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

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的责任感培养(一)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

如,孩子不小心被木条绊倒,应责怪的是他自己的不小心而不是“木条碍事”。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些父母见孩子被障碍物绊倒后,在抚慰孩子的同时指使或帮孩子去“打”或“骂”障碍物,这是很不好的,这是帮孩子推卸责任,这样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形成有的小学老师要求小学生回家做完作业后要让父母“签字”,以使其作业时尽量认真,并且按时完成所有的作业。

这些措施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但这里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到底是谁应该对孩子的作业负责?是家长呢,还是孩子他自己?我认为,认真做作业并按时完成,这是孩子应尽的责任,而不应该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在生活中,我们就见过这样的现象:有的父母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时不够细心,结果当天就被没有得到好分数的、早已等候在家的孩子责备了一通——孩子责备父母太不负责任,使他作业未得到好分数,并在学校里挨了老师的批评,结果弄得父母连连向孩子道歉,作自我批评,表示以后一定认真检查,保证孩子得好分数。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所以我倡议,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作业“签字”,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业行为和结果负责!曾听过有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说,他的孩子如果书本、练习册、作业本未带齐,或者未按课表带全部的学习用具,孩子回来就要发脾气。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平时经常替孩子改(作业的)错,替孩子削铅笔、看课表、收拾书包,保证带齐各种必要的书本、练习册和作业本。

这真是本末倒置,收拾书包、带齐第二天学习所用书本文具本该是孩子的责任,我们当父母的却出于种种心理而替孩子去承担了,这当然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所以我又倡议,为了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当父母的不要剥夺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机会,让他们尽他们应该尽的责任。

为了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的行为给别人造成损害的时候,我们应要求孩子承担相应的的责任。

如,踢皮球打坏了别人家的玻璃时,我们应该要求孩子向人家道歉,而赔偿可由父母承担;如果孩子损害了别家孩子的图书、玩具,要让自己的孩子修复、替换或用他自己的零用钱购置归还别人等。

这样,不仅能使孩子掌握一定的行为准则,而且责任感也得到增强。

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今日家教报》2001-5-1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负责——孩子的责任感培养(二)孩子只有经常参加需要他自己负责任的活动,他的责任感才可能真正地形成。

许多孩子缺乏责任感,往往是由于父母平时很少给他尽责任的机会所造成的,如,对于孩子为家庭尽义务——扫地、洗菜等(是义务,而不是帮父母),我们常常怕孩子不高兴,怕他分心,因而从他的肩上抢过来,所以孩子的责任感也就很难培养起来。

因此,父母应该多创造让孩子有为某事某物尽责任的机会。

如让二岁的孩子每天坚持收放好一样玩具,让三、四岁的孩子每天给家人摆放碗筷,而让五六岁的孩子完成给邻居爷爷取报纸等任务。

总之,任务要根据年龄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最终让孩子懂得这项工作就是他专职工作,必须善始善终地完成。

家长要经常提醒和检查孩子做得怎么样,并表扬孩子的认真负责行为。

但在表扬孩子方面千万不可利用物质或金钱来引诱,可对他笑笑,亲亲他或对他说声谢谢;千万不可在孩子干了一点家务后,就给他劳务费,要不然这就很容易会把他对家庭的责任变成了一种金钱关系,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另外,在让孩子为某事某物尽职尽责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自然后果”来让孩子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自己失职的后果,进而懂得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负责到底,就要有始有终。

如,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从孩子三岁开始,我就让她喂养一只小兔,接受任务的头几天,出于新鲜感,孩子将此事做得有条不紊,可是过了几天,兴趣没有了,要么忘记去做,要么不想去做。

此时,小孩她妈不是成天唠叨,便是索性去代劳。

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错误的。

我告诉孩子她妈可以采用“自然结果教育法”,让孩子从其行为的后果中接受教育。

比如,孩子没有及时喂小兔,使小兔挨饿。

当我们领孩子去看到挨饿的小兔病蔫蔫的样子时,她便产生了内疚和怜爱之情。

这时我们再跟她讲清楚道理,孩子就很容易接受的,并且由于这次教训,她今后会负起自己的责任,更好地饲养她的小兔子。

孩子一旦形成了凡事敢于负责,勇于负责,这将会使其终生受用,也更加有利于他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今日家教报》2001-5-15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三)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该从小就让孩子逐渐认识到,哪些是他自己应该去做的,哪些是他不应该做的,不要轻易地麻烦别人,并逐渐培养他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比如,该上幼儿园时,就得去,不得胡闹不去;玩完后的玩具,应该收拾整理存放好;学会独立吃饭后,就应该自己吃,不应该闹着要大人喂;大人在看书学习时,不应该去打扰他们等等。

孩子责任明确了,他的行为也就更加自觉了。

要让孩子明白,应该做的就必须去做,是不能讲条件,不能讲价钱的。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和孩子到一位同学家去玩,孩子见到我那位同学时能很有礼貌地给我那位同学拜年——说了许多“新年好”“万事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话。

但接下来的话,却令我们感到很尴尬,孩子问我那位同学:“叔叔,我都给你拜年了,你干吗还不给我压岁钱啊?!”……后来,我教育孩子:向长辈问好是应该的,这是一种礼节,正如你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一样,这都是一个好孩子该做的事,它能讲价钱吗?!如果应该做的事情也讲价钱的话,那么你吃的、穿的、用的以及你的学费也应该你付了,爸爸妈妈送你上学是应该的……,我们在其它的活动中,也同样渗透了这种观念,几年下来,这种观念已深入我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要求孩子尽责方面,父母的态度要明确,要一致,并且还要十分坚决。

在孩子无理取闹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然后果来教育孩子。

如,孩子早已学会了独立吃饭,但在某一天来性子时,非要父母喂(有时甚至只要母亲喂)才吃;或者本来孩子应该按时吃饭,但在某一天来性子时,无论你如何说他也不听,尤其当他以此来要挟成人来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时,那就让饥饿这种自然后果来惩罚他,让他知道吃饭的意义,使他从经验中知道做了不负责任的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

比如,有一次午饭时分,我的孩子晓晓突然提出要吃肯德基,她妈妈说可以星期天去吃,但晓晓却坚持“不去吃肯德基就不吃饭”,她气急败坏地将筷子扔到地上……,一家人吃饭完了,晓晓仍坚持自己的态度,我耐心地说:“你不吃午饭,我们就要收拾碗筷了。

”晓晓打开电视就看,压根就不理我的话。

她妈妈收拾完桌子,上班去了,我也不再理会晓晓而埋头写作去了。

饥肠辘辘的晓晓背起书包上学去了,她被饥饿折磨了整整一个下午,回家后主动认错,并打开冰箱自取食品,狼吞虎咽,从那以后,晓晓再也不敢轻易提出不合理要求了,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今日家教报》2001-5-1父母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四)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对工作、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可以给孩子以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形成;反之,则不利于孩子形成相应的责任感。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很刻薄,很不尊重,并且根本没有尽到自己应尽赡养的义务,在长辈身上从不肯多花一分钱,对长辈的吃、穿、用管得很死,生怕长辈多花了一分钱,有时甚至长辈病得很重也不愿意花钱送去医院给医生看……;可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舍得花钱,为了孩子能“成才”,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将来能更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样的父母真的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孝子”来吗?我想很难!即使孩子将来真的有什么“出息”了,也不一定就能成为“孝子”,孩子爷爷奶奶的今天可能就是其父母的将来!因为今天他的父母在以更有说服力的“无言之教”——“身教”在教育他将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我曾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故事:那是一个冬雨的假日,一位母亲到孩子学琴的学校接女儿。

由于下雨,路很难走,加上她的身体又不是很好,走起路来很吃力,但是为了孩子能学到一技之长,能在将来能出人头地,这一切的一切她都忍了……,当她骑车到学校时,女儿早已等候在校门口,女儿见她满脸的水珠——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汗水,就拿出手帕要帮她擦,可是她却说:“不用你擦。

只要你把琴学好,妈妈将来老了,你也用自行车带着妈妈就可以了!”可没想到女儿给她回了一句她怎么也想不到的话:“我才不带你呢!我就没见你带过奶奶!”,母亲听了女儿这番话,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一例子也同样说明了上述的道理——在为人处世方面,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很大程度上不决定于我们父母对孩子说什么或教孩子做什么,而决定于我们平常是怎样做的。

有的家长总是以社会应该完全合理为理由,反对自己、反对孩子为社会尽自己应有的责任。

这样对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也是不利的。

有一天,我在公共汽车上听见一位女工对人说:“现在,内蒙古地区发生了特大的雪灾,学校要求孩子们明天都为灾区捐点钱。

孩子回来说,她身上只有5元多钱,她想多捐点给灾区,她回来问我要5元钱拿去捐,我没给……。

我对孩子说,‘你们老师也没有捐多少,我们捐那么多干什么?!再者,我们把钱捐出去了,而那些贪官污吏却装满了腰包……’”,接着,她又说:“今天上午我们车间主任说,厂长捐给灾区500元。

动员我们多捐一点。

哼!我才管不了那么多呢!内蒙古雪灾离我们那么远,与我有何相干?!最后我才捐了一毛钱。

哈哈……”她说这番话时,她的女儿就坐在她的腿上,背着一个小书包,大约六、七岁。

我认为,她这样毫不掩饰的反社会责任的身教,对孩子形成社会责任感将会起到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

所以,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做父母的自己首先要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有责任感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