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基础知识分析
一、自杀现象的现状
• 国外自杀率 – 10-25/10万人
• 我国 – 男性低于女性 – 平均17.07/10万人 – 15-34岁第一致死原因(费立鹏,2003)
自杀的原因
• 自杀的动机往往是多重的 – 精神分析解释:死本能 – 认知学派的解释:无望感 – 行为学派的解释:习得与模仿 – 社会与文化的解释:社会变动、文化鼓励
• 具有爆发性的、强烈而短 暂的情绪状态
• 出乎意料的紧张危急情况下 的情绪状态
9
三、情绪的功能
(一)情绪的适应功能。
(二)情绪的动机功能。
(三)情绪的组织功能。
(四)情绪的信号功能。
10
四、什么是健康情绪
讨论
➢ 你认为判断情绪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什么?
11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阐述“自我实 现”者的情绪特点时,曾经提出了健 康情绪的六个特征,即: ⑴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 ⑵有清醒的理智; ⑶有适度的欲望; ⑷对人类有深刻的、诚挚的感情; ⑸具备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不知所措,紧张害怕,坐立不 安,惶惶不可终日,犹如大祸 将临,即使多方劝解也不能消 除其恐惧心理
16
2 抑郁
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 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 体验。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现抑郁性疾病的发病率 约占世界人口的3%——5%
临床表现是“三低”“三自杀
所有自杀者都会留下遗书 自杀的谬误知多少?
当企图自杀的人情绪好转时危机便结束了 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和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 好转和恢复的迹象 大部分自杀个案是在夜间发生 比较贫穷及教育程度低的人容易自杀 企图自杀者都有精神病或抑郁症 由于儿童对死亡的意识是模糊的所以儿童不会自杀 一般人永远不会有自杀念头 一旦有过自杀倾向,就会不断地想自杀,没有人能帮上忙
32
三、大学生如何向有自杀倾向的同学进行干预
自杀的征兆一:情绪征兆
◆内疚、绝望 ◆暴躁、焦虑、紧张、不安 ◆情绪低落和意志消沉 ◆感到无人关心 ◆长期抑郁 ◆感到无望、无助、无能 ◆常自我否定,感到无价值
父母身故 父母离异
家 家人有不良习惯和嗜好如酗酒 庭 家人有精神病或长期抑郁 因 家人有自杀意念或程自杀 素 家人之间冷漠敌视
家人对当事人有暴力或性侵犯
二、大学生自杀的自我预防
(一)热爱生命,认识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小概率事件,来之不易 生命对自己和亲人的意义。
31
二、大学生自杀的自我预防
• (二)树立健康的死亡观 • (三)树立积极人生观 • (四)关注自我,积极求助
6
表情的种类 面部表情
表情行为 身体表情
言语表情
7
二、情绪的分类
古代的 七情说 普拉切克 (Plutchik)的分类 四种 基本情绪
• 喜、怒、忧、思、悲、恐、惊
•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 狂怒、警惕、憎恨
• 喜悦、愤怒、悲哀、恐惧
8
情绪的状态
心境 激情 应激
• 有感染性的,微弱、而持 久的情绪状态
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
第一节 情绪的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与调适 第三节 自杀的预防与干预
3
第一节 情绪的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
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 望、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 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4
情绪的组成
主观体验
生理唤起
表情行为
5
活动——体会情绪
♫ 谈谈24小时内让你印象 深刻的情绪体验,它们 有哪些部分构成?
17
“冷漠”也称为“学生型冷漠”, 它是一种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冷淡 、退让的消极情绪体验。
原因: 1.家庭气氛不好; 2.个性内向、固执、心胸狭隘、思维方
式片面; 3.长期反复遭到同一挫折却无力改变。
3 冷漠
18
4 易怒
19
三、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适
(一)目标合理——不苛求自己。 (二)期待合理——不苛求他人。 (三)认知合理——不拒绝负性情绪。 (四)处理合理——情绪的理解与表达
为什么有人会自杀
个 性格孤僻退缩
人 性格冲动容易动怒
因 素
有暴力倾向 要求过高完美主义者 自我形象低自卑
人际关系不良
应对困难能力低
压 长期与家人不和
力 因失恋或与朋友争吵 因 亲密关系破裂 素 面临丧失,如失业失学
未婚先孕
健 曾有慢性或者多种疾病 康 曾被身段为抑郁症或精神病 因 曾因精神疾病住院 素 有酗酒吸毒或滥用药物
⑹有丰富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
12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 曼(Daniel Goleman)认为一个情绪 健康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几种能力:
第一,自我觉察能力。 第二,情绪控制能力。 第三,自我激励能力。 第四,认知他人的能力。
第五,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13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与调适
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 2、丰富性和复杂性并存 3、阶段性和层次性并存
15
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1焦虑
• 正常焦虑
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 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 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 绪,并伴有忧虑、烦恼、害 怕、紧张等情绪体验。
• 异常焦虑 * 主要表现:心烦,恐惧不安,
ABC理论框架 事件
情绪
认识
Activating events ——诱发性事件 Beliefs ——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Consequence ——情绪反应及后果
合理观念与不合理观念的对照
不合理观念
合理观念
我无法接受被人轻视——我希望被别人喜欢 我必须得到老师的肯定——我希望得到上司的肯定 我应该比别人做得好——我力争比别人做得好 我的竞赛彻底失败了——我这次技能竞赛失利了
失恋让我无法忍受——失恋让我感到痛苦 大家总是对我有成见——有几个人对我有成见
处理合理
合理宣泄 积极的自我暗示 转移注意力 积极心态
情绪 调适小方法
24
第三节 自杀的预防与干预
25
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 威胁别人说自杀的人不会真的去自杀 自杀有遗传的因素 自杀是无迹可寻没有警号 自杀的人一心一意想死 想自杀的人不会寻求医生帮助 自杀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根本不是想自杀 直接询问他人是否有自杀意图反而灌输了自杀意念给他们 自杀是一种冲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