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第一课一、教学内容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二、教学目标1.诵读《弟子规》的总叙部分,理解基本意思。
2.了解《弟子规》包含五个部分以及这五个部分的大意。
3.使学生懂得《弟子规》这本书是给小孩子讲做人道理的,是根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在诵读的基础上会背诵。
2.使学生明白做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讲信用;对别人有爱心,并且要与有仁德的人做朋友,学习他的优点与长处。
做到了这些,如果我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认真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了。
四、教学准备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有关《弟子规》的图片和小故事。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趣味导入(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哪儿呢?(显示PPT)同学们,看看这是哪儿呀?全班齐说!(小小国学图书馆)(2)“小小国学图书馆”里收录了祖国许多宝贵的书籍,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哦!让我们轻轻地推开国学图书馆的大门,一起进去看一看,图书馆里的学生们在干什么呢?(显示PPT)(3)请大家仔细地看,用心地听。
(点击视频)听出来了吗?对,他们在诵读《弟子规》呢!《弟子规》可是古时候的孩子上学必读的一本书。
(显示PPT)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走进图书馆,共同来学习《弟子规》,好吗?2.《弟子规》题解(1)“弟子规”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谁知道“弟子”是什么人?(“弟子”指的就是学生。
)(2)教师补充:除此之外,从大的范围来讲,弟子也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那么理所当然就是学生了。
(3)“规”是什么意思?(PPT显示:“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恪守的道理,做人应遵循的规范。
)(4)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在哪里了。
《弟子规》这本书是给小孩子讲做人道理的,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过渡:了解了《弟子规》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的总叙部分。
3.理解“总叙”什么叫“总叙”呢?“总叙”就相当于一本书的序言,放在书籍的开篇,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基本内容。
指名读“总叙”部分。
(显示PPT)4.理解经典原文(1)“弟子规,圣人训。
”①“弟子规”的意思我们已经明白了,那“圣人训”是什么意思呢?圣人你们知道指谁吗?(指的是孔老夫子,孔子)(显示PPT孔子画像)②有谁知道孔子的,给大家介绍介绍。
孔子简介: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孔子将一生大部分精力用于教育事业。
他专心执教,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
传说他的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有72个,很多人为各诸侯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读读《弟子规》第12-13页的《孔子立身行道》。
③《弟子规》这本书是给小孩子讲做人道理的,是根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孔夫子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他这样说:出示: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让我们一起诵读。
(2)“首孝悌,次谨信。
”①做人首先要对自己的父母孝敬。
(PPT显示)②我们看看这个“孝”字。
孝,从它的造字法来看,是一个“老”字,再加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年纪大的父母。
它告诉我们:我们要照顾父母,要孝顺父母。
③再来看“悌”:我们看到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明白了,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
什么意思?(就是做哥哥的要懂得来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尊敬他的哥哥。
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敬爱,就是对兄弟姐妹要友爱。
)④谁合起来说说“首孝悌”的意思?⑤故事明理:大家一定都喜欢听故事吧!让我们来听一个叫《鹿乳奉亲》的故事。
(见《弟子规》第23-24页)小朋友们,像他这样的行为就是《弟子规》中最基本的一点:孝!⑥“次谨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其次要谨慎,讲信用,话要想好了再说,说到就要做到。
)⑦谁能说个讲信用的小故事?例如:《曹操割发代首》(见《弟子规》第87-88页)⑧诵读“首孝悌,次谨信。
”(3)“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谁能看看书然后告诉大家?交流:对别人要有爱心,并且要与有仁德的人做朋友,学习他的优点与长处。
做到了这些,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地来充实自己,认真地学习文化知识。
教师总结: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会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
(4)故事明理:关于“泛爱众,而亲仁”的故事《孔子问人不问马》。
(见《弟子规》第89-90页)关于“有余力,则学文”的故事《驹齿未落》。
(见《弟子规》第115页)(5)指名读,齐读《总叙》。
(6)看相关短剧。
再读。
(7)尝试背诵,送励志画卡。
5.深化理解下面的这几项你做到了吗?能做到的在括号里打“√”。
(1)我做到了“孝悌”。
()(2)我做到了“谨信”。
()(3)我做到了“泛爱众”。
()(4)我做到了“学文”。
()6.联系生活、尝试表演(1)四人小组表演四人小组选取“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和“有余力,则学文”其中之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编一个小剧本,再分工合作演一演。
(教师相机指导)(2)分别选取四个小组上台表演,表演之后再评一评、议一议。
7.拓展延伸(1)画一画选取“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和“有余力,则学文”其中之一二,用漫画或简笔画的形式来画一画。
课后,同学之间交流交流,看谁画得最棒!画得好的将会展示在黑板报上哦。
(2)说一说将今天所学的《弟子规》的内容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一听,说得好的,请他们给你打一颗“★”。
最后,再结合已学知识,组织学生解答“经典拓展”中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总序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八、教后反思:第二课教学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学目标: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二、学习、理解内容:1、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A、请2名学生读B、生评议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
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
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
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
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
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
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
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
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
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三、结合生活实例讲解:1、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2、请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3、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
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
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
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
故意惹父母生气。
这样对吗?小结: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四、举例说明: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
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
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
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
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
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
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
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
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
为他们做一点事。
1、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2、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3、我们能从哪些方面关心自己的父母?五、家庭作业: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
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
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
浇花、买菜、学做饭。
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
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六、板书设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七、教后反思:第三课教学内容: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教学目的:1、对前2节《弟子规》知识做以梳理,进行汇报。
2、教会学生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3、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了解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等。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会学生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了解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等。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通过前2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孝的行为,“百善孝为先”对于孝,我们光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入则孝”的第2段二、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