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公共关系中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答:社会组织作为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操作者、承担者,其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性。
即组织具有特定的目标。
(2)整体性。
即组织具有一定数量、较为固定的成员。
(3)系统性。
即组织具有实现目标的结构和手段。
(4)适应性。
2.公共关系中公众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公众的基本特征:(1)共同性(2)群体性(3)相关性(4)可变性(5)多样性3. 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答:(1)实事求是的原则(2)互惠双赢的原则(3)开拓创新的原则(4)全员PR的原则4.如何较全面的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答: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它是一个社会组织为改善与其公众的相互关系,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进行规范性活动的科学与艺术。
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组织内外部公众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组织与个人、组织与群众、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私人关系不包括在内。
其中,社会组织是主体,公众是客体。
第二,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内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推动组织事业的发展。
第三,公共关系的形成途径是双向的传播、沟通活动及其行为规范。
第四,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从理论上讲,公共关系是一门科学;从实践上讲,公共关系又是一门艺术。
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
5.阐述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学的关系?答:公共关系学与市场营销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门学科。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研究中,国内外理论界更多的把公共关系作为市场营销中的一种传播手段加以分析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日益成为现代组织市场营销的主流,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公共关系在促进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推动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市场营销丰富的实践经验反过来也充实了公共关系的内容,使得公共关系的功能加强。
市场营销离不开公共关系,而公共关系的发展有促进了市场营销。
公共关系学与市场营销学的共同之处在于:(一)公共关系学与市场营销学的产生,有共同的前提条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二)公共关系学与市场营销学的对象具有一致性(三)公共关系学与市场营销学传播的相似性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表现在二者之间的联系上,也表现在二者之间的区别上。
(一)公共关系学与市场营销学涉及的范围不同。
(二)公共关系学与市场营销学的目的不同。
(三)公共关系学与市场营销学采用的手段不同。
案例讨论题参考答案:问题:试从公共关系角度分析,上海大众2007年-2008年举行了各种迎接奥运的活动,对上海大众来说具有什么意义。
答:上海大众将品牌宣传、对外宣传、对内宣传以及与合作伙伴的沟通有效整合,向公众很好的展示了企业的精神,强化了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协调,达到了企业与奥运的深层次融合。
在产品品牌方面:大众、斯柯达品牌与奥运文化紧密融合,阐释了各自品牌的精髓,也体系那了上海大众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
总的来说,企业强调与奥运主题的统一,体现了企业良好的整体形象。
使得公众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企业强的社会责任,也可理解上海大众旗下大众品牌、斯柯达品牌等产品的定位特征。
作为北京奥运合作伙伴的企业,一系列奥运公关举措成功的拉动了上海大众的市场。
第二章公共关系发展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简述中国儒家对古代准公共关系的认识。
答:第一,“和为贵”是公共关系管理的总原则和总目标;第二,“诚信”是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三,公共关系管理中以“礼”为规范;第四,“与人为善”的人际交往态度;第五,公共关系活动要保持“和而不同”的独立性。
2.举例说明人类早期在准公共关系时期的实践活动。
答:舞蹈、图腾、农业公告、官方公告牌、贝壳放逐法、十二铜表法、“徙木赏金”、七擒孟获、张骞通西域、郑和七下西洋。
3.简述人类早期公共关系的特点。
答:根据人类早期对公共关系的认识以及准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可以归纳出人类早期公共关系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从自觉程度上看,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没有形成系统的公共关系理论,也没有产生有一定目标、规模以及系统的经常性的公共关系活动。
第二,从发生领域和范围看,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还相当落后,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还比较简单,因此人类早期公共关系活动主要发生在政治领域,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伦理色彩,经济领域的公共关系活动处于附属地位。
4.简述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答:古代准公共关系向现代公共关系的转变以及发展,应当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1)社会经济环境由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小农经济;(2)社会组织环境出现整个社会组织的高度分化;(3)政治环境由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4)科学技术在传播手段和通讯技术方面实现了现代化;(5)各种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建立与发展为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5.简述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过程。
答:准公共关系向现代公共关系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过渡,而后得以正式产生,继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从18世纪中期到1903年世界第一个公共关系事务所的诞生,这一150年左右的时间内可以称之为准公共关系向现代公共关系转变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公共关系主要表现出两大特征:第一,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更明确,计划更严密,规模更大,显示了舆论宣传的巨大作用;第二,公共关系活动不再局限于政治与思想领域,而是与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是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时期,主要标志是在美国“扒粪运动”的背景下出现了公共关系职业和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产生阶段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公共关系由某种方法、技巧向理论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一门科学,但科学性还十分有限;第二,公共关系活动范围十分有限,主要局限于企业与服务业;第三,公共关系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并被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但其目的主要还是应付舆论压力,没有成为社会组织的自觉行为。
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末,是现代公共关系的迅速发展时期。
主要标志是现代公共关系工作的自觉化、职业化、普及化和公共关系的真正科学化。
这一时期,公共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公共关系理论在广泛吸收各相关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系统化的道路。
其次,公共关系方法和手段的大胆创新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充分运用,促使公共关系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第三,公共关系活动范围从美国发展到世界各个国家,服务领域也从企业服务业发展到政府、文化教育、科学等所有社会组织。
第四,公共关系开始进入最高级的决策层,发挥着智囊团的塑造形象、参谋咨询的重要作用。
6.21世纪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
答:公共关系自身的发展以及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21世纪现代公共关系呈现如下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一,公共关系发展趋向国际化。
第二,公共关系地位趋向战略化。
第三,公关手段趋向高科技化。
第四,程度日益提高的职业化。
7.简述现代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答:现代公共关系理论和实务工作,首先在中国港台地区发展起来。
这为以后公共关系传入内地提供了前期准备和有益经验。
20世纪80年代现代公共关系由台湾、香港传入内陆地区。
1984年,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功之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我国公共关系的迅速发展。
各种公共关系培训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各种类型的公共关系机构纷纷成立,公共关系在实践界、理论界以及教育界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案例讨论题参考答案:1.从案例中寻找中国古代准公共关系特征。
答:第一,“和为贵”是公共关系管理的总原则和总目标。
第二,“诚信”是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公共关系管理中以“礼”为规范。
第四,“与人为善”的人际交往态度。
第五,公共关系活动要保持“和而不同”的独立性。
2.从诸葛亮公关艺术分析对现代公关人员的启示。
答:启示是现代公关人员应坚持准公共关系和现代公关的基本准则,在素质上应俱有儒、法、商的特征。
儒者,象诸葛亮那样,具有中华伦理的美德;法者,象诸葛亮那样讲求法纪;商者,是市场大海的游泳术,必须学会。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形象塑造职能、沟通信息职能、协调关系职能、咨询建议职能和危机管理职能五个方面。
2.塑造组织形象时有哪些公共关系活动方式?答:建设型公共关系、维系型公共关系、防御型公共关系、矫正型公共关系、进攻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交际型公共关系、服务型公共关系、文化型公共关系、征询型公共关系。
3.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公众需求信息、竞争者信息。
4.信息采集的主要途经有哪些?答:公关调研、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利用各种活动及会议、查找专利数据库。
5.外部协调的对象主要是谁?答:投资者、消费者、交易伙伴、媒体、政府。
6.咨询的内容是什么?答:公众一般情况的咨询;公众专题情况咨询;公众心理情况咨询;组织形象的咨询;组织发展的咨询。
7.危机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做好危机预防工作;进行准确的危机确认;危机处理;危机的善后。
工作案例讨论参考答案:1.五粮液这次遇到的危机属于什么类型的危机?答:产品信誉危机。
2.五粮液管理者亟需作哪些事情来处理这次危机?答:五粮液管理者当务之急是分析危机情景,并根据引发此次危机的根源、危机特点、扩散的范围制定相应的策略,通过否认-自责-控制-补救-重构策略进行声誉危机管理。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公共关系组织机构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答:有公共关系部和公共关系公司两种类型。
公共关系部的利与弊。
任何社会组织,都需要公共关系组织机构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部与公共关系公司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为了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组织首先必须了解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明确两种机构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便综合利用这两种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1)在组织内部建立公共关系部,对于开展公共关系有以下好处:①熟悉组织情况;②能提供及时的公共关系服务;③有利于保持公共关系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④有利于节约经费。
公共关系部的弱点表现主要有:①职责不明,负担过重;②看问题有时不够客观,即所谓“当事者迷”;③总费用可能比聘请公共关系公司多;④有可能成为组织的一种负担。
(2)公共关系公司的利与弊。
与公共关系部比较,公共关系公司的长处有:①职业水准比较高;②看问题比较客观;③社会关系广泛;④信息比较灵通;⑤机动性强;⑥建议容易为人们所重视;⑦节约经费。
公共关系公司的弱点主要有:①不太熟悉客户情况;②工作缺乏连续性、持久性;③远离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