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课《梨园春秋》

第10课《梨园春秋》


3、成就:徽调在京扎根---《同光十三绝》 、成就:徽调在京扎根 《同光十三绝》 京剧走向成熟
《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同光十三绝》 描绘了清代同治、 13位昆曲 位昆曲、 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
自左至右:郝兰田( 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 一捧雪》莫成); 自左至右: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 );张胜奎 梅巧玲( 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 探亲家》乡下妈妈); );刘赶三 );余紫云 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 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 群英会》鲁肃);徐小香( 群英会》 );程长庚 );徐小香 (《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 周瑜);时小福( 桑园会》罗敷);杨鸣玉( 思志诚》闵天亮); );时小福 );杨鸣玉 );卢 周瑜);时小福(《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 胜奎( 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 玉簪记》陈妙常); );朱莲芬 );谭鑫培 胜奎(《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 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 四郎探母》杨延辉)。 );杨月楼 (《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四郎探母》杨延辉)。
元代杂剧陶俑
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电影《西厢记》海报(1927年 电影《西厢记》海报(1927年)
四、昆曲 1、流行时期: 、流行时期: 明中叶到清中期为鼎盛时期 2、特点: 、特点: 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3、代表作: 、代表作: 汤显祖的《牡丹亭》 汤显祖的《牡丹亭》 4、意义: 、意义: 发展为全国剧种; 发展为全国剧种; 对众多剧种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百戏之祖” 百戏之祖” 对众多剧种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百戏之祖
第10课 梨园春秋 10课
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 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吗?
唐 玄 宗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华清宫梨园 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 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 歌舞的场所。后来, 梨园” 工机构, 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人物服饰的写意 长袖善舞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化妆的写意 戏曲脸谱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舞台布置的写意 一桌二椅
5、地位 地位
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 重要地位,被成为“国粹” 重要地位,被成为“国粹”
4、特点: 、特点:
材料一:劝忠劝孝,摹写处逼真冷暖人情, 材料一:劝忠劝孝,摹写处逼真冷暖人情,自足成五 伦天性;观古观今,顷刻间现出兴亡世道, 伦天性;观古观今,顷刻间现出兴亡世道,何须阅 全部史书。 全部史书。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材料二:为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从脸谱、服 材料二:为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从脸谱、 唱腔、 装、唱腔、动作等分为四大行当……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 繁盛 1.形成条件 1.形成条件
⑴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⑵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 皇室贵族、官员、 需要。 需要。 ⑶四方艺人聚集,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四方艺人聚集, 2、形成标志
材料三: 材料三 抬起头来,看见几个仁人义士 或全忠,或劝孝, 看见几个仁人义士, 抬起头来 看见几个仁人义士,或全忠,或劝孝, 当场奉为师表;转回身去,想那些贼寇奸臣, 当场奉为师表;转回身去,想那些贼寇奸臣, 谁报迟、谁报速,归家说与子孙。 谁报迟、谁报速,归家说与子孙。
将唱、 将唱、念、做打结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做打结合,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撮泰吉(变人戏) 彝族傩戏 撮泰吉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 宋代南戏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形成
流行于浙江的温州、 材料一:南戏最初流行于浙江的温州 福建的泉州、 材料一:南戏最初流行于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 州一带而得名,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 州一带而得名,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城 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 表演技艺十分兴盛。 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 材料二: 中多有货药、买卦、饮食、纸画、全曲之类, 材料二:瓦中多有货药、买卦、饮食、纸画、全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低暮。 终日居此不觉低暮。
木偶头
南戏行头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成熟
1.兴盛原因 1.兴盛原因 城市经济繁荣, 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关汉卿—元杂剧的奠基者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元杂剧的奠基者《 1)关汉卿 元杂剧的奠基者《感天动地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2)王实甫《西厢记》 3、流行区域和特点 1)北方地区 2)特点 A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结合 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 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戏台 B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 戏台
思考: 、南戏形成的原因? 思考:1、南戏形成的原因? ⑴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⑵ 市民阶层壮大; 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⑶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民间艺人的努力。 ⑷民间艺人的努力。
材料三: 材料三: 宋人周密记载,温州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 宋人周密记载,温州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 勾结官府,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 勾结官府,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反而 被下了狱。这时,旁观不平者乃撰为戏文, 被下了狱。这时,旁观不平者乃撰为戏文, 以广其事,后众言难掩,才治恶霸之罪, 以广其事,后众言难掩,才治恶霸之罪,这 便是南戏作者以戏文伸张正义的例子。 便是南戏作者以戏文伸张正义的例子。 2、概括南戏的特点 、 ⑴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⑵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作品揭露社会黑暗, ⑶作品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 和要求
“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70年进京为 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 年进京为 乾隆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议论, 乾隆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议论, 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 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 演出,广受欢迎。 演出,广受欢迎。 思考: 思考: 京剧形成的标志: 京剧形成的标志: 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 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 京剧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京剧形成的关键是什么?此后京剧走上了什么样的道 路? 徽班进京,并被驱逐出宫; 徽班进京,并被驱逐出宫; 京剧走上大众化的道路。 京剧走上大众 源头 形成— 二、形成 成熟— 三、成熟 发展--四、发展 繁盛— 五、繁盛 原始傩戏 宋南戏 元杂剧 明中后期昆曲 清京剧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大傩之舞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源头
1.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1.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 傩戏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天仙配》 黄梅戏《天仙配》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 女驸马》 《女驸马》
中国的地方戏
豫剧《穆桂英挂帅》 豫剧《穆桂英挂帅》
中国的地方戏
豫剧《花木兰》 豫剧《花木兰》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红楼梦》 越剧《红楼梦》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的地方戏
角色分为生、 角色分为生、旦、凈、丑四大行当
京剧的四大行当
行当 生(男性) 小生 男性) 旦(女性) 正旦 女性) 青衣) (青衣) 净(男性 架子花 花脸) 花脸) 脸 丑(丑角) 丑角) 文丑 老生 武生 娃娃 生 花旦 武旦 老旦 彩 闺门 旦 旦 铜锤 二花 花脸 脸 武丑 三花 脸 彩 旦
艺术特征——综合性 综合性 艺术特征

打 唱 念
材料四: 材料四: 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六七步走遍四海九州。 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六七步走遍四海九州。
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 多采用虚拟性动作, 虚拟性动作 抽象化,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抽象化,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 舞台行动的写意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话则长
评剧《刘巧儿》 评剧《刘巧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