的皆属之。 一件是“别人的事”。诸如:小张好吃懒做、 小陈婚姻不幸福、老李对我很不满意、我帮助别人 但别人却不感激……别人在主导的事情皆属之。 一件是“老天爷的事”。诸如:会不会刮风、 地震、战争、开悟、成道……人能力范围以外的事 情,都属于老天爷的管辖范围。 你立论的观点是什么?你虚拟的驳论论点是 什么?你如何抓住论敌的要害? 你觉得是写立论文还是驳论文更能体现思维 的价值?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驳论文的话,反驳什么呢?仔细分 析后,我们才明白材料包含着“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因此,我们反驳的可以是“人才与(集体)环境没有关系”的 错误论点。
(二)抓住敌论要害 反驳犹如作战,作战要讲究战略战术, 一着制胜,速战速决才是最好的战役。反 驳,首先要找寻到突破口,然后才能有的 放矢地击中敌论的要害,取得论辩的全胜。
1、反驳论点。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 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 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例证反驳,常采用的 方式是先总括出对方的错误的论点,然后摆出事实证明 其荒唐谬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例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作者针对国 民党当局的反动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 往,国将不国。”摆出确凿事实,证明“友邦”并非友 邦,而是日本侵略者的同伙,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后台, 是中国人民的死敌。随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 轨’,便加杀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 希望,否则就残酷镇压。” 反驳论点还可以运用反证法和归谬法。
如“我们班有些同学,追求奇装异服,跟风赶 时髦,男女经常混杂……这说明精神污染在这里很 严重。”这一论述,没有明确“精神污染”的涵义, 与上面列举的内容毫不相关,逻辑关系也就错了。
如果我们没有自由,不能打打球、看看电影、欣赏欣赏音乐,那 么我们就会成为失去自由的人。 造成广东小悦悦悲剧的根源在人情的冷漠。 建议建立小悦悦事件纪念碑,警醒现在的国人,告诫我们的子孙 后代,要大力呼唤每个人担当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不 能一味地指责政府和社会,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教授谈方 建议政府建立一个监护人职责承担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 益,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建议政府建立一个完善的司法救助体系, 针对南京彭宇案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建议成立相关的专业调查机构, 保障真正见义勇为、救死扶伤之人,免除救人者的后顾之忧。 ——省政协委员谭练 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中国好人网创办人谈方教授认为, 为了国家长治久安,用立法来惩罚见死不救有必要。但他认为,当务 之急不是立法,而是要守法和执法。“特别是严格执法,从搀扶老人 的彭宇案等可以看出,往往不是无法可依,而是不守法、有法不依, 公平正义这个最后的屏障没有守住,让好人寒心。” 请你指出这段文字中可能存在的反驳点。
作文教学系列
驳论文写作
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 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 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 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 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 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 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 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 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 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 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 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春之和风,吹绿杨柳;夏之狂 风,摧枯拉朽;秋之金风,染熟万物;冬之寒风,万物肃容。 人间也有各种各样的风:追星之风,迷失自我;时髦之风, 盲目攀比;受贿之风,锒铛入狱;高尚之风,万古留名……年 轻的我们应该追风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