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可用性研究与产品设计PPT优秀课件
可用性研究与产品设计PPT优秀课件
使用资源(如时间)之间的比率; • 满意度 指的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具有的主观
满意和接受程度。
9
对于可用性的定义的理解有五个方面: 即 易学性、高效性、记忆性、容错性、满意性。 具体地:
a.产品对于用户来讲应该易于学习,用户可以快 速地开始应用某些操作而无需借助于帮助系统;
b.用户使用产品是高效的; c.产品的设计应该符合用户的思维和操作习惯,
• 产品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 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 (efficiency)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satisfaction)。
其中: • 有效性 指的是用户完成特定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
时所具有的正确和完整程度; • 效率 指的是用户完成任务的正确和完整程度与所
12
• 请注意,“实用性”这个概念并不一定限 于工作范畴。
• 教育软件(“课件”)的实用性在于学生 能否通过使用它来达到学习目的;
任务的效率。 ③易记性,用户搁置使用系统一段时间后是
否还记得如何操作。 ④错误率,操作错误出现频率的高低。 ⑤用户满意度。 • Nielsen认为,高可用性的产品必须在每个
要素上都达到很好的水平。
8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 9241-11(Guide on Usability,1997)中对可用性作了如下定义:
可用性研究与产品设计
1
• 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产品功能的日趋完善, 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产品功能的复杂化和使用 的简易性需求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产品普遍 存在可用性问题,因而针对改善这一矛盾并以用 户为中心的产品可用性研究必然具有重要的应用 意义和研究价值。
• 随着设计界和社会对产品可用性概念的推广和重 视,可用性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并成为研究热点, 并已经在国内外部分大型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中 加以应用。
用户再次使用产品的时候不需要重新学习; d.产品应该能够阻止用户的错误或者允许用户改
正错误,并且绝对避免毁灭性错误的发生; e.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得到轻松、愉悦的体验。
10
• 在某种程度上,与更大的系统可接受性 (acceptability)概念相比,可用性是一个较窄的概念, 前者是有关系统是否足够良好,是否可以达到满足 用户及其他可能的相关方(如用户的客户和经理)的 所有需要和需求的程度。
11
• 如果某个系统具有社会可接受性,可以进一 步分析它在各个方面的实际可接受性,这包 括传统的方面,如成本、技术支持、可靠性、 与已有系统的兼容性等,以及有用性。
• 有用性(usefulness)指的是系统能否用来达 到某个想要的目标。
• 它可以被进一步分解为实用性和可用性。这 里,实用性(utility)指的是系统的功能在原理 上是否能够做所需要的事情,而可用性 (usability)指的则是用户能否很好地使用系 统的功能。
• 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可接受性,又是由社会可接受性(social
acceptability)和实际可接受性(practical acceptability)组合而成的。作为 社会可接受性的例子,让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系统,它用来调查那些申 请失业救济’的人目前是否有支付薪酬的工作,即是否在申请上有欺诈 行为。该系统可能会向用户询问一些问题,从中寻找前后矛盾之处或者 说谎的迹象。有的人可能认为这种欺诈防范系统对社会很有好处,而有 的人则可能认为它对申请人的盘问是一种冒犯,而且延后具有某些特征 的申请人得到救济的时间对社会是不利的。在这里,后一种人可能会认 为系统是不可接受的,即使它因为能识别出许多说谎者并且让申请人感 到容易使用,而在实际可接受性方面得到较高评价。
• 有用性是指产品能实现一系列的功能。 • 易用性是指用户与界面的交互效率、易学
性以及用户的满意度。 • Hartson的定义比较全面,但对这一定义的
可操作性缺乏进一步的分析。
7
Nielsen(1993)的定义弥补了这一缺陷。他 认为可用性包括以下要素:
①易学性,系统是否容易学习。 ②交互效率Βιβλιοθήκη 即用户使用具体系统完成交互3
• 2004年4月在中国成立了隶属于美国可用性 专家协会(UPA)的“可用性专家协会中 国分会”(Usability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China Chapter, UPA),并于 2004年8月8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例会, 标示着产品的可用性设计与研究已在中国 开始得到重视。
5
• 可用性(usability),就是从用户的角度 所感受到的产品是否有效、易学、高效、 好记、少错和令人舒适满意的质量指标。
•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即具有同样功 能的产品并不等于同样好用,差别在于它 们的可用性质量。所以,可用性是决定产 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6
1.1 可用性
• 对于可用性(Usability)的概念,研究者们提 出了多种解释。Hartson(1998)认为可用性 包含两层含义:有用性(usefulness)和易用性。
2
• 可用性设计最早源于二战时的美国空军,之后可 用性概念在工业界迅速普及,其工业应用始于八 十年代,而从九十年代开始,可用性工程在IT工 业界迅速普及,广泛运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
• 上世纪80年代后的日本,在注重产品工业设计的 同时也开始注重可用性设计,与亚洲其他国家的 工业产品相比日本的产品除了质量之外,更多考 虑的是人的因素,这对日本工业发展起到了不小 的作用。除日本外,欧美公司对此也一直很重视。
4
1 可用性与可用性工程定义
• 通俗地讲,可用性是指产品可使用的程度,或者 说是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可用性良好的产 品一定是用户可以轻松使用的产品,最大限度地 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产品。
• 可用性是产品的一个基本属性,体现在产品和用 户的相互关系中,即与人有信息交流的交互式产 品/系统:计算机软件,网站(信息类、事务类), 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产品,仪器设备(工业、科 学、军事、医疗),其它产品/系统(产品包装、 说明书、日用品、表格、路标等)。可用性是交 互设计的基本而且重要的指标,是对产品可用程 度的总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