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PPT课件
第十章 明代的法律制度 91
第十一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 98
第十二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 105
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113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 120
第十五章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 127
第十六章 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的法律制度 138
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和地区中,唯一不曾间断 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其中的法文化也是如 此,学习十分必要。要掌握《中国法律制度史》 这门课相关的一些主要问题。
二、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原始社会,曾长期处于一种“无制令而民从”,“刑政不用而治, 甲兵不起而王”的社会状态。原始社会虽不能产生体现为国家形 态的法,但却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氏族习惯。从一定意义上 讲,法律的起源,实质上是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质变过程。 表现出以下特征:
1、 法律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血缘、婚姻因素的影响。 2、主 要通过刑起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始终贯穿着礼 刑并用的思想。
一、《中国法制史》的含义和学科性质
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制度发生、发展及其规 律性的专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法律制 度。它要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 的内容、性质、特点、作用、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 律性。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史学的一 门专史。法学可分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史学也可 作多种分类。
第二节 商朝的法律制度
一、 商朝的立法思想 1、“王权神授”的法律思想。 2、“天讨”与“天罚”的法律思想。 二、主要法律形式: 1、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是商代法律的总称。2、官刑, 严惩巫、淫、乱三风。 3、不成文习惯法和命(命令)、誓(盟誓)、诰(训诰) 也是重要法律渊源。 三、商朝的罪名与刑罚: 罪名多于夏朝,如“乱政罪”和“疑众罪”、“舍弃穑 事”、“不从誓言”、“颠越不恭”、“不有功于民” 等。刑罚沿用五刑,还出现了醢、炮烙、脯等酷刑,流 刑、徒刑的雏形在商朝也开始出现。
三、夏朝法律概况: 1.关于“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法律观 2.《禹刑》:据《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禹刑》是夏朝法律的总称。 3 .不完整的罪名体系: “昏、墨、贼、杀。” “罪莫大于不孝。” “不用命戮于社。”启在《甘誓》中宣布了一条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 军法,告诫从军的将士“为了奉天罚罪,”右不攻于左,汝不恭命; 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 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4.夏朝已初步成较为固定的刑种: 大辟、膑、宫、劓、墨。另外,还有流刑,鞭刑、扑刑等刑种。扑刑, 刑具由荆条制成,用来打人。 5.司法方面: 司法原则:“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司法机关和监狱设置:圜土、夏台、钧台都指监狱。
二、 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1 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我国历代法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 为建设有中国特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提供历史依据。 2 通过对比学习,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增强 自觉守法的意识。 3 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为学习部门法课程提供必 要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常识。
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学习和研究中国 法制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 为指导,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力求做到 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实事求是 地说明和论证中国法制史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2、历史的方法。学习中国法制史,必须严格从中国历史的 具体实际出发,要弄清楚出有关法律制度发生、发展和演变 的历史条件,不能就法论法,应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去把握 法制的沿革及其内在联系。
3、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是学好中国法制史的一个必要 条件。中国古代法制史的基本材料,几乎全是古汉语读物。 因此,培养和提高阅读古汉语的能力,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 法制史至关重要。
四、中国法制史的发展阶段
(1) 划分的依据:中国社会的演变过程为依 据 (2) 阶段划分: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大致经历 了四个发展阶段。 A.奴隶制发展时期 B.封建社会发展时期 C.半封建半殖民地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发展时期
所谓乱政罪,主要包括三种政治性犯罪:一是 随意曲解和破坏法律政令;二是扰乱法定名分 和变乱政治法律制度;三是利用旁门左道干扰 统治秩序。
疑众罪则包括五种蛊惑人心,制造混乱的犯罪 行为:一是制作违禁乐舞、奇装异服、奇技奇 器;二是言行虚伪狡诈又巧言辩解;三是坚持 习用并宣传违法理论;四是顽固顺从非法事物 且文过饰非;五是假托鬼神、祭祀名义而悖第一章 夏商法律制度 8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15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24
第四章 秦代的法律制度 32
第五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 40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52
第七章 隋唐代的法律制度 59
第八章 五代十国与宋朝法律制度 75
第九章 辽、金、元朝法律制度 86
四、民事法律内容:
1、土地归王为代表的奴隶主国家所有。2、婚姻明确 “一夫一妻”制,王及贵族在一夫一妻制下大量纳妾。 3、继承制度,商朝前期实行“兄终弟及”制,后期 被“嫡长子”继承制取代。
思考题
1.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何现实意义?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 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夏商是中国奴隶制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作为与国家相伴而出现的法律制度,也是处在 初创阶段。学习本章,了解中国法的起源,并 在了解夏商两代法律总称的基础上,掌握刑法 制度及司法制度。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概
况
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依据:
公元前 21 世纪夏启夺取政权建立夏朝,中国的国家和法律制度正 式形成。 1、夏启是中国第一个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专制帝王。 2、 夏已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地分九州,设九牧为长官) 3、 夏 已建立完备的国家机器。(军队、职官、贡赋) 4、夏已形成以 国家强制力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