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道路桥梁考察报告
篇一:桥梁调研报告
2.1旧韩滩大桥施工工艺
旧韩滩大桥的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肋拱桥,桥长298米、宽6米,建成于1983年6月15日,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按县城城市防洪疏散桥进行设计建设,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根据金堂县志记载,旧韩滩大桥拱肋采用多功能门架搭设满堂支架施工,根据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检算,确定搭设间距。
底模和侧模为双层方木加竹木胶合板制做成大块木模板,然后拼装而成。
浇筑前采用预压和等效预压进行调拱,分段不分环对称进行浇筑混凝土。
在进行2~3组拱肋1.2倍预压后,得出门架沉降规律后,进行小范围等效预压。
等效预压是在相同的地基条件下用10~20片门架组合成一组一层的支架,在等压强的情况下加载48小时,观测地基沉降数据,分析地基情况,采用等效预压可减少工作量,节约工作
时间,在后期施工中我们全部采用等效预压。
3桥梁现状
3.1新韩滩大桥现状及与旧韩滩大桥对比的优点
3.1.施工对比优点
3.2现有功能对比
3.2.1通行能力
旧韩滩大桥:桥长298米、宽6米,为四川省首座城镇防洪疏散大桥。
然而其宽度对于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车辆有着较大的制约,旧韩滩大桥几乎只能怪让车辆单向通行,而且承重不高,对于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有着较大的束缚。
新韩滩大桥:桥长300米、宽18米,为标准四车道,通行能力为旧韩滩大桥的5-7倍,且承重能力有较大提升,现在新韩滩大桥作为连接金堂大学城和城市的纽带,在通行方面大大满足了三星镇居民和大学城学生,也作为了城市对外疏散的主通道。
3.2.2抗洪能力
旧韩滩大桥:设计抗洪为20年一遇。
新韩滩大桥:设计抗洪为50年一遇,金堂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度大、日照少、无雾期长等特点。
年均温17.3°,多年平均降雨量920.5mm,20XX年全年降水量500.4mm。
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62.1%,12月~2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3%,且金堂处于三江交汇处,洪水发生率也通常较高,故50年设防的新韩滩大桥在安全可靠度也较旧桥有很大提升。
3.2.3外观美观
(
不难看出旧韩滩大桥的桥面铺装和栏杆较新桥都有很
大的差距,美观方面的确不足,属于80年代的设计风格,也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
其次旧韩滩大桥的拱肋较细,给人视觉上一种不安全感,而新桥的箱形梁结构,给人一种坚实厚重的感觉,具有很强的安全感。
从整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新桥更具力道更有桥梁特有的延伸美感。
3.2新韩滩大桥存在的问题
3.1设施维修不到位,监控线路已经崩断。
3.2桥面人行道施工不细致。
3.3桥面沉降严重。
3.4伸缩缝堵塞
篇二:美国道路桥梁深度考察报告
20XX年2月至3月有幸参加了美国道路工程考察团。
对美国夏威夷、旧金山、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华盛顿特区、纽约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活动。
亲眼目睹了美国公路和道路工程的情况。
总而言之,美国道路和桥梁工程具有悠久的历史,感慨美国历史造就了百年的道路和桥梁。
金门大桥、
曼哈顿布鲁克林大桥、威廉斯堡大桥、91号高速公路、隧道等等,无不饱含着历史的风霜。
很多都具有百年的历史了。
第一方面感慨美国人在规划方面的超前性不是20年30
年的概念。
很多桥梁至今虽有百年的历史,但仍然正常服役,交通仍然畅通。
而且每座百年的桥梁都有很精彩的故事孕育其中,听起来回味无穷,看起来令人流连忘返,思考起来感慨万千。
第二方面的感受是桥梁桥台、伸缩缝、支座设置等的处理既简单又实用。
也未见过多的隐患。
梁体大多直接放置于桥台上或墩顶、盖梁上,有的甚至直接固结联结。
支座也尽可能简单,有的桥梁梁体在桥台或墩顶之间仅放置一片很薄的垫块(估计是橡胶垫板或石棉垫板)非常简单,越是简单今后的隐患越少。
在美国的桥梁中,跨度在35m以下,孔跨在6孔以下的桥梁大量的采用了刚性结构,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支座设置,杜绝了很多隐患。
伸缩缝同样如此。
很多桥台均未设置伸缩缝,而是在桥台处设置两道变形缝,其中一道设于梁体及背墙(梁体与桥台背墙设为一体了)与路基桥台搭板之间,采用沥青填充(或热缩冷胀材料);另外一道
设于桥台搭板与路基相连之处,同样是直接铺设沥青混凝土。
第三方面是钢结构桥梁普遍采用大型工字钢作为主梁,或采用特制h型钢作为主梁,几乎不采用钢箱梁。
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今后钢梁内部防锈处理和检查。
我国的钢箱梁变
形或锈蚀后将箱梁切割开进行检查的事例很多。
第三方面感受是交通秩序和人们的交通法制观念极强。
从美国回到国内最大的感受是觉得交通秩序很乱。
站在十字路口甚至不敢过路,手持方向盘不敢驾车。
满眼望去交通违法行为比比皆是。
无论是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大货车、甚至是高档豪华轿车、政府用车、公检法用车等等,无不很容易看见违章违法的实例。
交通太乱,太危险。
很长时间甚至无法适应过来。
第四方面的感受是在美国高速公路建设者非常敬业,工人很少,机械化程度很高。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将专题报告)第五方面是美国现在的桥梁也有年久失修的状况,不容乐观。
希望这篇考察报告的照片会给设计单位同行带来一些
灵感或启示。
先发部分照片供各位欣赏。
首发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外貌。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由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的贝建中和贝礼中设计,他们的父亲便是以改建巴黎卢浮宫闻名于世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jpg(646.94Kb,下载次数:2) 2小时前上传
下载次数
:2
T型梁与盖梁联结.jpg(809.84Kb,下载次数:0)2小时前上传
下载次数
:0
大尺寸雨水篦集水井.jpg(1.27mb,下载次数:0)2小时前上传
下载次数
:0
墩顶或盖梁与梁体固结实例1.jpg(595.25Kb,下载次数:0)2小时前上传
下载次数
:0
墩梁采用固结方式11.jpg(636.53Kb,下载次数:0)2小时前上传
下载次数
:0
篇三:考察报告范文
关于参加20XX年机电设备研讨会的报告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及服务水平日益受到重视。
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公司领导的安排下,运营管理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