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湿:“日”不宜过宽,“业”两竖间隔不宜过宽。
猎:“犭”弯钩弯势不宜过大,“昔”上横短,下横长。
翅:“支”的捺要伸展,托住“羽”。
潮:注意中间不是“早”,右边的“月”写得窄些。
易错提示:
蒙:中间有一个短横,不要少写。
猎:注意“犭”的写法,第二撇不出头。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湿(加湿)——师(老师)——诗(古诗)——失(失去)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鸣(鸣叫)——明(明天)——名(名字)
部首归类示例:
氵:演(演唱)——激(激动)——滴(滴水)
量词归类示例
场:一场活动 一场电影 一场球赛 一场大战 一场比赛
滴:一滴水 一滴雨 一滴眼泪 一滴血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柔、器、场”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奏、受、场”也可以结合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击、敲、柔”可以用表演的方法;学习“琴、器”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学习“演奏、呢喃细语”以及拟声词结合音频或视频;学习“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拟声词写出了动物们的叫声,表现了动物们声音的魅力。
3.朗读第4自然段,指导要用欢快的语气朗读,读出小动物唱歌时的快乐。
(五)体会本课的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抓住风演奏手风琴,水喜欢玩打击乐器,蝈蝈歌唱,体会本课的拟人手法。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
2.随即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顾总起句的概念。
3.思考:为什么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明确:因为风翻动树叶时,树叶就会像歌手一样,唱出不同的歌曲,所以,作者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6.抓住“拂过”“吹起”,体会微风和狂风的不同和作者的用词准确。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个自然段,相机指导,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明确:因为下雨的时候,雨滴就像是打击乐器,拍打在树林、窗户和屋顶上,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汇成河流流向大海时,也会发出声音。
2.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很多词语来描绘声音,请把它们找出来。
明确:总写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统领全文。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风声、水声和动物声对我们来说是很平常,可是,正因为太平常了,反而会让我们失去发现它们的美好的机会。课后大家可以用心去倾听一下风声、水声和动物声,看看是否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明确: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哗啦啦。
教师点拨: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哗啦啦这些词语是表示声音的词语,这种词语叫做拟声词。
3.通过填空的形式,理解水滴变成大海的经历的句子。
填空题示例: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 )地流向河流,河流( )地流向大海,大海( )地汹涌澎湃。
答案:淙淙 潺潺 哗啦啦
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学习对比和拟人的写法。
难点
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树叶飘零,雨雪纷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以她特有的魅力展示着别样的风采。同学们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是啊,这些声音真让人心灵澄净、心旷神怡。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七单元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
22父亲、树林和鸟
教 学 时 间
第 1 课时
年 月 日
总 节
教学
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
1.听写词语:朝向 大雾 启蒙 指点 总之 抖动 潮湿 猎人 翅膀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作者是怎样去写父亲最喜欢的树林和唱歌的鸟的?这节课就需要同学们认真去读书课文,积极去动脑,我们一定能找出答案。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课文通过一个故事来写父亲喜欢树林和鸟,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和地方?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七单元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 学 时 间
第2课时
年月日
总 节
教学
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
3.学习对比和拟人的写法。
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明确:题目有标点符号,可以用“最喜欢”替换,出现在第1自然段。
2.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父亲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儿来写的。而这句话又在课文的第一段,以前我们就把这样的句子叫做什么?
明确:总起句。
3.理解第1自然段中“一生”“最喜爱”。
明确:“一生”是指从生到死的全部时间;“最喜欢”说明不是一般的爱,喜爱树林和唱歌的鸟超过所有喜爱的事物。
3.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
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难点
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第1自然段:写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第2自然段:写风声的美妙。第3自然段:写水声的美妙。第4自然段:写动物叫声的美妙。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分别介绍风声、水声和动物叫声的美妙来说明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
2.学习对比和拟人的写法。
难点
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演奏 琴声 柔和 接收 激动 冲击 机器 水滴 敲门 场地 鸟鸣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从风声、水声和动物声三个声音来写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但是,这些声音究竟有什么美妙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去听一听。
4.风在树林中的声音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5.这句话介绍了哪两种不同的风?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微风和狂风。微风:轻柔;狂风:雄壮。
教学设计
学校
科 目语文
年 级三年级上册七八单元
姓 名
二O二O年秋期
单元
第七单元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 学 时 间
第 1 课时
年 月 日
总 节
教学
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
3.学习对比和拟人的写法。
谜语示例:
茅草纷飞落村前。(柔)
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器)
牵肠挂肚好友分。(场)
形近字示例:
奏(演奏)——春(春天)
受(难受)——爱(爱护)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演:“寅”的“宀”稍宽,撇点相呼应。
琴:上下紧凑,“今”撇捺舒展,盖住下面。
柔:“矛”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木”稍扁。
基本字带字归类示例:
昔:猎(猎人)——惜(可惜)——错(犯错)——借(借条)
部首归类识字:
月:膀(翅膀)——朋(朋友)——服(衣服)——脑(脑袋)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观察课文题目,思考:这个题目与我们以前所学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这个标点符号在说些什么?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一个词语来替换。这个词语出现在第几自然段。
4.朗读课文,读出对鸟儿的喜欢之情。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爱鸟之心,人皆有之。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写过一篇关于鸟的古诗,我们今天来读一下: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意思是: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