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施工工艺工艺概述:对全部罐底污油进行清理,并进行罐底清理。
对全部油罐内壁采用人工机具除锈,特种环氧导静电涂料和底漆各涂刷两层。
对5000 立方米油罐外壁采用滑轮自升吊栏,储罐表面进行手工处理达到 S/T0407-97《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 ST2级。
采用环氧防锈底漆,涂刷 2 层,银粉漆面漆 2 道。
达到《石油化工设备施工验收规范》。
对全部油罐附件刷漆。
(一)脚手架搭拆1、采用满堂红脚手架,脚手架应牢固可靠,保证安全使用。
2、气柜防腐施工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在施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设置安全防护网。
3、脚手架搭设应对所需搭设的脚手架规格等提出明确要求,再交付搭设作业班组实施。
4、从事脚手架搭设的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且身体状况符合高空作业的要求。
5、搭设脚手架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明确作业要求,确认工作环境、防护用品和工具安全可靠;6、搭设脚手架,离电线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安全距离不足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7、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附近和下方不得有人作业和通行,作业区域应设置警示牌,非作业人员不得入内。
8、在搭设脚手架过程中,如脚手板、杆未绑牢或已拆开绑扣,不得中途停止作业。
9.手架搭设必须符合以下要求:9.1. 脚手架的搭设间距应符合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9.2. 脚手架的基点和依附构件(物体)必须牢固可靠,增设扫地杆弥补地基的不足;9.3 脚手架不得从下而上逐渐扩大,形成倒塔式结构;9.4 脚手架整体应稳定牢固,不得摇摆晃动;9.5 操作基础面至脚手架作业面,必须有上下梯子和通道;9.6 脚手架的作业面脚手板应满铺,绑扎应牢固,探头板的长度不得大于 300mm。
9.7 作业面面积应满足作业要求,作业面四周应设高度不小于 1 米的围栏;当作业面周围无合适挂靠设置位时,还应专设安全带挂设杆;10、脚手架的交接验收与使用10.1. 脚手架搭设完毕,架设作业班组必须按施工要求进行全面自检,然后通知项目部有关人员共同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确认合格后,填写脚手架交接验收单,并在验收单上签字确认,挂牌后方可使用。
10.2 验收后的脚手架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特殊情况下需作局部修改时,须经负责人同意,由原架设班组操作,装配成后仍需履行检查交接验收手续。
11.沿脚手架攀登;11.1 脚手架的使用作业人员应从斜道或专用梯子至作业层,不得. 在脚手架上从事三级以上高处作业,应办理《高处作业票》;11.2 脚手架必须定期检查,如松动、折裂或倾斜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紧固或更换;11.3 脚手架应设避雷装置,雷雨天时作业人员必须及时撤离脚手架;11.4 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拆除架杆和脚手板,更不得局部切割和损坏。
12.脚手架的拆除12.1 脚手架使用完毕应及时拆除12.2. 临时性脚手架,实行一次性搭设,使用和拆除管理,不许搁置待用。
12.3. 脚手架需拆除时,拆除人员应填写脚手架拆除单。
12.4. 拆除脚手架,周围应设警戒标志,设专人监护,禁止他人入内。
12.5. 拆除时,应按顺序由上而下,不准上下同时作业;严禁整排拉倒脚手架。
12.6. 拆下的架杆、连接件、脚手板等材料,应采用分类堆放,严禁向下投掷。
12.7. 拆除脚手架时,作业人员、架杆及作业面等与电线的安全距离不足时,应切断电源或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12.8. 卸(解)开的脚手杆、板、应一次全部拆完。
12.9. 脚手架材料保管脚手架所有用的架杆、连接件、脚手板应定期除锈防腐,分类整齐放置,不得散放在施工现场。
12.10. 钢管入库前应检查扣件是否有裂纹,螺栓是否有滑扣现象,入库前螺栓以及活动部分应涂以黄油。
(二)油罐清理制定油罐清理方案,首先对技术人员及相关施工人员应熟悉现场储油罐的位置和工艺流程。
施工前项目部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安全性和准确性。
1、蒸馏关闭采光孔,用蒸汽从油罐罐壁人孔处通入加温,罐内温度必须达到 70℃以上,吹扫掉罐壁与罐底残挂原油及石蜡,蒸馏时间为 48 小时(指 70℃以上时间)。
蒸馏完毕后方可进行通风清罐工作。
2、通风原油罐蒸完后,打开油罐的采光孔和人孔,自然通风24 小时后,并用空气压缩机向罐内强行通风48 小时,将罐中油气排净。
经甲、乙双方安全员用可燃气体报警仪检查,合格后,使罐内烃类气体在爆炸下限 25%以下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罐内进行清理作业。
3、清罐进行人工清罐,打开人孔,人工清除罐内剩余的原油污水及沉积物,必须按甲方要求运至指定位置,掩埋。
防止污染罐区地坪,考虑到环保因素拉运中车辆及罐区铺设塑料布或用毛毡,确保原油不滴漏,防止污染沿途路面。
清理时,人孔处必须有专人看守,如夜间施工罐内照明设备充足(必须使用防爆照明灯具)。
一般作业人员每 30 分钟更换一次,罐口必须有专人监护,确保清油施工安全。
清罐时,应使用防爆清理工具,采用自制铝,铜刮油器,将污油刮到清油口进行清理。
(三)内壁人工机具除锈及修整1、制定油罐防腐方案,首先对技术人员及相关施工人员应熟悉现场储油罐的位置和工艺流程。
施工前项目部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安全性和准确性。
2、油罐内除锈(1)采用敲锈锤除掉金属表面焊接飞溅物或旧的厚锈,采用钢丝刷、铲刀、刮刀清理钢铁表面上松动的氧化皮、疏松的锈涂层。
金属结构的夹角、死角部位除锈一定要彻底。
再用棉纱或破布将金属表面上浮尘擦干净。
如有油污的地方,应用汽油或稀释剂擦洗。
(2)动力驱动的旋转式或冲击式除锈工具可除掉钢铁表面上松动的氧化皮、锈和旧涂层。
采用冲击式工具除锈时不应造成表面损伤、变形;(3)油罐内表面上动力工具不能达到的地方,必须用手动工具进行补充除锈。
3、修整(1)除锈合格后,用测厚仪与目测相结合的办法对罐底、罐内壁进行100%的检测。
检测标准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Q/GD0205-1997《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原油罐修理规程》第 5 章的检测与评定要求的二倍进行检测布点。
根据腐蚀面积及腐蚀深度确定工作量,罐底中副板腐蚀深度超过原设计厚度的 1.2mm的,即如下进行相关作业:如腐蚀面积小于 30%的,进行局部补焊。
对于个别属点状腐蚀深度较高的腐蚀点,腐蚀深度超过原设计厚度 2.4mm的,采用点焊方式处理。
罐底边缘板腐蚀深度超过原设计板厚度的 1.2mm的,对腐蚀部位进行点焊补焊;对于罐内壁腐蚀深度超过原设计厚度20%的,必须采取局部补焊处理。
(2)申报动火报告(3)出具检测报告底板腐蚀分析说明。
(四)吊栏施工1.为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操作人员须严格遵照上海市技监局颁布的“高处悬挂作业安全规程” 《DB31/95-1998》及如下操作规程使用高处作业吊栏。
2.操作人员必须佩带好安全帽、安全带并系好安全带将其挂扣在安全绳上;3.患不宜高空作业疾病、酒后人员严禁操作吊栏;4.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及物品必须采取防坠措施;5.严禁将吊栏当作材料及人员的垂直运输工具使用并严格控制吊栏载荷;6.在使用吊栏时,应划出安全区,并设置护栏、安全网等防护设施;升降作业时,操作人员应密切注意电缆线是否挂卡在墙面或障碍物上;7.禁止在阵风风力大于 6 级(相当于风速 10。
8m/s)以上时,应停止吊栏使用。
8.每天下班停用时,应将设备停放至地面或用绳索将设备固定在建筑物上避免随风晃动;9.每天下班停用时,应切断电源、锁好电箱门以免他人擅自使用;吊栏操作人员须经劳动局有关部门培训,持劳动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上岗;10.吊栏设备应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每天使用设备前,吊栏操作人员按《高处作业吊栏日常检查表》的内容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11.高处作业吊栏是用钢丝绳从建筑物顶部,通过悬挂机构,沿立面悬挂的作业平台能够上下移动的一种悬挂设备。
12.高处作业吊栏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及多层建筑物的外墙施工、装修(如抹灰浆、贴墙砖、刷涂料)以及幕墙玻璃的安装、清洗等工程作业,也可用于电梯的安装作业以及油库、大型罐体、高大烟囱、桥梁和大坝工程检查、维修施工等作业。
13.高处作业吊栏操作简单、移位容易、方便实用、安全可靠。
使用高处作业吊栏,可免搭脚手架、使施工成本大大降低。
14.操作人员上机前,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高处作业吊栏的说明书内容,且载荷在平台全上应基本均匀。
当施工高度较前梁较高及前梁伸出长度超出规定范围时,平台的载重量必须减少,风力较大时,还必须考虑风压的影响(相当于增加平台的载重量)。
具体的规定是必须保证悬挂机构的配重稳定力矩要大于两倍的吊栏升降部分自重、钢丝绳自重、重锤、额定载荷及风载荷所引起的倾履力矩。
15.工作平台悬挂在空中时,严禁随意拆卸提升机、安全锁、钢丝绳等。
由于故障确需要进行修理的,应由专职人员在落实安全可靠的措施后方可进行。
16.吊栏不宜在粉尘、腐蚀性物质或雷雨、六级以上大风等环境中工作。
(五)拟投入本工程防腐材料性能环氧红丹防锈漆防腐涂料组成成份:环氧红丹防锈漆由环氧树脂、红丹颜料,填料、助剂及固化剂等组成,分甲、乙组份包装。
产品特性:环氧红丹防锈漆具有优良的防锈性能,附着力强,强度高,漆膜干燥快,耐水防潮。
产品用途:环氧红丹防锈漆适用于防锈要求高的钢铁表面,煤气柜,油罐,贮槽,地下管道,海洋矿井钢结构及其它工业设施的防锈。
颜色:铁红色比重:约 2.45理论用量:145-155 克/ 米 2漆膜厚度:湿膜: 70μm干膜: 40μm配比:甲(漆料):乙(固化剂) =100:5-7熟化时间:23±2℃: 30 分钟适用期: 23±2℃: 6 小时干燥时间:23±2℃:表干: 2 小时,实干: 24 小时涂装间隔:23±2℃:最短 2 小时,最长 2 天涂装方式:稀释比例:贮存期:表面处理:高压无气喷涂、刷涂、辊涂环氧涂料稀释剂≤ 5%一年钢材表面采用抛丸或喷砂处理,达到标准Sa2.5级,特殊要求除锈达 Sa2.5 级,手工除锈达St3 级。
FH52-42 厚浆型环氧铝粉面漆组成:由环氧树脂、防锈颜料、铝粉、改性胺加成物固化剂、助剂等组成的双组份重防腐涂料。
特性:漆膜具有优异的防锈性能和耐腐蚀性。
漆膜具有优异的耐酸碱、耐油、耐溶剂、耐化学药品性能。
漆膜具有优异的附着力、柔韧性、耐冲击性、耐久性和高耐磨性。
漆膜抗水渗透性好,耐海水、耐盐雾性能优越。
用途:适用于船舶、化工设备、管道、贮罐、油罐、电力系统、海洋气候下的钢铁结构等作重防腐面漆之用。
物理参数:颜色银灰色光泽平光比重 1.5干膜厚度100um湿膜厚度120um理论用量180 g/m2干燥时间23 ±2℃表干≤ 4h实干≤ 1 Oh完全固化 7d 闪点甲组份 27℃乙组份 40℃施工说明:混合配化甲组份:乙组份 =25:3.2( 重量比 )熟化时间23±20C 20min适用期23±2℃ 6h稀释剂环氧稀释剂施工方法无气喷涂有气喷涂刷涂/辊涂喷嘴口径0.4—0.5mm 2.0—3.Omm一喷出压力15-20Mpa 0.3-0.6MPa一稀释量0-5%5—15%3—15%工具清洗环氧稀释剂涂装间隔底材温度5℃20℃30℃最短24h10h4h最长7d表面处理:钢材表面经机械喷射除锈应达到瑞典除锈标准Sa2.5 级或人工、动力工具除锈达到St3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