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工作方针
要把卫生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 标,并要求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三、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见书P79 复习与思考 1.简述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的地位? 2.建国以来我国卫生工作取得的哪些成就 和经验? 3.怎样理解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
• 失误:a 中医工作重视不足; b 十年动乱干扰 了卫生工作;c农村卫生工作重视不足;d有主卫 生政策进一步落实。
2.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A:形成的社会条件: a 政治生活的需要;b经济生活的需要;c科学技术 发展的需要;d卫生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B:方针形成的过程: a 改革开放以来对卫生工作方针的调整 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卫生工作方 针也在不断探索中进行调整;80年中期国务院 提出,预防为主,城乡兼顾,中西结合的卫生 发展道路;90年代国务院、卫生部制定了许多 卫生改革和发展的许多政策。
理解: a 以农村为重点: 首先是从我国卫生工作实际出发,搞好卫生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是各 级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次初级卫生保健是农 村卫生工作的关键,还有如何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问 题。 b 预防为主 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一贯方针;是我国控制疾 病形势的需要; 做到预防为主就必须做到: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 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认真做好“五大卫生”工作依 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 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卫生宣传,开展健康教 育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
b 学术界对卫工作方针的讨论 80年年代我国卫生管理学界对卫生事业的性质、方 针进行了几次大讨论;90年代初几次全国卫生厅 局长会议结合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及其实施中 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充实,完善卫生工作方 针的意见。 c 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框架 1990年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起草了《中国卫生发 展与改革纲要》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初 形;1991年4月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主要思想和基本内 容,形成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框架。
二、卫生工作方针 1.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 A.产生的历史背景 • 概括: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旧中国十分落后的卫 生状况,卫生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 a 烈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主要表现鼠疫、霍 乱、天花三大传染病流行。 • b 地方病、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员健康主要表 现是血吸虫病、绦虫病、钩虫病、黑热病、还 有大骨节病、麻疯病等疾病的严重流行。
E 执行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所取得的成就和失误 a 统一认识,明确了方向;b 出现了中西医药人员 大团结的局面;c迅速组建了防疫机构;d改造旧 产婆,推广新法接生;e加强了工矿企业的卫 生建设;f加强了防治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领导 和组织措施;m推行了全国范围的医疗保健制 度;n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贯彻卫生工作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努 力我国卫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人民的健康 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爱国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大创举, 全社会参与对普及卫生知识,教育人民 群众自重、自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f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 是卫生工作的核心,是卫生工作出发点又 是卫生工作的落角点,体现了卫生工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映了社 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B.制定卫生方针的主要依据 a 老解放区和解放军中卫生工作的经验。 b 前苏联卫生工作经验的影响 c 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的方向 d 建国初期中央的有关政策 C 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 a 1949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人民解放军军委 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卫生行政会议,确定了建国后 卫生工作的重点和服务对象。 b 1950年8月全国第一次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了卫生 工作的三大基本方针。 c 1952年12月第二次卫生工作会议,提出院卫生工作 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 d 1952年底经过167次政务会议正式批准,正式形成 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方针。
c 社会病普遍漫延 主要表现是:肺结核病、性病、吸食鸦片为数众 多 d 人群健康水平极其低下: 主要表现:人口死亡率25‰,儿童死亡率13‰, (农村儿童死亡率高达20‰),孕产妇死亡率 达150/万,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内蒙古地 区牧民只有19.6岁。 e 卫生资源极其贫乏 主要表现:卫生医技人员少,医院数量少,病床 数量更少,医药院校、药厂、科研机构数量少, 规模更小,而且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
表1 我国解放后主要健康指标的状况
婴儿死亡率% 时间 解放前 1995年 死亡率 (‰) 25 5.9 农村 200 24.4 城市 120.0 16.2
孕产妇(万)
平均期望 寿命(岁) 35 71.2
死亡率 150.0 9.1
• 表2 我国1998年健康指标与部国家资料比较
项目 死亡率 (%) 平均寿 命(岁) 中国 5.9 71 美国 9 79 日本 7 81 英国 12 78 法国 10 79 俄罗斯 11 73 印度 11 58
4.我国卫生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5.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是在什么样 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6.新中国卫生工作的方针? 7.试述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 8.我国卫生工作为什么要以农村为重点?
D 方针的基本内容: a 面向工农兵: 是解放卫生工作为谁服务的更大原则问题;工、农兵占 人口的绝大多数;保证了我国卫生工作的方向。 B 预防为主 是共产党人开展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预防为主已经取 得了较好的经验;预防为主是最经济、最人道、最主 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方针。 C 团结中西医 是解放我国医技力量的最有效方法,更有益于解决中西 医之间的矛盾。 D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是指发动和依靠群众自己行动起来向疾病作斗争;开展 爱国卫生运动是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具 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经验。
d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 1996年12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对卫生工作方针进 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确立;1971年1月《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 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全部内容,标志着 方针的形成。 c 基本内容 • 构成:第一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 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战略重点;第二依靠 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是我国卫生工作 的两大基本策略;第三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根本 宗旨和核心,也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的核心。
c 中西并重: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继承和 创新的关系;努力学习和发展西医技术和方法。 d 依靠科技与教育 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 体表现;是医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 医学科学技术应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集中 力量攻关,力求新突破。做好卫生人才的培养。 e 动员全社会参与 卫生工作涉及到社会所有成员,关系到每个成员生老病 死问题;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 社会各部门和所有成员都应有“大卫生观”,并以实 际行动支持和推动卫生工作的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