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知识梳理《热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热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热现象》一考点透视回顾2008年中考考情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最熟悉的物质,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

各地中考试题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让考生分析、辨别物态变化,或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分析物质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以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的作图或分析等考查的较多.这类题目应该引起同学们重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要求我们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考题剖析1.温度及测量例1.(2008,成都)如图1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读数方法:—要认清分度值,二要认清零上刻度及零下刻度.本题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而温度计的划度值随液面下降而增大,说明该温度计的示数为负值.常用温度计读数时,容易在零上还是零下上犯错误,因此,读数时要认清温度计的0℃的位置和分度值.答案:一4℃2.物态变化(1)熔化与凝固例2.(2008,济宁) 图12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信息一:。

信息二:。

【剖析】本题考查同学们能否通过图像提取信息和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的理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一个不变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从第10分钟到第25分钟,这种物质在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由此可以确定此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熔化过程的时间约为15分钟.而在第10分钟时物质只是刚开始熔化.答案:(1)该物质的熔点是80℃;(2)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该物质是晶体(4)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15min等。

只要信息正确且有一定价值,即可(2)汽化与液化例3.(2008,泰州) 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蒸发越快。

【剖析】本题是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考查我们能否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方法加快液体蒸发.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的快慢.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答案:液体的表面积越大(3)升华与凝华例3.(2008,南京) 如图2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B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剖析】这种考查方式比较灵活.干冰是固态的C02,喷洒在空中,能迅速吸热升华,使周围环境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雾”,而不是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这是利用科学知识实现人的主观意愿的一个典型例子.答案:B3.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例4.(2008,烟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15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1)分析水循环的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2)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剖析】要判断一个过程中发生的是什么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析出物质的初态、末态各是什么.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答案:(1)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汽化(或蒸发):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展望2009年中考考情预测从近几年的中考政策和命题思路可看出,这部分仍将主要考查:温度及测量(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和读数);识别物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及吸、放热情况;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的区别以及晶体熔化的条件与特点;蒸发与沸腾的联系与区别等。

摒弃温度计的刻度原理的分析与判断(如不准确温度计的读数问题)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的热量计算(如冰熔化成水的热量计算等).现在中考常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辨析能力为主,淡化了对概念的炒作,以贴近生活的知识为背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实为基础,把基本概念和规律融于其中.二考点解读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内容解读: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单位有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T).它与摄氏温度(t) 之间的换算关系:T=t+273.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的.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典例链接:(2008,太原)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使用时,它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图8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

思路点拨:体温计的原理跟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内径很细的缩口,当液泡中的水银温度降低收缩时,水银在缩口处断开,使缩口上方的水银无法退回液泡,因此使用时,它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一般人的正常体温是37℃,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热胀冷缩、可以、37.O”.【误区警示】在进行体温计的计数时,一定要仔细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考点二物态变化内容解读:(1)熔化和凝固:①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②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图像和非晶体熔化图像如图所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在常见的物质中: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都是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塑料等都是非晶体.③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再变稠,然后逐渐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④晶体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典例链接:(2008,温州)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右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思路点拨:图像表示的是该晶体的熔化过程,其中a、b两点晶体处于固态,c点处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而d点物质已经完全熔化后,处于液态.所以答案选C.【方法技巧】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由于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所以它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误区警示】图线的拐点是开始熔化和熔化结束的点,这时晶体全部为固态或液态。

(2)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指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b.沸腾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c.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它是一个放热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条件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典例链接:(2008,成都) 如图1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的构成是A、水蒸气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水冰晶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水冰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思路点拨:首先要明确“白气”不是气体,因为气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其次要明确“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然后分析它的形成,既然小水珠是由原来看不见的物体变来的,那么它就是水蒸汽液化而成的.因此,本题应选C.【方法技巧】要想判断“白气”的形成是哪种物态变化,首先要确定“白气”是什么,然后分析它是怎样形成的。

【误区警示】“白气”是同学们错误认识的比较高一个知识点,要特别注意:“白气”不是气体。

(3)升华和凝华:①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它是一个吸热过程.碘、冰、干冰、樟脑、钨等物质都容易发生升华现象.②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它是一个放热过程.典例链接:(2008,泰安)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嗣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思路点拨:灯丝工作时,温度很高,有一部分灯丝会发生升华现象变成气体;这部分气体遇到温度较低的灯泡壁后又会凝华成固体,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故本题应选C.【方法技巧】同学们在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应该弄清楚物质或现象的初状态和末状态,再应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的概念予以正确分析。

考点三水资源危机与环境保护内容解读:(1)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的水,不断地蒸发,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很微小的颗粒能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2)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罪魁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