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2)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

解答时,先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根据诗句特点,辨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是: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感情(心情)。

这里用“珠”字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⑵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

做题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这首诗写出了李白对倩红的极度欣赏和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⑵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

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3.诗歌鉴赏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________”字,按________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答案】(1)游;时间(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解析】【分析】(1)题目“游山西村”紧扣一个“游”字展开写。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所以全诗按照时间推移展开叙述。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学出了农家的美好和热情好客,一个“足”字,是“充足”之意。

写出了农家丰收的年景和农人热情好客的淳厚品性。

(3)“古风存”一句展现出的是对农民美好品质的赞美,突出农民服饰的简单、朴素,据此作答即可。

(4)《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的两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包含有困境中蕴涵希望的哲理。

(5)花是红色的,在视觉上,红色的花容易联想到红色的火,所以古人往往用火,明,一类的词来形容。

柳是绿色的,在视觉上,古人把绿,青,黑,归作一类。

明明是一头黑发,古人写作青丝,明明是黑色的鬓角,古人写作绿鬓。

这里就用黑,暗一类的词形容柳。

故答案为:(1)游;时间(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主要内容的把握。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展开,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基本能力。

解答的时候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

揣摩诗中的词句,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词语的赏析可以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

具体技巧有:抓关键词;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蝶恋花》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各有一个字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它们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柳词抒写儿女之情,苏词抒写家国天下的抱负。

B.柳词借景抒情,苏词多用典故。

C.柳词委婉含蓄,苏词豪放激越。

D.柳词结尾出现名句,苏词通篇是名句。

【答案】(1)愁;狂(2)D【解析】【分析】(1)《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蝶恋花》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紧扣一个“愁”字,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2)D.两首词的名句都出现在最后,《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故选D。

故答案为:⑴愁;狂;⑵D【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眼的理解,考生要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情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蝶恋花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e):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清新;优美(2)表达了作者对雨后后溪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又流露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