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校恋爱教育
张彩云
摘要:本文从恋爱方面谈了学校教育,文章认为,学校应该将恋爱设为必修课,而且认为学校恋爱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老师和家长,并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将恋爱设为必修课的必要性,论述了对学生老师家长进行恋爱教育的原因和一部分措施。
关键词:恋爱、谈恋爱、恋爱教育、必修课、学习
谈谈学校恋爱教育
记得在大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上讨论过“谈恋爱应该是大学的选修课还是必修课”话题,当时站起来回答的学生基本上都认为谈恋爱不应该是必修课,他们的理由是大学不是谈恋爱的地方,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谈恋爱影响学习,谈恋爱还耗费金钱、耗费时间、耗费精力,况且大学里的恋人绝大部分都不能走进婚姻的殿堂,能白头偕老的便是奇迹,因而谈了也白谈,不如不谈。
然而,当时我回答“恋爱就应该是大学的必修课”,这回答赢得一片唏嘘声,现在我认为恋爱不仅应该是大学的必修课,还应该是高中的甚至初中的必修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异性的喜欢之情在很小的时候就会产生,人的性冲动在婴儿时期就开始了,这说明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是人的
自然属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
古代的男子二十岁便行冠礼,女子十五便行笈礼,意味着他们已成年可婚嫁,而女子十三已是豆蔻年华,是情窦初开之际,如今的以色列更是,男子十三女子十二便已成年可婚嫁,十三十二的孩子大致都在初中,而十五的则都已上了高中,古代、国外的此年龄段孩子已可成婚,而放于现代,谈个恋爱还还属早恋,真是天壤之别。
其实很多事例都可表明学生恋爱是有益的,在恋爱中,学生可以学到如何跟异性相处,如何关心一个人,也可学到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同时恋爱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增添他们日常生活的乐趣。
然而即使这样,他们依然被老师、家长强行拆散,学校则更加重视对学生恋爱现象的整治,希望把早恋现象扼杀在摇篮里、窒息于母腹中,只是,恋爱现象并不消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恋爱游击战愈演愈烈,学生的地下党工作越做越严密。
既然恋爱(早恋)如此屡禁不止,又为何要止呢?不如干脆让学生从“地下工作”中解放出来,不再东躲西藏,而光明正大地谈,岂不更好?这既让学生不感到疲惫,也可使老师感到轻松。
然而,我也不否认,现在有很多热恋中的学生们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金钱,但这很大的原因便是他们没有受到正确的爱情观的教育,不知道该怎么谈恋爱。
这便从反面证实了学校更应该将恋爱定为必修课,教会学生什么是爱情,怎样谈恋爱。
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恋爱教育,并非是说让学校鼓励学生恋爱,只是学校应该开设特殊的心理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恋爱观教育。
一星期不能开一次,那便一个月开一次,一个月不行,便在开学的头一两节课讲解,甚至只是在老师与学生的课后交谈中适当灌输。
总之与其让
学生在各种不正规的书中寻找对爱情一词朦朦胧胧的解释,不如让老师告诉学生爱情清清楚楚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谈恋爱并非只是两个人吃饭、走路在一起,也并非谈了恋爱就必须有那些暧昧的举止,更并非谈了恋爱就目空一切;恋爱是彼此之间的相互欣赏,是志同道合,是相互间的理解与包容、鼓励;谈了恋爱依然以学习为主,甚至更以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上进为自豪,谈了恋爱也无需每时每刻都腻在一起,而是融入彼此的朋友圈,与更多的人友爱交往;恋爱也不是用金钱与物质堆砌而成的城堡,而是用爱与责任、信任与宽容、理解与理智……建成的天堂。
当面对已谈恋爱的学生时,老师更应该理智地指导他们如何经营爱情,而非不分青红皂白一棒打散“鸳鸯”。
面对失恋的学生时,老师更应该耐心地劝慰、鼓励他(她),更加关心他(她),发动全班同学共同帮助他(她)走出困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他(她)宽容已离开的恋人,与她(他)依然成为好朋友。
我想,如果学校、老师能给予学生正确爱情指导,那么,将有很多未恋爱的学生不会对恋爱产生错误理解,也有很多恋爱中的学生不至误入歧途,更有许多失恋学生心中的阴影得以消除,如此,学校便将成为培养智商与情商的最佳结合点。
然而,除却上述对学生的恋爱教育外,我认为,学校还应该对广大教师和家长加强恋爱教育。
也许大家都会认为作为教育者,教师是足够的理性,无需再接受爱情教育,这只是他们的个人生活问题,学校不应该干涉也无权干涉。
然而,世界上除了明星受到学生极度关注外,老师也是学生关注的极重点对象,学生尤其对明星和老师的情感
问题感兴趣,学生们总是会在闲暇时间谈谈老师们的情感纠纷,对老师的个人生活作风加以评论,与学习老师交给他们的知识相比,他们更乐意去学习老师处理情感问题运用的技巧与方法,甚至活学活用。
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的恋爱婚姻行为进行教育和规范,这不单单是惮于学校老师在学生中落下话柄,更是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教师榜样,因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果教师的情感问题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抑或教师对待爱情盲目随便、毫不检点,那直接“受益”的将是学生,这不仅给了他们一个对待爱情的范本,更重要的是这将会影响这个教师的上课质量。
如果一个教师总是寻花问柳、朝三暮四,男(女)朋友几天一换,那学生可能会觉得他是一个极不负责任、极不认真的教师,这个教师的权威也就在学生的眼中消失殆尽,那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也便会很随便,甚至不太愿意听课;如果一个教师与他的伴侣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还时不时上演一场人肉大战,那么学生会觉得这个教师是残暴而狂躁的,因而在他的课堂上,必然都小心翼翼,甚至压抑着,甚至会胆战心惊,生怕被这个教师施以暴行,如此学生便在课堂上便活跃不起来了。
因此,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婚恋规范,也可让学校领导抑或其他知名研究者召开特别的学习会,对教师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对那些爱情不专一、见异思迁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加以教导和规劝,必要时可采取必要的惩治;对于婚姻家庭不和谐的教师学校则应该多予调解。
如果教师也能得到关于爱情的正确的指导,教师就能变得更加理智,将面临的情感问题也将减少很多,教师的个人家庭情感生活也将变得更加充满乐
趣,他们便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教学之中,更加的去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这不仅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有趣、活跃多姿的课堂,更能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
而对于家长的恋爱教育则更加重要。
不少学生的父母,酗酒、吵架、赌博、离婚,父亲离家永久不归或与其他女性搞暧昧,母亲改嫁或离家出走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家庭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他们得不到正常的家庭照顾和管理、抚养和教育,变得孤僻、情绪消沉、悲观厌世,甚至偷盗欺诈、吸烟吸毒,走上犯罪道路,有的还会憎恨自己的父母,这对学习方面的危害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学校应该多予学生家长以婚恋建议,可以适当的开办家长学校,或者借助开家长会的时机,或者只是用电话、短信、网络,或者直接地家访来了解家长婚恋的状况,对于那些出现婚恋裂痕的家长,应当告诉他们他们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让他们指导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什么影响,从而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可以交给他们一些处理家庭纷争的方法,给他们更多科学的指导,给他们更多家庭之间和谐相处的建议,如果家长非要吵口打架,则请他们务必回避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长非要离婚,则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孩子能够接受的离婚的理由,同时提醒家长要理性的考虑孩子的未来发展,要教会孩子爱,而不是将自己的怨恨和怒气转嫁到孩子身上。
家庭好了,学生成长的一个小环境便好了,好生活是好教育①,好家庭也会是一个好教育。
但愿我们的广大中学和大学都能改变传统的观念,将恋爱设为必修课,为学生开辟一个明净而鲜亮的恋爱天地,让学生都能在恋爱中
找到真正乐趣。
①陶行知《生活及教育》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
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王天一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3、张向葵李力军主编《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