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新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图二表示0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一中的乙可以表示甘油B.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和氧气含量D.图二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2.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囊泡运输离不开膜蛋白的识别作用B.细胞内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全部通过核孔进行C.线粒体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没有运输O2的载体D.温度影响氨基酸的跨膜运输,不影响O2的跨膜运输3.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4.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以胡萝卜(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为材料进行下列实验: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 min取出,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 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过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对这个实验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乏对照组实验B.缺乏对等量原则的描述C.所选择的测量指标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D.实验目的是测量浸泡时间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影响5.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C.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有影响D.抗体和胰岛素的释放方式均与戊图代表的方式相同6.假设将标号为甲、乙、丙的同一种植物细胞分别放在 A、B、c三种不同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

据图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a>b>c B.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c=b≥aC.实验后甲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D.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7.红细胞溶血可判断物质运输的速率,其原理是进入红细胞中的物质能增大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更多水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即发生溶血。

某实验小组利用该原理研究了细胞膜对几种物种的通透性,得到如下数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编号溶剂溶血现象时间11mL水0.1mL红细胞悬液有9s21mL乙醇+0.1mL红细胞悬液有48s31mL甘油+0.1mL红细胞悬液有13s41mL葡萄糖+0.1mL红细胞悬液无_A.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B.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C.红细胞一定不能从溶液中吸收葡萄糖D.甘油和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8.下列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几点说法,错误..的是()A.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B.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D.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无机盐离子也可以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9.下图中Ⅰ~Ⅳ表示生物体中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Ⅰ、Ⅱ均表示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B.Ⅰ、Ⅱ、Ⅳ均表示被动运输C.Ⅲ和Ⅳ所示运输过程均消耗能量D.Ⅰ、Ⅱ、Ⅲ、Ⅳ均可在人体细胞中发生10.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而醒目的液泡11.将人体红细胞分别置于浓度为0.9%、0.6%、1.2%的a、b、c三组氯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对其细胞形态叙述错误的是()A.a组细胞不发生渗透作用B.浸泡过程中也有水分子从b组细胞渗出C.c组细胞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D.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细胞可能会皱缩后恢复原状12.如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以判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B.甲图中随着细胞外物质浓度的降低,运输速率会变慢C.甲图中箭头表示当细胞外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物质只能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扩散D.乙图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受物质浓度的影响13.下列有关渗透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细胞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D.低温能影响水分子通过生物膜的速率14.以黑藻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叶绿体实验”和“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实验观察的均是活的叶肉细胞B.“观察叶绿体实验”时需选取幼嫩的黑藻叶片C.“观察叶绿体实验”可看到叶绿体在细胞中运动D.“观察质壁分离实验”可看到细胞内绿色的液泡体积变小颜色加深15.溶酶体内的pH—般稳定在4.6左右。

当pH升高时,溶酶体膜上与H+和Na+转运有关的蛋白V-ATPase和TPC等将发生相应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其最适pH均接近4.6B.pH为4.6时,TPC的活性受mTORCl蛋白的抑制C.TPC通道打开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溶胶D.pH升高时,更多的H+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溶酶体1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不一定是失去活性的细胞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KNO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17.将紫色鸭跖草叶片下表皮细胞浸润在大于细胞液浓度的3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原因有可能是()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③大量失水④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18.下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吸收K+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蛋白数量及能量都相对充足B.曲线bc、fg段的形成仅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C.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而大量排出D.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K+19.如图X、Y、Z是细胞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 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ATPB.维生素D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C.细胞膜可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细胞膜的组成中有ZD.生物膜中所有的Y和Z都可以运动,因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均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三种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是丙>乙>甲B.乙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甲、丙浓度变化是水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都必须依赖通道蛋白21.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渗透装置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漏斗内外溶液浓度相同B.图乙中,氨基酸、葡萄糖的运输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C.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载体不一定有特异性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22.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用M A、M B、M a、M b表示,且M A>M B,M a=M b>M A。

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装置、乙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若h1>h2,M A=M B,则M a<M bB.若h1>h2,M A=M B,则M a>M bC.若M a=M b>M A>M B,则h1<h2,M1>M2D.一段时间后,A→a与a→A、B→b与b→B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均相等23.如图为渗透装置的初始状态(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S1是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S2是较低浓度的蔗糖溶液)。

分析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内的液面逐渐上升,最后保持在一定高度B.水分子只能通过半透膜从S2向S1溶液扩散C.当漏斗内液面保持不变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D.达到渗透平衡时,产生液面差∆h,此时S1和S2溶液浓度相等24.如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某细胞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B.该植物细胞的结构7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该植物细胞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结构3与4D.把该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25.将小鼠的若干皮肤细胞放置于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体积和数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曲线表明不同皮肤细胞内的细胞质浓度有所不同B.甲曲线说明,当 NaCl 溶液浓度大于 P 时,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C.当 NaCl 溶液浓度大于 Q 点所对应的浓度时,细胞开始渗透失水D.当细胞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细胞内外溶液的 NaCl 浓度相等26.X、Y两种分子分别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现以人工合成的脂质膜(不含蛋白质分子)代替细胞膜,则X、Y通过脂质膜时()A.X受影响、Y不受影响B.X不受影响、Y受影响C.X、Y都受影响D.X、Y都不受影响27.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人体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甘油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D.水稻根毛细胞吸收NO3-28.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K+进入胃腔不消耗能量B.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属于主动运输C.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D.K+进出胃壁细胞需要相同载体蛋白的帮助29.线粒体中的DNA控制合成的酶,与线粒体的功能有关。

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过程受影响的是()A.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肺泡细胞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C.水分子进出人成熟红细胞D.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30.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是()A.1<2<3 B.1>2>3C.1>2,2<3 D.1<2,2>3二、多选题31.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