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育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教育专家周弘创造的一套家庭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赏识教育也可以运用到学校教育中来。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赏识:赏,含欣赏和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的意思。
“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这说明了“赏识”具有对某种“才能与价值”的重视和赞扬。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的教育。
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
赏识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意义,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运用赏识教育去正确地看待学生,善待学生,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何不断实践着这一教育理念呢?
一、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要相信,没有一个学生愿意是后进生,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其次,要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成绩好与坏。
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
同时,要学会信任和宽容学生。
这种信任,不仅仅只是对学生能力的信任,更是对学生品质的信任。
在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要做到信任学生,在他们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更应该信任学生,在信任的同时需要宽容。
教师要面对现实,承认个体差异,允许偶尔失败。
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
同时,宽容还应包括教师的自我反省。
学生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否调查清楚,教师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是否合理,这些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二、维护学生的自尊,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而言,信任与宽容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动力。
与学生沟通,前提是尊重。
尊重他们的信仰和选择,给予他们自由和平等。
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特别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时刻注意对学生自尊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上的度,拿捏要有分寸,既要宽容又要严格要求。
现在的学生由于是独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娇气金贵。
加上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造成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较脆弱。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比较贫穷及父母长期在外工作,造成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愿望更加强烈。
与人沟通交流时,自我为中心、霸道霸气、听不进相反意见,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容易抵触,甚至对立和敌视。
教师除了尽最大努力教好他们,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所有学生,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时间长了同学们就会愿意和教师沟通,与教师配合,教育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老师必须和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老师和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同时更是朋友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教师的劳动,从而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
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尽量吸收,提高学习的效果。
只有老师和学生建立起这种和谐平等的关系,赏识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管理人员特别是班主任.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要了解班级每个学生个人的情况,并建立学生档案:老师要和学习较差、纪律性较差的学生多谈心;平时要和学生多在一起活动、交流感情,达到心灵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
实践证明: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效果很好。
但是,也不可否认,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不是万能的,赏识教育在部分学生身上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如果仅仅利用这一种方法进行教育,他们会依然如故,累犯不改。
针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仍然要用常规教育的方法,按校规校纪处理。
赏识教育和常规教育综合并用,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