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合同能源管理流程

(完整)合同能源管理流程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流程2 引用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0]24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25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 2587-2009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13234-2009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7166 -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3 术语和缩略语3.1 术语3.1.1 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3.1.2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的项目。

3.1.3 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用能状况诊断、项目设计、融资、改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服务的专业化公司。

3.1.4 能耗基准由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共同确认的,用能单位或用能设备、环节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前某一时间段内的能源消耗状况。

3.1.5 项目节能量在满足同等需求或达到同等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用能单位或用能设备、环节的能源消耗相对于能耗基准的减少量。

3.2 缩略语4职责范围5 实施内容5.1.了解客户5.1.1.通过与客户交流了解客户的业务范围、所使用的用能设备类型、消耗能源的种类、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等基本情况,填写《用能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客户用能情况调查表》。

5.1.2确定客户所关心的能源利用方面所关心的问题,并向客户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节能服务运作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问题。

5.1.3 重点指出具有节能潜力的项目,客户潜在的利益所在,确定公司可以介入节能项目,达成意向。

5.2 对客户用能初审5.2.1公司确定项目经理,填写客户调查表,请客户协助完成调查内容。

调查表应包括:《客户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一览表》、《客户用能设备一览表》。

5.2.2由项目经理编制能源检测方案(必要时),检测方案应包括:客户认可的检测依据、标准、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周期、安全措施。

通过客户的安排,完成对客户的能源消耗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测。

5.2.3 通过对客户设备台帐、能源统计台帐或报表(在可能获取并为客户保密的情况下)、工艺流程图表进行分析,对用能设备及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对客户设备数量、设备额定参数、实际运行状况等做详细记录,从中发现可能具有的重大节能潜力的用能环节。

5.2.4 调研过程所获取客户的信息仅限于项目的实施,未经客户许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5.3 估算节能量通过完成以上环节的内容,拟定项目名称,对建议进行的项目估算出节能量。

5.4 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初稿由项目经理编制一份项目可行性报告书,内容包括:项目的概况、节能投资、估算节能量、合同型式、利益分享意向,公司内部先进行评审。

经公司评审的报告书与客户交流,请客户评审并提出意见。

解答客户可能提出的有关项目各种问题、要求。

5.5 签订意向书在解答了客户的问题和要求后,客户有了继续该项目的意愿,项目经理需要详尽的向客户描述客户在该项目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并请客户签署一份项目意向书(附件12),客户盖章确认该项目。

5.6 详细的诊断与调研、制定节能措施5.6.1通过对客户更详尽的诊断与调研,采用测量手段,借助测量设备,得到客户认可的准确的数据,对项目中用到的节能设备,落实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安装费、运输费以及合同期各项可能发生的费用支出等,制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社会环境允许节能措施。

节能措施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要求以及工艺、设备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5.6.2对于项目节能量大于3000吨标煤以上的项目,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编制项目改造前《能源审计报告》,在不具备编制条件时,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单位完成编制。

5.7 能耗基准的测量与确定,制定节能目标5.7.1 能耗基准的确定有时候需要依靠测量才能完成,而测量工作必须在项目实施(改造)之前进行,测量的结果必须是双方认可的,必要时需第三方确认。

能耗基准确定按照GB/T 2589-2008、GB/T 13234-2009、GB/T 3484、GB/T 2587、GB/T 15316、GB/T 17166及相关标准执行。

根据详细的诊断与调研,并确定了基准能耗,根据制定的节能措施,估算出可实现的节能目标,投资预算,投资回收期。

5.7.2 公司用能检测的测量设备应符合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精度等级要求。

5.7.3 用能检测必须是在客户的生产正常、设备运行工况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5.7.4 检测的范围应该是确定实施节能改造的设备、环节或系统。

检测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的计算出设备、环节或系统用能基准。

5.7.5 检测过程时间应根据不同设备的技术要求确定,得到客户认可。

5.7.6 对客户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主要是运用现场检查、数据审核、案例调查以及盘存查帐等手段。

5.7.7 调研人员在调研前应尽可能的熟悉客户的生产工艺,了解该用能产品(或用能单元)的能源消耗定额,国际、国内、行业内现阶段的能耗情况。

必要时请专家进行指导评审。

5.7.8 审查客户现有计量器具配备情况是否符合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精度等级要求。

审查客户提供的用能数据是否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改造前的用能情况。

必要时应在征的客户同意后采取必要的现场测试。

5.7.9 部分用能设备在经过年度或周期性大修后的用能情况和接近大修期时的用能状况差异较大,在确定基准是应区别对待。

5.7.10客户采购的能源品质的变化对于拟改造的设备的单耗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审计时要加以区别对待。

5.7.11客户用能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节约资金的数量,间接影响到分享的利益分享份额。

可通过查阅客户的缴费发票、采购发票获取能源价格。

5.7.12 项目经理负责实施项目改造前的相关设备进行拍照备存,供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验收使用。

5.7.13填表《客户基准期用能情况记录表》、《客户基准期用能单耗计算表》(附件6)。

5.8 合同准备5.8.1由项目经理与客户协商,依据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附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参考合同》草拟一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合同,合同内容包括:拟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模式,项目投资额,合同双方的投资比例,规定的项目节能量,节能量的计算方法,节能量数据的检测方法,节能效益的分享等。

同时向客户提供项目实施计划、工作进度表等。

5.8.2 在与客户初步达成项目合作意向的同时,项目经理应向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申请出具对项目环境影响的意见书或说明。

5.8.3对于项目节能量小于3000吨标煤以下(标煤数量与项目建设所在地省、市发改委的具体规定有关,应与当地政府节能管理部门联系获取政策)的项目,由项目经理负责编制《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对于项目节能量大于3000吨标煤以上的项目,应在项目实施地获取具有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可以在异地联系有资质的单位编制。

国家不支持对单个项目节能量大于10000吨标煤的项目进行财政资金奖励。

5.9 项目达成或拒绝经与客户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合同达成,由项目经理负责与客户签订正式合同。

合同主体由公司法人代表(公司授权代理人)与客户的法人代表(客户授权代理人)签订。

合同双方的律师应该参与合同条款的商定与文本的准备。

由项目经理详尽的将前期所发生的费用支出计入到该项目的总成本中。

如果与客户不能达成共识,或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导致不得不放弃本项目的实施,而在经过详尽的调研以后确实证明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量,那么公司在客户签订意向书以后进行详尽调研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应该由客户承担(在可能的情况下,不是每个项目都能成功)。

由项目经理写出终止项目的总结。

5.10项目的工程设计项目工程设计时应依据国家相应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涉及到特种设备的节能改造项目,其工程设计资质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与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实施的项目,经过合作伙伴或第三方设计的方案须有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在公司交底审核。

5.11合同项目的安装与施工5.11.1通过与客户的详细沟通协商确定一致的意见,确认安装进度计划,按照合同约定的设备安装施工,以合格的工程质量来保证节能量的完成,施工期间的记录是完整的。

5.11.2项目经理负责与客户、施工部门之间协商一致的安装进度计划,并制定进度表。

5.11.3有分包方负责项目施工的项目,应与施工单位签订一份工程合同,约定相关事项。

合同按工程合同的格式签订,应符合《合同法》的要求。

合同主体以完成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为主。

5.11.4安装的设备应与合同约定的设备明细相一致,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改变了原设备的型号、数量、精度等级等,应事先与客户沟通并达成共识,求的客户的签证认可,防止验收时发生争议。

5.11.5根据施工进度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并取得客户或第三方隐蔽工程验收凭证,供项目验收时,作为验收资料提供给客户。

施工中改变了原设计图纸的应进行图纸变更签证。

5.11.6项目施工应做好安全措施,并有应急预案,并明确施工中的事故责任方。

5.11.7涉及到特种设备安装与施工,有需要到政府职能部门备案申请的,应提前办理相关的备案手续,并取得相应的批准文本后才允许安装施工。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

5.11.8相关设备的计划、比价、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发送、运输按公司的相关制度执行。

5.11.9设备安装完工后应进行试运行,压力容器需进行压力试验,做好试压记录;现场制作的特种设备应获得当地特种设备主管部门的验收,并获取有效证书;试运行应有试运行方案,且试运行方案是经过客户(领导)审核批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