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 第三章
——它是质的差别,品种差异越大满足不同需求的质越高,
质量——反映商品性能满足消费的深度(程度),是商品的个体
使用价值
(十四)商品品种构成的合理化的总原则
1. 商品品种结构必须与人们的实际需要和消费结构相 符合。 (1)商品品种结构——各大类商品及其每类商品中不 同品种规格商品的比例(P71)
(2)消费结构——人与社会消费需求、消费水平、购 买力、商品消费组成的数量比例。
(6)经济性
(四)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1、生产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1)市场调研 (3)原材料质量
(07北京防盗门检查)(08年三鹿奶粉事件)
(2)开发设计 (4)生产工艺和设备
(07欣弗注射剂事件)
(5)质量控制
(6)成品检验与包装
2、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1)运输装卸
(2)仓库储存
(1)使用性——商品为满足一定的用途必须具备的各种性能
(2)安全卫生性——商品在生产、储存、流通、使用过程中
保证人生安全和健康不受伤害的(07年广州的市场调查)能力 ,(08年的电器调查) (3)寿命——包括商品的使用寿命(时间)与储存寿命(时 间)
(4)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
2. 商品品种组合的的广度和深度最佳化 ——商品多样化程度在满足人们需要时的每单位的生 产、销售成本的实现获得最大利润时的组合。包括 ①静态最佳化 ②动态组合
3. 商品品种必须不断更新。
(十五)商品品种发展规律与品种更新的研究方法
一、商品品种的发展规律
1.品种多样性与统一性规律 2.品种合理增长规律——用尽可能少的商品品种满足尽可能多的消费需求 3.品种新陈代谢规律——商品品种更新的最佳速度与比例:用于商品生产、
5、质量体系
7、质量保证
6、 质量控制
8、全面质量管理
9、商品品种
11、已满足需求
10、商品品种结构
12、未满足需求
二、基本内容与理论
(一)商品质量的含义 1、广义的商品质量—指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规定和隐含 要求(或需求)的程度(ISO9000.2005)P81。 它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固有特性 ——某事、物本来就有的特性。即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征 隐含的要求——人们公认的、不言而喻的、不必明确的,如 。包括物质的(机械的、电子的、化学的、生物学的)、功能的(如速 2、狭义的商品质量 —产品在使用期间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度、硬度等)、感官的(五官的)、人体工程学的(生理特性与安全特 习惯、社会公认的道德观、社会公德、惯例等 即适用性。(世界质量管理权威朱兰博士) 性)等 (二)商品质量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关系 1、商品质量与商品使用价值的联系 2、商品质量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区别 (三)、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有形商品质量特性的要求
例:1.
K牌电视机商品质量评价表
②C——(C1=0.5,C2=0.4,C3=0.1, C4=0)
②A | A1=0.2 A2=0.3 A3=0.5
1
例:2.
N牌电视机商品质量评价表
②C——(C1=0.5,C2=0.4,C3=0.1, C4=0)
②A V 评价 很 好 较 好 一 般 不 好 | U 因素 (V1) (V2) (V3) (V4) | A1=0.2 外 观 0.1 0.2 0.6
(2)、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3)、废弃处理
(五)商品质量的评价关系
价值关系
主体(1)
主客体关系
评估关系
客 体
主体(2)
(六)商品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商品的使用价值)
1、社会性原则——人的认知活动是社会的 2、系统性原则——商品的质量由复杂的系统构成 3、整体性原则——商品的质量是社会各环节构成的
(3)销售服务
1、联系:
(1)商品质量
来源于使用价值
衡量使用价值的尺度 评价和实现使用价值的前提
(2)都同时包含商品的有用性、商品的属性,
都是实现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与前提 (3)广义的商品质量包含的两个方面也是商 品使用价值的基本内涵和中心内容
2、区别:
(1)概念来源不同
商品质量—微观经济学
商品使用价值—宏观经 济学 商品质量—满足某种具体需要 的特征特性的总和,强调商品 属性对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程 度
(十一)商品质量管理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 处理Action)
质量方针(质量政策)——企业质量行为的指导准则,也是质 量理念。
质
量
质量目标——根据质量方针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量化指标) (P101) 质量策划——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 一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计划——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规定用于某一产品及其 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和资源的文件 质量控制(QC)——根据质量计划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检 验、监督、纠正、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的过程 质量保证——以商品质量保证为基础,提供商品质量的信任的过 程
(U1) (U2)
0
A2=0.3 声
A3=0.5 图
音 象
0.7 0.8
0.2 0.1
0.1 0.1
0 0
1
(U3)
③
④
那么究竟哪一台更好呢?我们可以商定归一化的评价集的权
⑤比较优劣:由于DK∠DN,所以N类电视优于K类电视机
由于DN >DK第N 种电视机优于第K种
服装色彩审美标准系统性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评价项目 组成方面 第三层次
(十二)商品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0系列模式)
2008版 ISO9000族的四个核心标准P118
1、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术语 2、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P121的解释) 3、ISO9004:2009——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 ——一种质量管理的方法 4、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1、广义的商品质量与狭义商品质量概念的区别。 2、商品质量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内涵区别。
3、审美性在商品质量中的作用,大型机器的制造需要审美
性否? 4、商品的寿命就是商品使用到报废为止,为什么。 5、商品的信息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它也是商品质 量的基本要求?
6、市场调研与商品质量有什么关系?
7.说明ISO9000与TQM之间的异同
7、为什么说生产工艺必然影响商品质量? 8、举例说明使用范围和条件影响商品质量的状 况。 9、商品废弃处理从哪些方面影响商品的质量。 10、商品潜在使用价值评价的含义是什么? 11、商品质量评价的主体有几个?为什么主体(1)
有时更重要?
12、为什么说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进出口产品的
可用性——商品在某一随机时刻需要开始执行任务时处 于工作状态和可使用状态的程度。
可靠性——商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 能的能力(既稳定性与无故障性)
维修性——商品发生故障后能被迅速恢复其功能的能力(反
映商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可用性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平均修复时间
管
理
过
程 体 系
P101104
质量改进——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而改善 产品特性或提高附加产品性能与效率的过程
2、管理特点:大环套小环,小环推动大环不断循环,每次 循环是一个新水平上的重复,由此不断提高产品及工作质量。 (也是制定和执行ISO9000与ISO14000标准的基础) 八个步骤见教材P111
4、相对性原则 ——可以用数字定量、文字定性
5、评价模式:评价结果
实测值 = 基准值
(七)商品评价体系
第一层次 评价项目 第二层次 组成因素 第三层次 具体要素
商品质量综合定量评价—模糊数学的方法
(1) 调查并整理资料得到商品质量评价表
V 评价 很 U 因素
好 较
好 一
(V3)
般 不
(V4)
好
(V1)
(V2)
外 声 图
观 音 象
(U1) (U2) (U3)
(2) 规定各种评价参数Vi的重要性权数Ci , ∑Ci=1;Ui的重要性权数Ai,∑ Ai =1。
(3) 以评价表中参数为矩阵,列出矩阵值R。
(4) 以A为行矩阵,计算 B = A ╳ R; 以C为列矩阵,计算 D = C ╳B; 得到评价结果 (5) 比较各种产品的评价结果D,得到比较结 果。D值越大的质量越好。
流通、消费的每单位成本获得所涉及商品的最高使用价值
二、研究商品品种更新规律的基本参数
1、近两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与当年生产的商品数量的比例; 2、连续几年商品品种更新比率的变动; 3、连续几年的商品平均寿命与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平均寿命;
5、各种寿命的商品比例与连续几年商品品种的寿命结构所发生的变化
复习思考3-5章思考题
要
素
(八)商品质量评价体系 1、按感观和理化指标评价
2、按消费需求综合分析评价
3、定量化综合指标评价
(九)商品质量评价的顺序 局部定量评价 局部定性评价 局部初步评价 局部 综合 评价
整体系统综合 评 价
(十)商品的全面质量管理(TQM)P108
质量管理(QM)——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 活动(ISO9000.2000) 1、全面(全部工作内容)质量的管理——产品、过程、工作质量 2、全体人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上下全体参与 3、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质量环的全循环过程 4、全社会推动 5、全面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法的管理
1994版三个标准与96版14000三个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结合解释)
戴明质量管理循环 P DP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