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版海船法规修改内容

2011版海船法规修改内容

《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版修改内容简介本次法规的改版主要涉及如下内容:包括总则,第1篇检验与发证、第2篇吨位丈量、第3篇载重线、第4篇安全篇、第5篇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结构与设备、第6篇高速船等。

详细区别如下:1、总则1.1在责任条款中增加包括设计、建造、船舶所有人/经营人、船长的责任;明确了设计方应对设计质量负责,船厂应对船舶建造质量负责。

1.2增加了事故可能涉及法规修改的条款。

1.3在定义中增加了“验船师”的定义。

2、第1篇检验与发证2.1通则2.1.1增加了海上船舶防污底系统证书的检验。

2.1.2增加了达到规定船龄的油船、散货船及化学品船的附加检验要求。

2.1.3增加了船舶重大改装的检验,明确了重大改装的特征。

未明确重大改装检验属何种检验。

改装部分应尽实际可行满足现行法规。

2.2检验2.2.1检验种类增加了“特别定期检验”。

2.3证书2.3.1明确了换证检验证书的生效日期和有效期。

(1)如换证检验是在证书到期之日前3个月内完成,则新证书自换证检验完成日期起生效,其有效期从原证书到期之日算起;(2)如换证检验是在证书到期日后完成,则新证书自换证检验完成日期起生效,其有效期从原证书到期之日算起;(3)如换证检验是在证书到期日前3个月之前完成,则新证书自换证检验完成日期起生效,其有效期从换证检验完成日期算起。

2.3.2明确免除证书有效期不应长于其有关证书的有效期限。

2.4海上货船适航证书的检验2.4.1初次检验增加了下列检验项目(1)确认滚装处所的排水系统和排水口防堵措施符合规定的要求。

(2)确认消防设备(如手提式/大型灭火器、手提式泡沫枪装置、紧急逃生呼吸装置、消防员装备等)符合规定的要求;(3)确认设置货舱水位探测器的单货舱船舶的进水探测系统及其报警装置;(4)确认海水压载舱涂有有效的防腐涂层,如环氧涂料;(5)油船增加了①液货舱辅助透气装置的检查;②液货泵舱内保护设备的检查(包括温度传感装置、通风照明联锁装置、监测碳氢化合物气体浓度的系统、舱底水位监测装置等);③确认惰性气体系统;④确认不小于20,000载重吨的油船应急拖带装置已按认可的图纸布置。

2.4.2年度检验(1)删除了对救生浮具及其属具检验。

(2)增加对救生服、紧急逃生呼吸装置的检验。

(3)增加检查液货舱辅助透气装置。

(4)增加检查惰性气体系统。

2.4.3换证检验(1)删除了救生艇空气箱作检查并密性试验。

(2)增加了对于设置货舱水位探测器的单货舱船舶,应检查和试验进水探测系统及其报警装置。

2.5海上客船适航证书的检验2.5.1初次检验(1)增加确认船上公共广播系统的配备和试验。

2.5.2年度检验(1)增加检查舱底排水系统和舱底泵的动作试验,确认其工作正常。

(2)增加检查船上公共广播系统,确认其工作正常。

2.6海上船舶浮船坞安全证书的检验2.6.1年度检验检验项目要求描述完全更改,如下:①坞长(m):由浮船坞最前面浮箱前端缘量至最后面浮箱后端缘的长度。

对于不属于浮箱整体结构的端部平台以及天桥部分不包括在坞长的长度范围内。

(1) 轻载水线以上的结构(如露天内坞墙板、外坞墙板、浮箱甲板等);(2) 安全甲板和顶甲板;(3) 龙骨墩及基座;(4) 露天舱棚、天窗等;(5) 升降口、梯道、舱口和人孔及其关闭与系固装置;(6) 空气管、舷外泄排水孔;(7) 天桥通道及连接;(8) 起重机导轨和支座;(9) 分离型浮船坞的浮箱联结处;(10) 作业与最大沉深吃水标志;2.6.2换证检验换证检验应包括:(1) 换证检验应包括本章3.1及3.2规定的项目;(2) 浮箱及坞墙内液舱应予清洁和进行内部检查,并按其作业能经受到的最大压力的足够压头进行试验。

坞龄超过15年的浮船坞,构成主体结构一部分的燃油舱应进行内部检查;(3) 安全甲板以上的处所应予内部检查,如需要,舱壁护条、衬板、管子罩壳应予拆除,以便检查;(4)如果钢板表面覆盖水泥、敷料或木质铺层等覆盖层,则这些覆盖层应予检查。

如发现水泥或敷料不贴合钢板,则应拆除这些覆盖层,检查钢板状况。

如果木质覆盖层严重磨损,则应予以拆除并检查钢板状况;(5) 检查控制室与机器处所的通信联络措施的有效性;(6) 测深管(如安装)应予以检查,并确认设置在每个测深管下的垫板处于良好状态;(7) 验船师可要求对有明显损耗迹象的结构进行测厚检查。

如发现由于任何损坏或腐蚀而使构件尺寸严重减小的结构,则应进行修复,并使验船师满意;(8) 坞龄已达24年的浮船坞的第一次换证检验,及此后的每隔1个换证检验间隔期,应进行结构测厚,以评估总体状况。

测厚范围为在坞中部0.5坞长①范围内的两个横剖面上。

(9) 其他有关的检验项目。

2.7海上船舶防止空气污染证书的检验2.7.1初次检验(1)“2008”改为“2009”,且检验要求变更如下:如设有在2009年9月1日或之后安装的船上焚烧炉,应:(a) 确认每台焚烧炉安装正确且运行良好;(b) 确认焚烧炉上已经固定标示了制造厂名称,焚烧炉型号/类型和功率(热单位/每小时)。

2.8完善了海上船舶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适装证书的检验要求。

2.9完善了海上船舶散装运输液化气体适装证书的检验要求。

2.10各证书应送审的图纸目录亦作了局部的修改,不详述。

3、第2篇吨位丈量3.1适用范围(1) 自本法规生效之日起经改装或改建,影响到吨位变更①的船舶,其中①为原有总吨位超过2%的增加或减少。

3.2吨位计算3.2.1吨位计算中,引入了K1的公式计算,K 1=0.2+0.02Log 10V 。

3.2.2增加了滚装船补充规定4、第3篇 载重线4.1增加了遮蔽航区船舶的特殊规定。

4.2舷弧面积修正中YL1/6改为YL1/3 。

4.3最小船首高度中删除了对于船长超过100m 的船舶的等效计算。

4.4对于由本章3.1.1确定的夏季干舷还应不小于下式计算值,增加了“L ≤50m 的B 型船舶”的条件。

4.5增加工程船舶勘划作业吃水标志的特殊要求。

5、第4篇 安全篇5.1通则(1)增加了“特殊人员”“船上人员”“散货船”“特种用途船”“近海供应船”“浮油回收船” “载重量”“空载排水量”“庇护地”定义。

5.2构造——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5.2.1分舱与稳性(1)增加了“干舷甲板”、“干货船”定义,细化了船长定义。

(2)细化了各类船舶的分舱与稳性要求,如增加了“干货船的分舱与稳性” “油船的分舱与稳性”“化学品液货船的分舱与稳性 ” “液化气体船的分舱与稳性 ”“ 核能船的分舱与稳性 ”“ 特种用途船的分舱与稳性”“近海供应船的分舱与稳性”。

5.2.2机械设备(1)细化了燃油管系的压力要求。

(2)管系等级中增加了热油等级。

(3)单列了“动力管系”,增加了“舱底排水管系”要求。

(4)操舵装置中增加了“顶推船-驳船组合体联结装置”独立条款。

5.2.4电气装置(1)修改了该节的一般要求,明确适用于非机动船。

(2)增加了三条条款。

(3)删除了“备用电源”独立要求,增加了“耐火电缆”要求。

(4)船舶结构与《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2010)修改通报要求保持统一。

5.3构造——防火、探火与灭火5.3.1一般规定5.3.1.1增加了9个定义。

5.3.1.2对于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管内可流通的最大二氧化碳量要求中个别管子内径和流量进行了调整。

5.3.2增加了下列船舶消防安全措施要求(1)近海供应船的消防安全措施。

(2)非机动船的消防安全措施。

(3)浮油回收船的特殊消防安全措施。

(4)浮船坞的特殊消防安全措施。

(5)删除20M及以上有人非机动船的消防安全措施。

(6)增加附录可免除或不适用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固体散装货物名单(MSC/Circ.1146)。

5.4救生设备(1)增加了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检查。

(2)船长决策支持系统。

5.5无线电通信设备(1)增加了附录经修改的关于接收船舶航海、气象报警和紧急信息(NAVTEX)窄带直接印字电报设备性能标准的建议案。

(2)增加附录10 搜救AIS应答器(AIS-SART)。

(3)附录11 便携式现场(航空)双向VHF无线电话装置性能标准的建议案。

(4)附录12 固定式现场(航空)双向VHF无线电话装置性能标准的建议案。

(5)删除静止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

5.6航行设备(1)增加附录8 船舶首向发送装置(THD)性能标准建议案。

5.7货物装运(1)增加危险货物的装运。

5.8增加船舶安全营运管理。

6、第5篇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结构与设备6.1增加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污染规定。

7、第6篇高速船7.1舱室布置与脱险措施(1)增加船员与乘客保护。

(2)删除二氧化碳固定灭火系统。

7.2、救生设备与装置(1)增加应变部署表。

7.3电气装置(1)增加滚装处所或特种处所的电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