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文明礼仪100条一、日常礼仪中小学生尚处在求学阶段,仪容和服饰,原则上以朴素大方,活泼整洁为好,举止要文明端庄,温文尔雅,交友要友好真诚,礼貌待人。
(一)清洁文雅的仪容仪表1.穿着合体,衣帽端庄、整洁,提倡学生上学穿校服。
忌衣衫不整,穿奇装异服,着过分裸露、紧身服装,上学穿高跟鞋或拖鞋。
2.不准烫发,不准染发,男同学要理学生发型,做到发不过耳、干净整洁;女同学要留齐耳短发或发髻,不准留披肩发。
3.不准佩带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首饰,上学时胸前应带好学生名签或校徽。
团员要佩带团徽,少先队员要佩带红领巾。
4.不准纹身,不准化装,不准染画、蓄留指甲。
(二)举止文明的仪态5.坐姿。
要端庄稳重,不死板僵硬。
不能半躺半坐。
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扶手上双膝稍并拢,不分开过大,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面,不翘腿,不抖腿,不能单腿放在椅子上。
6.站姿。
身体直立,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脚成V字形。
切忌无精打采、控脖、缩腰、曲腿、抖腿,正式场合不能叉腰,不要手插兜里或双臂交叉放在胸前。
7.行姿。
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
忌左右摇摆,摇头晃肩,低头或后仰,背手行或“八字步”。
8.卧姿。
以右侧卧为佳,不已四肢叉开或俯卧就寝。
9.手势。
打手势要灵活得体,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
但手势不能滥用,不可过多,动作不宜过大,避免用指尖指向自己或他人,更不能用手势侮辱他人。
(三)友好和谐的交往礼仪10.称呼。
对长辈或客人称呼“您”,或以对方的身份与自己的关系直呼对方的称谓,如“同志”、“老师”、“叔叔”等,对同学可直呼其名,忌呼绰号和仿成人直呼“老李——”。
11.问好。
按一日不同时间变化,应问候“早晨好!”、“晚安!”等。
与客人问候,称呼“您好!”。
对长辈或根据对方的身份,可直接称谓“爷爷好!”“校长好!”等。
12.打招呼。
请求别人时,用“打扰一直”、“请您……”等;答谢时,用“谢谢”;回谢时,用“不必客气”、“没关系”;表示歉意时,用“对不起”、“多包涵”;分别时,用“再见”;与人打招呼时,除使用文明用语外,可以握手微笑、举手示意。
忌点头,作怪蔑视人家。
13.做客。
去人家做客时,做到仪容整洁,应先敲门,在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入室内。
问候之后,按主人指点入座,要注意言谈举止轻松稳重。
忌未经主人同意随便串屋、随意动用人家的东西。
14.交谈。
与人谈话要与对方保持恰当的距离,态度和蔼,语调平稳,表情自然、亲切;要说普通话,说完整话。
回答对方问题要简洁、明确、得体;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喋喋不休。
倾听对方讲话要认真,谨慎选择插话,以免打断对方的思路。
交谈时忌口嚼食物、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翻看东西、指手划脚、缠人长谈;与众人谈话不可只顾一人而冷落他人,谈话过程更不可出现脏话或伤害性语言。
15.打电话。
接通电话后,首先问候“您好!”,并主动通报自己的姓名;电话内容要求简洁明确;打电话的声音要求亲切、自然、温和、热情、友好;挂电话时。
先告诉对方“我挂电话了。
”然后说声“再见!”。
要注意电话卫生,不打长时间电话,无急事不要在对方休息时打电话(晚九点——早七点之间)。
16.写信、留言条。
格式符合要求,语言简洁、准确,使对方清楚写信人之意。
忌字迹潦草,文不达意。
17.约会。
与人约会,首先约准会面时间和地点。
约定后,必须按时在指定时间、地点赴约。
若因故不能及时赴约时,必须事先通知对方,求得对方谅解,或另约相会时间。
忌不按时赴约。
未经对方同意,不能随意带领其他人赴约。
二、学校礼仪学校是中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整洁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学习秩序,是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的必备条件。
所以,每一个学生都有责任去创造和维护。
(一)上课礼仪18.学生应在上课前适当提前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学习准备,端坐恭候教师到来。
不准离坐串动和大声喧闹。
19.教师进入教室,全体学生起立,向教师问好,经教师允许方可坐下;下课时,向教师致敬并请教师先行。
20.学生迟到时,应在门口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可推门进入教室,如实向老师说明迟到原因。
经老师许可入座时,脚步要轻,速度要快,动作幅度要小,不能影响同学听课。
入座后,要立即集中精力听课。
21.上课老师提问,一般情况下学生应先举手,老师点名,方可站立回答。
不要未经允许坐着七嘴八舌地发言。
22.学生起立回答问题,站姿要端正、表情要自然,说话声音要宏亮。
不要做搔首弄姿等怪动作引人发笑。
23.回答不上问题时,应向老师表明自己答不上;别人回答问题时,不应随便插话,或讥讽嘲笑同学。
24.分组讨论时,应积极表达个人观点,虚心倾听同学意见,不讨论题外内容。
(二)课间礼仪25.在学校见到老师要自然行礼问好;离校时见到老师应说“老师再见!”。
26.遇见客人和外宾时,要主动行礼问“客人好!”,以示欢迎和礼貌。
27.在走廊遇到客人或老师时,要按行走方向靠右侧面向客人或教师,学生站立,双手自然前握,向客人或老师问好行礼。
若在门口遇到客人或老师时应主动为客人、老师开门,待客人或老师走过后,方可再行。
28.在教室里,要保持肃静,严禁在教室内大声喧嚷、打闹、唱歌、影响他人。
并做好下节课上课准备,值日生要按时将黑板擦净。
29.在走廊或楼梯,要自觉靠右侧行走,脚步要轻快,不拥挤,并做到“十不”:(1)不大声说话;(2)不喧哗;(3)不跑跳、不在走廊追逐打闹;(4)不拉横排、不扯手;(5)不吹口哨、不出怪声;(6)不吸烟、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7)不随便到他班门前找人;(8)不与校外不三不四人员接触;(9)不敲敲打打、不损坏公物;(10)不在走廊逗留,放学后,抓紧时间离校。
30.在操场做有益的活动,不做粗野及有危险的游戏,注意对残疾学生和有先天性疾病学生课间活动的保护。
31.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间操做到集合快、排站直、操用力、动作齐。
(三)尊师礼仪32.要尊重老师的人格和习惯,对老师的相貌、体态和衣着不指指点点说长道短。
33.进入教室办公室,首先要立正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轻轻推门进入。
办完事后,应立即推出办公室。
在监视办公室不随便翻动物品;行走要轻手轻脚,退出是要轻轻关门,尽量减少干扰,并向老师说“再见!”。
34.与教师谈话,有座位时,先请老师坐下,然后再谈;无座时与教师同站交谈。
倾听教师讲话要姿势端正、神情专注。
切不可东张西望,抓头摸耳,仰头歪脖,抖腿动脚。
35.和老师说话,态度应谦虚、诚恳,声音清晰,语句通顺。
有不同意见,要等老师讲完话后再表述自己的想法。
不能当面不说,背后发牢骚。
36.老师家访时,学生应主动上前迎接,见面先向老师行礼问好,请老师坐下后,再敬茶水。
若父母等家人在家时,学生应先为老师和父母介绍对方;老师和父母交谈时,学生在旁不要插言,经允许应到其他房间回避。
(四)与同学相处礼仪37.与同学谈话时,态度要诚恳、谦虚、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
要注意对方的兴趣和情绪,不谈及对方伤感或隐私的事,不伤害他人自尊心。
38.听同学谈话时,态度要认真专注,不能表现出漫不经心或不耐烦,不要轻易打断对方谈话。
如果插话或提问,要先打招呼说:“对不起,我提一个问题。
”。
若对方说得欠妥或说错了,要恳切、委婉地提出,不要为此而恼怒。
39.与同学相处要真诚,讲话要用礼貌用语,不伤害和羞辱同学,不骂人,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欺弱凌幼,不与同学打架。
40.未经同学同意,不要乱翻同学书包和其他物品,不私自拆阅他人信件,不偷看他人日记,更不能偷拿同学的东西。
需要向同学借用钱物时,要征得对方同意。
用完要及时归还,还要请对方点清钱物。
损坏别人东西一定要赔偿。
41当同学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热情帮助。
切忌与己无关,视而不见。
同学间要珍惜友情,遇事先想别人,方便让给他人,困难留给自己,要照顾比自己小的、身体比自己弱的同学。
42.同学过生日不收送贵重礼物,不喝酒吃请,不向家长要钱,不攀比。
43.对待同学要坦诚。
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有错及时;对待同学的缺点,要诚恳地当面指出,帮助改正;不在背后议论别人,不对别人吹毛求疵。
44.待同学要谦虚,不炫耀自己,不吹嘘自己;对同学不嫉妒、不歧视。
45.与异性交往要时刻记住“我是学生”这个身份,不要过密,把握尺度,不可早恋。
要自尊、自爱。
男同学要尊重和关心女同学。
46.要学会体谅别人。
对同学的缺点、生理残疾或是处境困难时,不蔑视、不嘲笑。
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
三、家庭礼仪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勤俭节约的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设文明社会的基础。
每个同学应从小养成连好的习惯。
(一)对家庭成员的礼仪47.对待老人要早问候、晚道安,每天接触时亲切地大招呼。
48.长辈呼唤时,要及时应答,说话要和气,礼貌地回答长辈的问话。
切记点头或不理睬。
49.早晨上学要与长辈说声“再见!”,放学回家要向长辈报告“我回来了”。
离家前必须向长辈说明自己的去向,不经家长允许,不能在外面过夜或留宿他人。
50.要经常向父母汇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有事同父母商量,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
有时自己的见解与父母不一致时要向父母耐心解释,倾听意见,不能与父母顶撞,更不能怄气离家出走。
51.要孝敬父母和长辈,每逢他们的生日和母亲节、父亲节、老年节等节日,要安问好,有条件的可以敬献礼物。
52 要关心和细心照料父母和长辈的饮食起居和身心健康。
在家要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不做使父母长辈不喜欢或伤感的事。
53 遇事心胸豁达,要体谅,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苦心。
当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或要求过分时,要理解和忍让,并尽全力去做,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努力,逐步争取父母的谅解。
不能因此和父母作对或发脾气,寻短见。
54 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不能脱离家庭实际,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不乱花钱,不追求生活享受,生活要简朴。
55 要与兄弟姊妹好好相处。
年龄大的照顾小的,身体好的体贴弱的。
而年龄小的要尊重年龄大的,不能直呼其名,虚心听从长辈的指导。
56 对待长辈亲属要像对待父母一样恭敬,对同龄同辈亲属应同亲兄弟姐妹一样关心。
对待亲属要讲礼貌,与亲属之间要常来往,应保持和加深亲属见的亲情。
(二)对邻里的礼仪57遇见邻里要主动打招呼或微笑致意。
对长辈呼尊称,不能直呼其名。
切忌视而无礼,旁若无人。
58在邻里公用场地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不做使邻里产生反感的事:如乱扔果皮、纸屑;在楼上乱抛垃圾、倒脏水、晾衣服、在窗外浇花等。
切忌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损人利己的行为。
59若无意中污损了邻家的衣物等用品或给他人造成不便,要主动登门道歉并赔偿。
要善待邻家饲养的牲畜、家禽和宠物。
60要保持邻居间安静的环境,不要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工作、学习与休息。
61对邻里要以诚相待。
有事要当面讲清,态度要真诚。
若与邻里发生纠纷,要主动谦让,心平气和地给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