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网络道德

大学生网络道德


(三)谨慎辨别信息,慎重对待交友
1慎辨 • 辨,即辨析、辨别,慎辨既可以指能仔细 分辨是非曲直,也可以指慎重对待可能有 悖良心或道德准则的各种感性欲念。 2慎友 • 友,可作友谊、交友解,慎友就是指既要 慎重选择交际对象,又要谨慎地为自己的 友情负责。
(四)慎时、慎习与慎省
慎时
慎时就是指要谨慎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既要有短期的时 间安排,又要包含长期的规划打算。不但要做到惜时如 金,还要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使每一分每一秒都 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慎习 慎省
一方面可以指谨慎对待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性,另一方面 可以指审慎地学习和接受各种文化或信息。
慎省就是思考自己的视听言行等是否得体规范, 省察自己行为的动机和结果,也就是自己给自 己做评委,自己做自己的检察官,即要慎于省思。
(四)慎始而敬终
慎始
即要认真谨慎地开始。苏轼说“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就是指如果开始就没有做好,那么最后是很难做到成功 的。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当认真地对待其开始 步骤。道德修养也必须做好第一步,慎重抓住第一道防 线。
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各种问题,专家从各种角度探究问 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心理学家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着 重对学生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 法学家认为目前网络法规尚不健全,并且网络市场和上网 活动场所在管理上不够严格。社会学家则以网络特征为研究基 础,重点探究学生道德失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德育专 家则是以目前社会大环境、学校德育状况以及学生道德现状为 研究依据并展开分析的。全面综合研究者的成果,这些原因可 以归结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大类。
慎终
既包括始终如一而不是始乱终弃的意思,又隐含要认真 地对待结果这样一层含义。慎终体现了道德主体的完美 人格,同时也是‘咯守“慎独”的美好结局。若想享受 成功的快乐,就必须“善始善终”、“从一而终”,永 远保持起始的坚定信念和道德原则。培养积极向上的健 康心理和精神面貌。
(二)微隐之处见精神:
• 著名作家莫言曾说过,人一旦上网就容 易变得厚颜无耻。_由于网络人际行为大 部分是是独立进行的,网络上的信息传 递,又是发生在“至微至隐”、“幽隐 细微”的条件下的,所以要慎于隐微。 •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上网时重视细微之处, 防微杜渐;在无人监督的幽隐环境下严格 自律,自觉行事。在隐微之处着手,从 只言片语开始,从点滴小事做起,严肃 对待自己的每一次网络行为。
网络道德问题的危害
网络道德问题是的失范行为,因为 这些失范行为已经严重地危害着大学生 的身心健康成长,其危害可以总结为以 下几种主要情况。
1.追逐个性自我,人格发展易位
2.是非标准淡化,价值观念错位 3.人际交往障碍,道德情感冷漠 4.道德责任减弱,诚信评价降低 5.社会化被减弱,学生素质渐降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自律
慎独
提高个体的道德自律,加强个体“慎独”精 神
• 人作为理性存在物而具有意志自由,从而“自己为自己立法”。正如罗尔斯 指出, “自律的行为是根据我们作为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将会同意的、我 们现在应当这样去理解的原则而做出的行为。”网络环境的隐蔽虚拟特性使 网络道德主体自由无约束,可以无端、无度地获取各种网络资源,甚至干扰 网络正常运行。这就要求网络主体遵守基本道德原则,增强自觉性。而自律 意识是达到网络伦理道德诉求的最基本条件,自律性的终极体现即为“慎 独”。“须臾不离道”,独处时仍要一丝不苟地坚守道德准则,只有把握 “慎独”的具体修养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才 能够逐渐达到网络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 “慎独”的修养方法,为寻求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提供了全新的 思路:既要文明言语,又要规范行为;应该合理欲念,同时谨慎分辨;不但慎重 交友,且要内省自身;注意防微杜渐,做到严格自律。 “慎独”思想内蕴丰富,大学生应该在平时的网络生活中,从以下方面着手 来具体落实“慎独”的精神,进而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


(一)谨慎自己的网络言行
慎言
谨慎自己的言论,也就是指在没有约束的独处之地也 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得体,而不能信口开河。 要求大学生不管是在网上聊天时还是在其他方式的言 语交流时都不得信口胡言,发表任何不负责任的观点 和言论。 要坚持维护网络交流的积极氛围,自觉做网络言论诚 信文明的代言人。
慎行
纵然无人监督,也要坚持以理性约束自己的行为, 自 觉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知道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以及怎样 做才算得体,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原则和规范,通 过调控自己的行为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 缺失及对策
本节课内容提要
1、常见的网络不良现象有哪些? 2、网络道德问题的有什么危害? 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是 什么? 4、我们该如何提高道德自律?
常见的网络不良现象
(1)传播网络病毒; (2)骚扰破坏程序; (3)侵犯他人隐私; (4)追逐网上情色; (5)恶意攻击他人; (6)利用网络弄虚作假; (7)网络成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