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面临着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致力追求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有效教学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

有效课堂最主要的是高效性,使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和学段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简单地说,有效教学就是追求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究有效的备课策略
1、把握教材是有效备课的前提。

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

新课改后,我们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了解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确定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2、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
生的接受能力。

明确一节课知识与能力的获得经过哪些步骤、程序和阶段;计划在学习的前、中、后选取何种具体做法,使整个学习过程实现最优化。

备课还要考虑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评价等问题。

考虑到课堂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以便运用教育机智随机应变。

3、备课时还应注意备课的形式、内容应和实际相结合。

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一人或查阅资料或借鉴现成教案。

新的备课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上课特点而不同。

尤其是关注备课中的信息采集,要求有比较大的教学信息量,信息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追寻学科前沿。

“把最能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知识教给学生,把教学引入学科领域的前沿”。

二、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1、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出发探求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策略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也就是教学目标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

新课程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学科的价值应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积极寻求发展的
机会,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

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分析与研究及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中的各要素,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具有多重性的课堂教学目标,以实现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实施程序,如:实验导学的实施步骤:设疑质疑一一实验探索一一分析归纳一一巩固开拓;概念形成策略的实施步骤:呈现实例一一确认概念一一强化练习一一发展思维技巧;行为练习策略的实施步骤:明确课程的目的、环节和内容一一呈现新信息一一控制练习时间,通过语言提示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新技能、新结构一一个别指导一一提供机会让学生独立练习;探究学习的实施步骤:问题的提出一一信息搜集一一问题处理一一法则性的发现,等等。

2、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出发探求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是选择教学策略的最重要的依据。

比如在高中化学中,同样是概念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因为概念有不同的属性。

如高中化学中“摩尔”这一概念是无法通过实验去观察、去验证的,此时宜采用以奥苏贝尔的接受式教学为主的教学策略,按如下几个步骤完成:引进“摩尔”这一概念的必要性——给出“摩尔”的定义——分析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总结归纳使用定义时应注意的问题。

再比如“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是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来验证的,此时可采用以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为主的教学策略,其步骤为:计算1摩尔几种固体
和液体的体积——计算标准状况下1摩尔几种气体的体积——讨论给出决定物质体积的三要素——分析得出1摩尔不同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同,而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却大致相同的原因——归纳总结,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1)改变教学方式
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就是要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教学方式。

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形成良好的角色转换机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倡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最优化理论,培养学生从“仓库式”(积累贮存式)学习转变为“蜜蜂式”(采撷酿造式)学习,让学生自我酿“蜜”,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获取知识、技能。

(2)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以开放生成的观念来组织课堂教学,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主体性。

教学情境的开放性可以引发教学过程的开放
性和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使学生掌握知识,发散思维,对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或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作出合理的解释。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确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建立新的学生观,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设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最大程度地逐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完成最终的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