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对洛阳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姓名:周晓晓专业:社会工作:学号:B12140107指导老师:曾洁时间:2014年6月6日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

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

对毕业生的调查是反馈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关注毕业生的个人发展,进一步探索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采用问卷分析的方法,以在洛阳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中随机抽取的180名同学的调查问卷为样本,从他们的个人情况与就业状况两个方面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初步展示了不同性别,家庭背景下,就业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与实际就业状况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毕业大学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特殊人群的大学生,其就业更是我国就业的重中之重。

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

如今,又将是毕业季节,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形色匆匆,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

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话题。

对此,我们对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并尝试着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方案(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地点,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依据和指导,通过调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了解当今就业形势,为政府关于安排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1.探索性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意愿问题的研究,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使今后相关部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有所参考。

2.描述性研究:研究了解大学生就业意愿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哪些城市3.解释性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探寻就业意愿背后的原因,揭示这些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

(三)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1、调查范围: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和开元校区2、调查对象:大三、大四的应届毕业生3、分析单位:个人(四)理论假设1、大多数毕业生更愿意到比较发达的城市发展、回到家乡或留在大学所在城市;2、学历越高越容易找到工作;3、工科较文科更容易找到工作;4、就业现状与就业意愿存在较大差距;5、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三、调查抽样方案1、问卷设计在问卷的设计上,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将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和就业情况。

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学历、籍贯、政治面貌及家庭背景等,就业情况包括:在学校所接受的就业指导、就业意愿和实际就业情况、就业形势等。

2、调查抽样方案本次抽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样本量初步定为200人。

调查采取方式:直接调查,计划200 。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1)初步确定抽取200人;(2)在学校用偶遇抽样的方法来选取样本,但是考虑到调查分析的有效性,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保证调查范围的广度,调查对象要男女分布比例适中,工科和文科的分布比例适中。

3、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调查问卷。

通过我们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调查。

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调查。

收集方法:自填问卷法分析方法:定量分析4、调查的场所、时间和进度安排调查场所:大学校园时间;2014年5月26日—6月6日进度安排:确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问题、设计调查问卷:5月26日调查方案、问卷的修改、确认、打印:5月26-28 日分发调查问卷:5月29-30日数据统计分析阶段:6月2-3日调查报告撰写:6月4-5日总结阶段:6月6日四、结果与分析1、数据基本资料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个案,对180名大三、大四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80名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布下表:表1-1由表1-1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学科分布情况:180份问卷中,调查的工科生占59.4%,文科生占40.6%,文工科的分布差距较大,可能导致分析结果有误差;男生占49.4%,女生占50.6%,男女分布比例较适中,大致符合实际情况;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分布比例差距也较大,不利于后来分析城市和农村学生就业意愿的差距;在学历分布方面,专升本的仅占8.3%,这就不利于后来分析学历高低对就业的影响程度。

以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要引起注意。

2、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与就业岗位分布表2-1由表2-1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内地中小城市,到沿海开放城市的占据较少,到西部地区的也较少,尤其是洛阳占的比重最大,这符合了毕业生在就业地区选择上的数据分析。

表2-2由表2-2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种类很多,很明显只有技术员和设计制造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也向我们表明了专业人才个更容易就业的现象。

3、毕业生对就业地区选择及选择原因的统计分析,下表:表3-2由上面两个表可以看出再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在180份问卷中有93.9%的人选择在中小城市发展,其次选择大学所在城市、内地省会城市及家乡所占的比重较大,而选择沿海开放城市仅占了47.8%,这说明了我校大学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还是较谨慎的,选择比较容易生存的中小城市,从侧面也表现出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虽然大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过快的生活节奏让出身在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还是望而却步,而愿意在一些中小城市或家乡过较稳定的生活。

同时选择在大学所在城市就业的也占较大比例,这可能是因为在一个城市生活的时间长了,对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及生活习惯已有所了解,不需要再去适应新的环境。

再从对就业地区选择因素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回报家乡、看中创业环境、良好的人才政策及生活条件好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对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的选择却仅占26.1%,这一方面反应出了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回到家乡,我想这可能是由于计划政策,每个家庭的孩子较少,工作地点太远无法更好的照顾父母,对政策环境的选择,不难看出国家目前推进的促进中小城市发展的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多的机会。

但是从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只追求良好的生活条件,不愿意到竞争力较强的大城市发展,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安于现状,这将不利于国家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

通过数据分析会发现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此调查结果有一部分拒绝原假设,选择中小城市拒绝了原假设中的到大城市发展,但选择回到家乡和在大学所在城市接受了原假设。

4、学历与是否找到工作,学历与毕业去向,籍贯与毕业去向,籍贯与是否找到工作的相关分析表4-1表4-2由表4-2可知,学历与毕业去向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159,显著性p值为0.033,所以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应拒绝原假设,认为两总体存在关系;学历与是否找到工作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110;显著性p值为0.140,所以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应接受原假设,认为两总体不存在线性关系;来自(籍贯)与毕业去向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046,显著性p值为0.538,所以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应接受原假设,认为两总体不存在线性关系;来自(籍贯)与是否找到工作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127。

显著性p值为0.090因此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应接受原假设,认为两总体不存在线性关系。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只有学历对毕业去向有一定的影响,对是否找到工作没有多大影响,无论你来自城市还是农村,对毕业后的去向和是否能够找到工作都没有多大的影响,与最初的理论假设不是太符合,这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过少,不足以代表总体。

5、对学科、学历及家庭背景影响能否找到工作的分析:表5-1表5-2由表5-2可以看出,在180份调查问卷中有73个文科生有23个已找到工作,就业率为31.5%,有107个工科生有48个已找到工作,就业率为44.9%。

由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工科生要比文科生更好就业,肯定了原理论假设。

但由于我校本身就是以工科为主,文科为辅的学校,所以此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

表5-3表5-4由表5-4可以看出在180份问卷中,专科生占88个,本科生占77个,专升本占15个。

专科生的就业率为44.3%,本科生的就业率为36.3%,专升本的就业率为26.7%。

由此可以看出,专科生的就业率最高,这就否定了原理论假设,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容易就业。

这个结果的得出,可能与我校学生培养本来就重点培养专业人才,这符合国家人才培养规划,也刚好顺应了高校改革,培养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但从另一方面,我认为这将不利于普通院校的本科生就业,也需要引起学校和国家的重视。

表5-5表5-6由表4-6可以看出,在180份问卷中,有118个学生家里有家人或亲戚朋友的帮助,但就业率仅为38.1%,有62个学生家里没有家人或亲戚朋友的帮助,就业率反而比有帮助的要高,为41.9%。

此结果与原理论假设依然不符,说明了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只要自我足够优秀,依然可以找到工作,鼓舞我们大学生在校应努力完善自我,提高自身能力,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迷惑。

但同时由于样本过少,加之样本可能存在一些不真实性,所以此结果不足以代表整体。

6、在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中,学生们最重视哪些的数据分析由表6-1可以看出在学校提供的各项就业指导上,各个选项所占的比例并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这些方面的需求都很大,此外在进行就业技巧培训和进行创业指导两个方面所占比重较大,这可以指导学校在以后的就业指导中有所侧重面,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表7-1由表7-1可以看出实际的薪资待遇与求职的理想薪资之间的均值有很大的差异,这从一方面显示出了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较大,进入社会后会使大学生产生较大的落差感,这同时也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的重要因素。

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眼高收低,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此调查结果可以提醒在校的大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对自我有合适的定位。

五、小结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很容易发现当前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但是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并不是很多,这可能与当前推行的研究生自费上学有一定的关系,很多家庭承受不了这巨额的花费。

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就业或自主创业,在对地区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内地中小城市,他们认为这些地方生活压力较小,生活条件较好,有良好的创业环境。

而很少人选择有更大发展机会的大城市,我们分析可能是因为我校是普通类本科且含有一部分专科生,大城市的高材生较多,竞争将会非常的激烈,所以他们会对大城市望而却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