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精品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精品课件
减轻纳税户的负担, 增加国家收入 限制商人对市场控 制,增加国家收入 农民免受高利贷盘 剥,政府收入增加
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免役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 负担,保证了生产 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 时间
农田水 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 利法 规定按户等高下分派费用 方田均 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多少和肥 税法 瘠收取赋税,地主官僚不例外。
设枢密院,统军务,发兵权 中央:分割宰相权力 “权” —削实权 地方: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察 “钱” —制钱谷 设转运使专管地方财政
1.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 影响: 据的分裂局面 2.带来“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必要性:北宋社会危机的严重
1、北宋社会危机之一:冗官、冗兵、冗费 2、北宋社会危机之二:内忧、外患
五代十国形势图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 北涿县)人。后周时任 殿前都点检.960年, 发动陈桥兵变,黄袍 加身。国号“宋”, 定都开封,年号建隆。
宋太祖(927---976)
温故知新
北宋的建立: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设“三衙”,统禁军
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兵” —收精兵
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政治危机。
辽、西夏的军事威胁,导致边境危机。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必要性:北宋社会危机的严重
阶级矛盾激化
辽、西夏威胁 “三冗”严重
政治危机 边疆危机 经济危机
改革是解决社会危机的有效途径 ——改革的必要性。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冗官
年代
冗兵
材料三: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
收入(贯) 支出(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冗费
15085万余
12625万余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必要性:北宋社会危机的严重
1、北宋社会危机之一:冗官、冗兵、冗费
自学反馈2:北宋中期的除了“三冗”现象严重之外, 还存在了哪些矛盾使得统治危机严重?
土地兼并严重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
内忧: 阶级矛盾尖锐
外患: 民族矛盾尖锐
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
项目 商税 酒税 盐税 总计 宋真宗景德年间 (1004—1007) 450万贯 428万贯 355万贯 1233万贯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1—1044) 1975万贯 1710万贯 715万贯 4400万贯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 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 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 杂税,本朝都有”。 土地兼并严重 (政府纵容兼并) 苛捐杂税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反抗不断
原因: 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 兼并严重、负担沉重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
自学反馈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 的?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冗兵” “冗官” “冗费” ①政府将受灾 ①为削弱官员 ①军队官员激增 流民编入军队 权力,实行一 原 职多官制; ②大兴土木 ② 扩大禁军数量, 因 实行更戍法 ②扩大科举取 ③每年向辽、西 士人数和恩荫 ③为对付辽、西 夏交纳“岁币” 赏赐 夏在边境屯兵 ①军队战斗力低 官吏因循苟且、 财政危机 后 下(积弱); 相互推诿,导 致办事效率低 (积贫) 果 ②军费负担沉重 下、吏治腐败。 根源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其历史作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
——引自范仲淹《岳阳楼记》著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
面对危机,北宋统 治者做了什么尝试 呢?结果如何?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二)可能性: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基
• • • • • 时期: 宋仁宗时。 主持人: 范仲淹、欧阳修、富弼、韩琦。 中心措施: 整顿吏治。 结果: 昙花一现,统治危机依存。 结果之因: 触犯保守派利益遭其强烈反对; 宋仁宗动摇。 • 意义: 揭开北宋改革序幕。
王安石不凡的抱负(变法目的):
结合第二首诗,分析他的不凡抱负得以实行了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富国之法
(二)强兵之法 (三)取士之法
自主学习,落实基础
(一)富国之法
作用
措施
具体内容
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 均输法 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 设臵市易务,收购滞销物品, 市易法 市场短缺时卖出 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 青苗法 获后还本付息 募役法
◆范仲淹“
忧”什么?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必要性:北宋社会危机的严重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 材料二:宋太祖建 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 国之初,全国军队 辟之广,恩荫之滥,日增 总额才22万,太宗 月益,遂至不可纪及。真 至道时达 66 万,真 宗咸平四年(1001年), 宗天禧年间为 91 万, 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 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 到仁宗庆历时激增 到126万之多。 未减者可知也。
促进农业生产 的发展
增加了国家的 赋税收入二、王安石Βιβλιοθήκη 法的主要内容(一)富国之法
1、青苗法:
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的常平仓、广惠
仓的钱谷作为本钱。每年分两期,即
问题探究
【探究一】结合以上分析,结 合北宋当时的时代背景,总结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请同 学们分析王安石不凡的抱负 (变法目的)应当是什么?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北宋中期,由于“三冗”严重,导 变法必要性 致北宋积贫积弱,加之阶级矛盾和 民族矛盾严重,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 了经验教训。 变法可能性 ②宋神宗的支持。 ③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 “三不足”的改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