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讲公共政策制定过程(2010.5)
第四讲公共政策制定过程(2010.5)
细节设计主要是将所构想的政策方案具体化,确 定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途径、措施和手段,包括 政策界限的规定和相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 财政资金的保障等等。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方案的设计
备选方案的来源
魏墨和维宁:现有政策方案;通用的解决方案; 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非现成的解决方案。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方案的设计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目标的确定
社会进步指标 城市化水平; 非农产业人员占全部产业人员比重; 千人职业医生数; 等级公路网的密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 城镇三类保险覆盖水平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目标的确定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 农业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 恩格尔系数; 居民娱乐、教育、文化等支出占总支出中的比 重; 家庭电脑普及率; 居民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
A政策方案轮廓设计 政策方案的轮廓主要是政策方案的行动原则、 指导方针、基本措施、政策的发展阶段等主 要内容。 政策概念或概念政策。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 政策方案的设计
政策行动的类型
直接
货币 供给 购买
间接
税收 补贴
非货币
禁止
要求
告知
劝谕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 政策方案的设计
B 政策方案的细节设计
1.2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程序:问题察觉
问题察觉是指某一问题被政策研究者发现和关注, 并从社会现存的问题中发现和分离出来的过程。
“问题的挖掘和确认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 “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培根
1.2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程序:问题察觉
政府发现政策问题的途径
1.2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程序:问题陈述
问题陈述就是运用操作性的语言,如文字、 数字或数学模型等对问题进行确切的表述, 以便把界定之后的实质问题转化为一个详细 和特殊的形式问题的过程。 政协委员的提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1.3 政策议程:界定
所谓议程是指带有目的性的事项安排和行为计划,它反映 了人们对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以及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的选 择 政策议程就是执政党和政府制定政策的系统将社会问题纳 入政治或政策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它提供了一条政策 问题进入政策过程的渠道。 政策议程通常是指那些已引起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 公共问题被正式列入商讨、规划、研究的议事程序,以决 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 行动的政策过程。
权威性;复杂性;全局性
政策采纳的意义
政策采纳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政策采 纳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的成败;政策采纳是成功 的政策执行的必要条件。
问题界定是指政策决策者对需要解决的政 策问题作出定义和特别解释,把问题情境 转变为实质问题的阶段。
何种? 何地? 何时? 何种程度? 何种原因?
1.2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程序:问题 界定
问题文件法
一种界定问题的综合性方法
准备问题文件的标准程式包括:问题的 来源和背景;注意的理由;纠正活动所指向 的团体与机构;得益者和受害者;相关的项 目和活动;目标和目的;标准和有效性;分 析的框架;备选方案;可参考的建议
政策目标确定的要求 政策目标要有针对性; 政策目标应尽可能具体明确; 政策目标应具有可行性; 政策目标应具有协调性。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目标的确定
影响政策目标确立的因素 政策问题的性质; 可以争取到的各种资源; 政策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政策水平 政策环境等。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方案的设计 政策方案设计的原则 政策方案设计要符合政策目标的基本要求 政策方案设计要提出各种不同的备选方案 政策方案设计要注意方案之间的互斥性 政策方案设计要具有创造性
公共问题:两个主要特征,即广泛的影 响力以及影响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性
问题
私人问题
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
1.1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内涵
公共政策问题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 觉到现实中出现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价 值有相当严重的矛盾与冲突,进而通过团体 或组织活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 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目标的确定
人口素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水平; 高等学校入学率占总人口中的比重; 人口平均寿命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目标的确定
生态环境 森林覆盖率;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集中供水来源水质达标率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目标的确定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导言
政策过程模式:帕隆伯模式
议程设定; 政策规划; 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 政策终止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导言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公共政策规划; 公共政策采纳与合法化
1.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程序 公共政策议程
1.1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内涵
失业、通货膨胀、空气和水的污染、产品质 量、饥饿、吸毒、酗酒、卖淫、嫖娼、种族 歧视、性别歧视、精神疾病、家庭暴力、房 价高涨、住房短缺、资源问题、职业安全问 题、环境问题等等
1.1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内涵
问题 社会问题:“一些人的需要、 挫折或不满足,由本人所认 定,或由他人所认定,而寻 求解决办法”(琼斯); “一个社会大部分成员和这 一社会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 认为不理想、不可取,因而 需要社会给与关注宁设法加 以改变的那些社会情况” (乔恩· 谢泼德,《美国社会 问题》)
备选方案产生的方法 不行为分析法
不采取任何行动,对维持现状所造成的结果进行预测。该方案可 能是对付现有问题的最优方案
文献述评法
搜集规划和政策分析领域的书籍和期刊(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是新 鲜的)
快速调查法
对本领域的分析人员进行一次系统的电话调查,以利于产生不同 的观点,找到不同系列的可能产生方案的来源,并发现可以联系的其 他一些人。
2.1 政策规划的一般问题:界定
政策规划是指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对政策 方案进行设计、比较、选优,并进而制定出 政策的活动。
2.1 政策规划的一般问题: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目标的确定
涵义
政策目标是政策规划者解决决策问题最终要实 现或达到的结果或目的。
执政党和政府领导人在处理政务过程中发现问题。 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发现问题。 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 一些社会团体、党派、利益集团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利益 而发现问题。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使问题明朗从而被各种主体发现
1.2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程序:问题界定
第四讲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导言
政策过程 包括从“问题出现”到“问题解决”的所 有阶段 政策过程的特点 动态性;互动性;弹性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导言
政策过程模式:安德森模式
问题进入政府的阶段; 政府采取行动的阶段; 政府解决问题的阶段; 政策回到政府阶段; 问题解决或改变阶段。
所谓政策方案评估,就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 对所有制定出来的政策备选方案进行全面的 评价的过程,是一种事前评估,因而,被称 为预测性评估,简称为预评估
2.2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方案的评估择优
预测性评估的程序 明确预测对象 搜集整理资料 确定预测方法和模型 进行预测计算与分析 评审预测结果
作用:
政策目标是政策规划工作的行动指南,政策目 标是政策规划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结 果或目的。 政策目标是政策评估的标准和尺度。
2.2 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目标与目的的区别
目的与目标的对比 特征 明确程度 术语的定义 时间段 衡量的方法 目标群体 目的 1、宽泛地陈述(„„要提高卫生保 健的质量„„) 2、规范的(„„卫生保健的质量是 指能否获得医疗服务„„) 3、不明确(„„在将来„„) 目标 1、具体(„„要将医生人数增加 10%„„) 2、可操作(„卫生保健质量是指每 100,000 人所拥有的医生人数„„) 3 、 明 确 ( „ „ 在 1990—2000 年 间„„) 4、非量化的(„„充分的医疗保 4、常常量化(„„每千人参保人 险„„) 数„„) 5、 宽泛地界定 („„需要照顾„„) 5、 具体界定 („„年收入低于 19000 美元的家庭„„)
外部推动 动员模式 内部推动模式 我国模式
1.3 政策议程:理解
社会境况与政策议题 大众传媒与政策议程
“那些没有实现的,但通过公共行动可能追求得到 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尚待实现的社会 价值观”。预测性研究,超前性和前瞻性(信息战)
2.
公共政策规划
公共政策规划一般问题 政策规划程序
2.2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方案的评估择优
政策方案择优的涵义 政策方案的择优就是指政策规划者根据权威、 经验、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在对各种能够可供 选择的政策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权衡得失的基 础上,选择或综合一个最优政策方案的过程。
2.2政策规划的程序:政策方案的评估择优
政策方案择优的标准
1.1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内涵
公共政策问题首先必须是一种社会客观状 态,是一种事实而不是臆想出来的; 这些问题被大多数人觉察、认识并受其影 响; 这些总是与社会主体之间价值、规范和利 益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团体的力量; 政府的必要行动 。
1.1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特征
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相关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