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单项选择题:一、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A. 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安全和患者安全的文化;B. 通过管理者对系统安全性的监控、前瞻性干预临床护士的服务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模式;C.以上都是;二、质量管理三步曲包括哪些?A.质量建设、质量检查/评价、质量持续改进;B.质量检查/评价;C.质量持续改进;三、质量建设的组成?A.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B.标准建设、素质/能力建设、资源和环境建设;C.以上都是;四、质量评价内容?A.结构质量评价;B.过程质量评价、结果质量评价;c.以上都是;五、SOP即标准操作程序的定义?A.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B.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C.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六、什么是结果质量评价(终末质量评价)?A.评价医疗护理行为活动,评价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B.评价医疗护理行为活动,评价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技术的质量关注患者结局,让患者获得良好效果(安全、疗效、感受);C.评价技术的质量关注患者结局,让患者获得良好效果(安全、疗效、感受);答案:1.C 2.A 3.C 4.C 5.A 6.B课件: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是《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今天这节课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一、从质控文化上来看1、把质量管理简单理解成质控2、质控员的眼睛看着护理部/检查标准,而不是病人3、标准里更多的是护士的工作,缺乏对病人结局的关注4、重视技术,注重技术操作及考核,忽略护理效果二、从质控的方式上来看1、主要是检查科室的工作质量2、质控流于形式,浮在面上3、体现不了护理专业和专科质量三、从护理记录、护理查房看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把护理常规当护理记录,比如1、(我们参加的护理查房,大部分的病人都会有焦虑,所以都要)鼓励患者表达心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那这类病人焦虑是从何而来,是大家都应用了焦虑评分表SAS评价出来?)2、告知患者及家属起床时动作轻柔,循序渐进,避免体位性低血压3、予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骨突处受压(现在也有很多文献指出,使用气垫床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翻身时间,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翻身计划)4、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控制输液速度(严密观察,具体是多久观察一次,护理记录单上具体记录,看到血压的具体数据变化,也就是体现是否真正做到了严密观察,控制输液速度,具体是?滴/分?)四、标准建设方面存在问题1、工作标准和专业标准建设欠缺2、通常用检查标准或质控标准替代工作标准或专业标准五、质量评价方面存在问题1、缺乏科学和基于数据的质量评价。

所以国家医院管理质控中心在2016年出版《护理敏感指标实用手册》包括13项护理敏感指标。

敏感指标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从敏感指标入手,有助于管理者以点带面进行重点管理。

2、检查护理工作标准,它不能很好地体现临床护理质量,缺乏关注病人结局。

六、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存在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追踪,分析,改进。

如1、缺乏根本原因分析2、缺乏应用科学方法(PDCA、FMEA、RCA)3、缺乏循证这堂课的第二部分内容: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首先我们来复习两个概念一、护理的定义:诊断及处理人类对各种现存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二、高级护理实践:是基于证据的和以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实践活动。

关注和改善影响患者临床成效(全部症状/体征/指标)和健康结局,保证病人得到持续的、安全的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三、护理的作用: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南丁格尔战场救护(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开始时,英军医疗救护条件非常低劣,伤员死亡率高达44%。

报纸披露了这些事实,国内哗然。

南丁格尔主动申请担任伤员的护理工作,率领三十八名护士奔赴前线,独自开拓现代战地护理事业。

)1、死亡率44% →2 % --安全2、残疾率95% →15% --疗效3、伤员亲吻身影--感受(南丁格尔建立了护士巡视制度,每天夜晚她总要提着风灯巡视病房,一夜间巡视的路程有七公里。

每当她手持风灯走过长街,身影所到,士兵们以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自己的崇高敬意,并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

)---《唤醒护理》作者张中南---四、所谓“以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包含三层意思1、临床护理的方向是患者安全和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2、JCIA(国际医院)认为:医疗护理质量是增加良好结局的可行性及降低不良结局的可行性性3、改善患者生命指标(指标/体征/症状)的可测量和或衡量性(用数据提供改善的证据),改善结局。

我们来看两张患满意度调查表,左边这张是网上搜索出来比较常见的,临床比较常见的满意度调查表,基本具备有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等选项,是关注病人对医生、护士的工作结果的判断。

而右边的满意度表,比如。

都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更多地关注以病人的感受,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更人性化。

也就是当前国家卫计委倡导的: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活动。

第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首先,来了解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概念: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安全和患者安全的文化;通过管理者对系统安全性的监控、前瞻性干预临床护士的服务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模式。

我们要树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理念,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目的是从系统上、组织体系、工作机制上建立一个不容易出错的系统。

1、护理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是依靠医生、护士在临床的踏踏实实服务做出来的。

2、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把护理质量做出来。

依靠安全的治疗、护理、良好的护患沟通、适时的健康宣教、出院随访指导等。

3、增加患者治疗护理的正向结局,减少负性结局。

4、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通达检查来促进、督导、纠偏、评价质量-----达到提高护理质量。

二、通过质量建设、质量检查/评价、质量持续改进三个方面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首先了解一下质量建设中的组织建设◆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务部/质控科◆护理部-科护长-区护长三级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顶层设计、前瞻性,制定了职责、工作计划◆临床科室质量管理组织:建立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网文化建设◆建立患者安全文化(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十大安全目标,医疗安全与患者安全的区别)◆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如我院建立危重病人的风险评估单、压疮评估单、管道评估单、跌倒-坠床评估等,对于高位患者采取防范措施。

◆前瞻性,质控前移,强调责任护士一级质控◆护士是质量管理的主体◆报告/分享文化◆信任与被信任质量建设中的制度建设(举例说明)核心工作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建立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工作指引/应急预案患者管理制度(入院出院探视陪伴随记膳食临终)临床科室风险管理制度(安全转运/药品/安全用药/手术安全核查/投诉纠纷事故处理制度/压疮跌倒坠床预防报告处理制度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意外事件(烫伤走失擅离院自杀)的预防和处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制度质量建设:标准建设--标准操作程序(SOP)1、定义:SOP即标准操作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2、SOP的精髓:把一个岗位应该做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和精细化,使得任何一个人处于这个岗位上,经过合格的训练后都可以很快胜任该岗位。

3、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质量建设:素质/能力建设◆素质和能力是质量建设的基本保证◆护士把规范变成习惯,把“指引”“常规”“职责”转化为对每一个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要学习,要思考,要反思,要自学◆建立以岗位晋级相适宜的护士培训系统◆要坚持以满足病人需要为核心(从关注技术本身到关注技术用到病人身上的实际效果)◆讲求科学合理的方法(护理查房、医护一体化查房是提高护士能力的有效方法)资源和环境建设◆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建立正能量的工作环境◆用“6S”管理环境◆各种标识清晰规范◆药品/物品/设备/用物的供应和质量质量管理三步曲的第二步:质量评价/检查(质量评价定位)◆质量评价是质量管理PDCA的“C”◆质量评价是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有标准才有质量评价◆评价标准: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更新完善质量评价/检查(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结构质量评价、过程质量评价、结果质量评价结构质量评价--是对构成服务结构质量的基本内容的评价,评价组织是否具备充足资源,以提供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照顾。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临床科室质量管理组织)◆医院设施/设备/环境◆人力配备◆政策/方针/程序/工作模式◆标准的建立◆技术规范/流程/指引/制度从护理质量的源头出发,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

以以往的工作过程和结局中的不良事件为指标,指引今后工作,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为的是引导护士今后“努力不出差错”。

而少出差错、不出差错乃是高护理质量的坚实保证。

过程质量评价--是评价医疗护理行为活动,评价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技术的质量◆执行诊疗常规/护理程序(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技术常规/规范/指引的执行◆管理制度/流程的执行◆用药/处置的适当性◆医疗护理记录及管理◆健康教育/出院追踪◆无菌技术/医院感染控制◆执行的同质性结果质量评价(终末质量评价)--是评价医疗护理行为活动,评价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技术的质量关注患者结局,让患者获得良好效果(安全、疗效、感受)◆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患者知识/态度/行为改善◆患者满意度◆再入院率◆平均住院天数◆医院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质量评价/检查(建立质量评价指标)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包括7类指标:住院死亡类指标、重返类指标、医院感染类指标、手术并发症类指标、患者安全类指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医院运行管理类指标)2、医院各项质量评价指标:(护理工作指标:查对制度落实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例数、急救设备器材及药品完好合格率专科护理质量指标--ICU护理、血透护理、手术护理、急诊护理等)质量管理三步曲的最后一步:质量持续改进1、全员参与2、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改进活动①开展项目管理②开展QC小组活动③质量专案改善活动④成组计划⑤6S管理。

3、持续改进项目来源于质量指标分析结果,来源于管理需求,来源于临床需要,来源于病人需要4、改变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能①消职能小组,用项目管理小组替代②职能小组的工作分流:日常工作由护士长负责管理,根据医院工作需求成项目管理小组5、护理部根据医院存在的质量问题成立项目管理小组,自上而下6、科室根据科室存在的问题开展QC活动或质量专案改善,自下而上7、循证护理:如泌尿道感染的预防(目前我们一般多久更换尿管?曾经就有一位中国的护理专家向国家的护理专家提了一个关于多久更换导尿管的问题,当时国外的护理专家觉得我们中国同行们很具备科研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