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好青年事迹材料

农村好青年事迹材料

农村好青年事迹材料【篇一:优秀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优秀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张xx,男,198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xx县xx街xx村人。

2006年6月从xx师范大学xx学院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后放去到xx县xx中心工作的机会,回乡当了一名在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村官,同时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兼营一个计算机销售与维修店和xx县xx街xx销售店,成为农村青年学习创业典型。

立志当村官服务新农村张xx的母亲是xx村连续三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县乡人大代表,在村子里是响当当致富带头人,曾多次受到州县乡党委政府的表彰。

从小目睹耳染了母亲的事迹,他从上大学开始,就把学成后回报家乡的心思牢牢植在了心底,实值第三届村委换届之际,他多次跑村委会表决心,毅然报名参选,立志为家乡的发展献一份力。

2010年4月,xx街乡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年仅28岁的青年党员张xx同志,通过公开选举这一平台,依法以2051票当选为xx村委会副主任。

成一名“村官”后,面对角色的转变,肩上的担子,怎样才能当好“村官”一直是他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张xx在当选表态发言时说:“做农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外行,但我也是农村人,我有信心和决心履好这份职”。

进村委会工作以后,加强与村“两委”班子及群众沟通协调,他深入村寨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引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围绕畜牧、烤烟、甘蔗、蜜香梨、茶叶、蔬菜、核桃等几项重点产业抓发展,帮助群众搞好产业规划,基本做到每个村小组有1—2个产业。

特别是在xx村农事e网通推广运用、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和点播以及农民党员上网培训等工作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计算机专业优势,认真利用“农事e网通”这一平台为群众办实事,减少群众办事成本,组织农村党员利用远程教育、农民党员上网培训基地进行政治理论、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学习,增强农村党员自身综合素质,为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3年,在第五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又再次以高票当选为xx村委会副主任。

白手起家诚信经营年仅32岁的张xx,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

近几年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到信息技术、自身文化水平、眼界等条件的限制,农村青年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还不能起到真正带头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那些底子薄,自身发展能力弱的农村家庭,仅靠传统的农业种植难以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他总在思考,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创业行动来带动乡亲们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通过考公务员这根独木桥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2012年他报名参加xx县xx中心招聘考试,考试成绩优异,进入面试阶段,但他却放弃了面试的机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家人的资助下,在兴街开发区开了个电脑及配件销售维修店,销售范围包括xx街,xx街,马关,xx坡和xx口岸等地,每年实现销售纯收入8万元。

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追求越来越高,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让他看到商机,他通过与xx县xx水厂负责人的沟通,承诺销售数量和服务质量,以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赢得xx县xx山泉水在xx街乡的经营权,由于他服务周到,信守承诺,他每年销售xx山泉水2.4万桶,实现销售纯收入3万元。

在家人的支持配合下,他还经营着日用百货、牲畜饲料及用药、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

在他自己创收的同时,也不忘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村民们分享,带动了本村部分青年的自主创业积极性。

孝敬父母传承美德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自古以来的美德,张xx作为家中的独子,他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何为孝,在忙于工作和生意的同时,不忘关心和孝顺家中的父母,抽空回家陪伴他们,聊聊家里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每年抽时间带他们外出游玩,放松身心,做一次全身体检等,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特别是2011年,母亲腿患风湿并后,医生要求手术治疗,连续做了两次手续,共花医疗费用9万元左右,由于手术失败,母亲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妻子又是教师,不能随意请假,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张辉一人身上,他既要忙于村委会的工作,又忙于生意,还要照顾好母亲,只要听见说民间有人能治好母亲类似的病,就开车带着母亲前往看病,到过xx,xx,xx,xx等地看过病,听见什么药有效就买什么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的下半年,母亲终于能站起来走路了。

张xx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却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点一滴做起,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一如既往地用一颗对党和事业的忠心,为群众办好事实的决心,继续在党和群众之间,发挥好桥梁扭带作用,为群众服务。

资料来源:/data/grcl/【篇二:好青年事迹材料】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旦知本,男,藏族,现年35岁,初中学历、中共自从2013年担任村委会会计以来,面临新班子上任,村民思想保守等难题,他狠抓作风建设的同时、积极协助农牧村党员思想解放、开阔眼界。

并带领村民加强创业意识,不断提高村民致富度本领。

于2005年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下,自愿赴甘南综合专业学校学习汽修和电焊等技术。

2006年在阿木去乎镇自筹和借款80万元、开创了中小型汽车修理部和大型汽车的零件销售部,年均收入约30元左右。

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如今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建和发展当中,现在是博拉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

现年35岁的旦知本,给人的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

当年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

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在短短两年时间,旦知本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党员,博拉乡华盖行政村村委会吉合道村青年农民。

【篇三:乡村好青年材料】渠振营事迹材料古老而神秘的黄河,以其独特丰富的资源,滋润了千百万亩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也成就了无数个英雄豪杰。

渠振营,这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毕业后,没有随波逐流如潮般地涌向大城市,也没有加入千军万马挤考公务员“独木桥”的浩荡大军,而是选择了偏远的黄河滩区,带着3名大学生和几个有志青年倾心打造起自己的“创业梦”,利用黄河水资源成立了菏泽市东明县第一家渔业集约化养殖--清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养殖了50万尾黄河大鲤等优质淡水鱼;利用荒滩和绿草创办了“东明振营山羊养殖场”,饲养了450余只菏泽特有的青山羊和波尔山羊。

初次创业激发了他的正能量渠振营,1991年11月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2010年9月考入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育专业)。

这个的来自农村的热血青年,既没有昼夜“头悬梁、锥刺股”地埋头苦读,也没有浑浑噩噩逛街上网打扑克,而是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走上了创业之道。

大一下学期,他利用课余时间,创建了“一线文体学生服务社”,经营起优质价廉的学习文具、体育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以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同学们提供了方便。

在此期间,他拿出挣到的钱赞助了校优秀社团“人文讲坛”。

大二期间,在学校团支部老师的帮助下,他又创立了“一线精英创业社”,担任社长,为校内同学介绍校内外各类兼职400多人次;积极与旅行社“齐都车队”合作,安全运送在校学生往返校园6000人次,得到了学校和同学们的的信任与支持,获得了“优秀团干部”“优秀社团社长”等荣誉称号。

初次创业的成功,激发了他的正能量,坚定了义无返顾走创业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探求商机选择了家乡的黄河滩黄河沿途东明县是渠振营的故乡,他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

但从小到大,给他的印象除了激流勇进、咆哮雄伟黄河水以外,就只剩下被流水天天侵刷的荒滩,还有滩区周围太多并不富裕的父老乡亲。

去年“十一”假期他和他的同学去了东营黄河口生态风景区。

那里有大闸蟹,湿地开发保护的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为什么几乎同样的地貌,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情景?抱着改变家乡、改变黄河滩区面貌的雄心壮志,今年“五一”假期,他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相约踏进了家乡的黄河滩区。

短短几天的时间,他走遍了黄河滩区的荒滩、坑塘,访问了无数个农户和渔民。

经过几天的了解,他感觉到,这里虽然有上万亩闲置的荒滩和坑塘,由于坑塘太深,并不适合传统的渔业养殖模式。

但他不灰心,通宵达旦地在网上查询,终于捕捉到这样一个信息:黄河滩区非常适合运用网箱进行集约化养殖。

于是他连夜又奔赴威海学习考察,在威海养殖场,他有幸认识了老实敦厚的渔民尚秀旺。

经过彻夜长谈,他下定决心要回家乡东明黄河滩区创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为了发展滩区养殖项目,他一次又一次地走访河务局和当地乡政府,并多次到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向创业指导师咨询政策和创业方法,接受了人社部门系统化的创业培训和指导,并帮助办理小额贷款。

然而,由于黄河滩区地理位置偏僻,长期受农耕文化影响,农民思想保守、工作懒散、排外性强,开始很难接触。

尽管当地一部分因素初期曾经动摇过他创业的决心,但经过各级领导的协调和团队不懈的努力,他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

2013年5月,他在东明县长兴乡黄河滩区内利用400余亩荒滩和闲置十几年的水坑,创办了东明县第一家渔业集约化养殖场—“东明县清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建立了网箱养殖技术推广中心,主营当地黄河鲤鱼、草鱼和名优淡水鱼——赤眼鳟,黄颡,翘嘴红鲌等。

现有育苗池3个,年生产各种鱼苗500万尾,其中自供28万尾,其余供给周边养鱼场。

另有建成集约化养殖网箱120个,在养鱼30万尾,利用大水体持续投苗20余万尾。

年内计划建成网箱150个,年产成品鱼60—100万斤。

2013年7月,他又利用清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周边30余亩荒滩和当地二级水淹地,创办了“东明振营山羊养殖场”,主养青山羊和小尾寒羊。

现已建成一期羊舍2座,存栏量450余只,计划3年内规模达到1200只以上。

面向省内市场,现已出售成品羊200余只,营业额20余万元。

淘到“第一桶金”后,他高兴万分,立即带人到外地学习考察最新标准化养殖场,并聘请县畜牧局的专家前来指导。

他决定在三个月内,对现有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另建二期标准化养殖场一座,争取年内厂区存栏规模达到800只。

几经波折更坚定了他实现创业梦斗志渠振营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怀里揣着在大学创业时挣的5万元,抱着干一番大事业的梦想,来到黄河滩区。

然而,在起步阶段却经受了意想不到的挫折。

初到这里时,水、电、路、网一片空白。

开始只得临时寄宿在乡村旅店内,每天往返数次,阴雨天气一不留意就会把车深陷泥滩,长时间出不来。

后来,他带领自己的伙伴们在养殖场建起了两间临时住房,酷夏时气温在38度以上,而且用水困难。

只得用坑塘水洗脸刷牙,间断使用购买的发电机给手机充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