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找出课文中的民族名称: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3.结合图片介绍这些民族,包括民族服装、民族特色和风俗等。
民族介绍示例: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辨字组词。
2.本课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点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早晨 汉字 鲜艳 服装 打扮 敬礼 读书 安静 树枝 所有 粗大
2.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照“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的顺序来写小朋友在小学里的幸福快乐生活,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阅读课文,看看小朋友在学校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是怎样的。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指导读好课题,注意“的”的读法。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3.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同时画出有关民族的词语。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5.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2.阅读第1自然段。
(1)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写各民族的小朋友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走在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来到学校。
(2)朗读句子: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掌握“从……,从……,从……”和“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并仿写。
易错提示:
“晨”下面是三横,不要少写。
“粗”右边的“且”里面是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基本字带字归类:
羊:鲜(新鲜)——洋(海洋)——样(花样)
同音字归类:
扮(打扮)——办(办法)——半(一半)
晨(早晨)——尘(尘土)
敬(敬爱)——静(安静)
量词归类:
所:一(所)学校 一(所)医院
(4)短语积累:鲜艳的民族服装、绚丽多彩、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飘扬的国旗、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洁白的粉墙。
1.大青树下的小学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时间
第2课时
2019年月日
总节
教学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排比手法写句子。
2.概括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景,掌握课文中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重点
认识并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排比手法写句子。
难点
掌握课文中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2)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1)全文共4个自然段。(2)可爱。“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附近有小鸟、松树和山狸,校园里还有蝴蝶、花朵、大树。(3)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点题。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明确:(1)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2)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3)这是一所欢乐、祥和的学校: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3)比较体验表达效果。
早晨,从山坡上,从……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走来了。
(4)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①……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小学生。
②……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③……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时间
第1课时
2019年月日
总节
教学
目标
1.学写13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
2.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中的写作顺序。
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排比手法写句子。
难点
概括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景,掌握课文中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学习第2、3自然段。
(1)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小朋友是怎样上课学习的,指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2)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得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阅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感受窗外的宁静。通过自由阅读、指名读体会。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鲜、艳、静、枝、粗”这些生字时,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习“坝、绒、粗、凤”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理解“鲜艳、摔跤、服装”等词语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加一加:
鲜=(鱼)+(羊)艳=(丰)+(色)静=(青)+(争)枝=(木)+(支)粗=(米)+(且)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汉”的横撇与捺要舒展。
“艳”左部的“丰”三横间距均匀,“色”竖弯钩舒展。
“服”左部“月”略窄,右边的竖笔在竖中线上。
“装”的“衣”横要短,左撇和右捺相呼应。
“扮”左窄右宽,“分”上半部分撇短捺伸展。
“读”言字旁略小,横钩靠上方,“头”字撇稍长。
“所”的第四笔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或视频片段。
2.引入:在我国的边疆,有一所小学在一棵大青树下,学校里有各种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他们在一起上学、一起玩耍。看,清晨,他们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学校。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去看看他们在学校里的生活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