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晒晒台湾近年高考作文题

晒晒台湾近年高考作文题

晒晒台湾近年高考作文题作文命题的演变台湾的高考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联考阶段,二是大学学科能力测验(学测)和指定科目考试(指考)阶段。

1994年至2001年是联考和学测并行阶段,2002年至今是学测和指考并驾齐驱的阶段。

从1954年到2001年,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一直实行“联考”制度,由台湾“教育部”下属的“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统一招生,统一出题,于每年7月1日、2日和3日统一考试,之后统一公布成绩。

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填报志愿,各个大学则根据考生志愿录取。

由于联考存在着“一考定终生”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弊端,因而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批评。

上世纪90年代后,台湾教育部门推出了“大学多元入学方案”。

2002年台湾正式宣布取消大学“联考”,学测和指考,考生可以二选一或者两者都选。

不管是学测或是指考,语文都是必考的科目之一。

台湾作文也经历了八股年代,联考期间,作文命题内容单一,多偏重传统伦理道德的论述。

1994年学测实施以来,台湾的高考作文试题可谓日新月异。

从传统单一的命题形式发展到题材内容涉猎广泛,前所未有。

内容与环保、科技、人生、教育、哲学、价值观、农业、就业等有关,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成为台湾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指导思想,也给了考生自由挥洒的空间。

台湾近年高考作文题2002年《镜子》“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

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它‟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从…它‟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它‟。

试以…对镜‟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2003年《猜》你猜到了吗?作文的题目就是──《猜》。

“猜”,天天在我们的脑中浮现:上课中猜想暗恋的人会不会经过门外?下课后猜测哪一队会赢得今年NBA的总冠军赛?边走边猜今天好运会不会与我同在?边写边猜所写的是不是阅卷老师喜欢的题材……事实上,人类也常靠着“猜”才有新的发现。

你一定“猜”过别人的心思、举止,或者一件你很想知道答案的事。

请以“猜”为题,把那一次的经验(可包括猜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写成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2004年《偶像》“偶像”可以是“仰慕的对象”,也可以是“学习的典范”等等。

你可以针对这个文化现象,提出理性的思辨;也可以叙述你模仿、追逐历史人物、身边长辈、各行各业精英或故事中角色的经验;叙议兼具,也未尝不可;但务必建立属于自己的、首尾连贯的脉络。

2005年《回家》家,对许多人而言,不止是身体的休憩处,也是心灵的归依所。

我们每天乃至于一生,不断地在离家与回家的历程中,构筑出一天以至于一生的故事。

一般人离家后总不免有回家的企盼,但也有人视回家为畏途,甚或无家可归。

回家对每个人而言,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意义。

试以《回家》为题,写一篇首尾具足、结构完整的文章。

叙事、抒情、议论皆无不可,文长不限。

2006年《想飞》人总是想飞的。

飞,是一种超越,带来心灵的自由;但也有人禁锢自我,扼杀了想飞的念头。

你是否想飞?你想飞翔在什么样的地方?飞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与改变?以《想飞》为题,写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叙事、抒情、议论皆无不可,文长不限。

2007年《探索》以《探索》为题,写一篇首尾俱足、结构完整的文章,文长不限。

不得以新诗、歌词或书信的形式书写。

2008年《专家》命题作文要求以《专家》为题作文,不限文体,长短自由。

现代科技进步,文明发展快速,任何知识学问的数量和深度都远远超过古代,分工、分门成了必然的趋势,任何人都无法博通一切,各类专家应运而生。

请以专家为题,写一篇首尾完整的文章,文长不限。

另一则要求扩写《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里项庄舞剑的故事,要求考生根据原文,“运用想象力加以渲染”,将其扩写成一个故事。

2009年《惑》试题说明中指出,人生充满令人迷惑的人、事、物现象,孔子四十而不惑是大智慧,平凡的人可以“心向往之”,要求考生以《惑》为题作文,文体、文长不拘。

台湾近十年高考作文试题发展浅析樊新龙(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台湾省和祖国大陆的国文教学同宗同源,而两岸的考试制度和形式却有很大不同,相应地,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和形式也显示出了各自的特性,因此,研究台湾高考作文,对促进大陆高考作文的命题工作也会有所裨益。

一、台湾近年的高考制度改革台湾自1954年起实行联考到2002年取消联考,期间跨度长达47年。

联考为台湾的社会发展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但是,由于联考存在着“一考定终身”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弊端,因而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批评。

鉴于此,台湾大学考试中心在2002年全面实施“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

“新方案”主要采行“甄选入学制”(包括申请入学及推荐甄选)和“考试分发入学制”(由联招改制而来),而考试则采用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和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

学测和指考均采取统一考试,由考试专职机构大专中心办理。

其中,学测的主要目的是评鉴考生在学习了国文、英文、数学、社会与自然五大学科后是否具备了这些学科所要求的基本能力;相应地,指考的日的则在于评量考生在某些具体科目上的专业素养。

由于台湾早在1994年就开始试行“推荐甄选”,因此,学测其实自1994年起就部分地担负起了高考选拔的重任,也就是说启1994年起,台湾每年都要进行两种高考,只是联考的影响范围更大一些罢了。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将台湾近十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分为两个阶段,即1994年至2001年联考和学测并行阶段,以及2002年至今,学测和指考并驾齐驱的新阶段。

多样化的考试决定了多样化的作文命题。

尽管十年间(1994-2004)台湾出现了三种高考作文试题,并且每种试题都或多或少地显示着自己的特色,但是,十年间联考已经走向本路,指考才实行了三届;发展还不成熟,只有学测是最早秉承“多元入学”理念开办的,无形中也担当着台湾高考试题改革试验田的重任,因此,为了便于论述,本文主要以学测试题为依据,同时兼及联考和指考的内容。

二、台湾近年高考作文试题的特色1.大小结合,题型稳定在学测试行的最初两年,仍旧以《论污染》(1994)、《荣与辱》(1995)这样传统单一的命题形式出现。

而同期的学测却一改台湾作文考试的旧有形式,采用一大一小两个作文题,1994年的小作文是文章缩写,1995年的小作文是短文扩写。

这两年的大作文均采用二选一的命题形式,1994年要求在《梦》和《两代之间》任选其一,1995年是在《网》和《青春》之间任选其一。

由于学测作文试题形式活泼,深受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推崇。

迫于压力,1996年后,联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革,并在此后逐渐形成了和学测基本一致的命题形式,即一大一小两个作文题,并将此形式稳定下来。

力的某一个侧面进行考查,引导学生注重作文基础训练。

比如,为了考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1997年联考要求用300字左右的篇幅描写一段“街景”;1999年联考竟出现了一道以“联想题”命名的作文题,要求在“车站”“夏天的骤雨”“深夜的犬吠”三种意象中任选其一,展开联想,写一百字短文。

而1999年学测的短文写作题更富新意:以下是有关“鱼”的两种不同情景,请选择其中一项,写一段散文,可以从“人”的角度写,也可以从“鱼”的角度写,文限二百字至三百字之间。

(一)餐桌上的鱼;(二)水族箱中的鱼。

钟情于小作文的写作并将其固定为高考的一种作文题型,这种命题取向与台湾近几年在作文教学中倡导多元化和弹性化是分不开的。

比如近年台湾作文教学流行漫画作文、接力作文、即兴作文、想象作文等,这些类型的作文篇幅短小精致,形式活泼,它们关心的不是如何使学生获得一整篇作文写作的能力,而更注重作文过程中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激发与培植。

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高考作文命题依然秉承了“教什么就考什么”的优良传统。

这种题型上的稳定性对稳定高中教学,鼓励教师教研有积极作用。

相对小作文而言,大作文可以放开手脚,从整体上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一大一小的稳定搭配,可一定程度地解决话题作文考查点相对模糊与课程教学联系不紧密的状况,从而有效督促师生加强日常的作文基本功训练。

2.读写结合,注重应用近年台湾高考作文还呈现出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形式,就是强调读写结合。

1996年学测的小作文要求阅读给定的资料,综合各则要点,重新组织,撰写一篇400字以内的白话短文,而这篇给定的阅读材料竟长达1240字左右。

2003年学测作文题《香米碑》的给定阅读材料也在1200字左右。

鉴于篇幅有限,兹举2000年学测的小作文题为例:【文章赏析】请依指示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案卷”上。

(占18分)老浓溪营地附近,雪深数尺。

溪水有一段已结冰。

冷杉林下的箭竹全埋在雪下。

冷杉枝叶上也全是厚厚的白,似棉花的堆积,似刨冰。

有时因枝叶承受不住重量,雪块哗然滑落,滑落中往往撞到下层的枝叶,雪块因而四下碎散飞溅,滑落和碰撞的声音则有如岩石的崩落,在冰冷谧静的原始森林间回响。

这是陈列《八通关种种》里的一段文字,其中没有任何晦涩的词句,可是写得非常精彩。

请细细咀嚼,加以鉴赏分析。

【提示】请就上引文字,由“遣词造句”“气氛营造”“文章风格”三方面综合赏析。

可见,这种读写结合的作文题,融合了大陆高考阅读试题的特点和材料作文题的优点,既避免了客观性选择题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评价局限,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再创造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注重情景营造和对实际生活、工作问题的解决也是台湾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

如2003年学测的非选择题第一题:近年来,在高科技时代、e化浪潮中,传统式阅读却重新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

在美国,无论是克林顿任内“美国阅读挑战”运动或现任总统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均见国家元首大力提倡。

“9·11”恐怖事件发生时,布什总统正在小学为小朋友说故事,情景令人记忆犹新。

在英国,布莱尔首相在施政报告中连续重复三次“教育、教育、教育”以表达其迫切性,政府更订定“阅读年”,与媒体、企业、民间组织合作,要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

在澳洲,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包括念一本书,“至少念二十分钟才能停”。

芬兰的学生在PISA调查中名列前茅,不但阅读能力最强,18%的芬兰中学生每天花一二小时,单纯只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台湾虽未参与PISA评量,但据文建会调查:十五岁以上民众从不看书或几个月才看一次的比例达38.7%,半年内不曾买书或杂志者占51.2%,而46%小朋友的休闲活动是玩计算机、看电视。

……有一所偏远地区的小学,全校师生约两百人,图书欠缺、设备老旧、经费短绌,且家长对学校的参与度甚低。

现在假设你是这所小学的校长,看了上列资料,决心推动全校阅读,请写下你的《阅读推动计划》,文长至少200字。

(占12分)由于台湾近年的课程改革深受英美教育思潮的影响,因此,在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均比较注重社会因素的设计,即“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术、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